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是一门更新很快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2-766-02
  Discuss of Computer Basis Education Reform
  ZOU Wen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 410205,China)
  Abstract: Computer is a discipline witch developed very quickly,to enable the student can use the computer knowledge in present’s study and the work, we must carries on the reform to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teaching way.
  Key words:teaching innovation;computer;education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计算机能力也因此成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之一,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都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作为一个考核的重要条件。在各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非计算机专业已开设了若干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能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性人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该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打好基础。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全国各中小学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课程,其内容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有重叠,因此许多大学生在人学时就已经具备了部分计算机知识。这就使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面临着重大改革。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除了对新生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及加强系统性外,重点应放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上。近年来,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3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的精神,并结合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专业的需要
  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高校需培养大学生具备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但很多学校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不同专业开设同样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大部分都是在大一期间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课程。计算机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很难得到体现,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与后续的课程和以后的工作有效地结合。
  1.2 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及教材滞后于计算机的发展
  高校通常选用的教材和课程的设置滞后于主流技术。这会导致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通常陈旧过时,落后于实际应用。在硬件方面,通常未对近几年的主流硬件作必要介绍。在软件方面,通常重点介绍的不是当前广泛应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比如目前使用的主流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XP,最新版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Server2003。但目前的教材基本都选用Win2000版。还有通用的办公软件Office,目前用得较多的是2003版,Office2007版也已推出,但很多教材介绍的是Office2000。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3 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样
  许多中学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而且很多学生家里也有电脑,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但也有一些学生来自偏远农村,进入大学前从未接触过电脑。这就导致讲授这门课程时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上实验课时操作困难。
  1.4 考核方式
  很多学校的考试方法太陈旧,通常用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方式。机试完还要老师人工阅卷。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跟上计算机的发展,建议每2~3年更新一次教材。把社会普遍应用的计算机新技术,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最新版本及时编入教材。如本校开设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先后经历了Qbasic,Visual foxpro,VisualBasic6.0,VisualBasic.NET版本的教材,使学生及时掌握主流技术。近几年,网络和计算机密切结合起来,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如远程教育、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电子图书馆等。而过去的基础教材对网络部分的介绍较少,在新教材中应加强对网络知识的介绍,除Internet有关知识外,还可增加局域网、小型网站建设、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内容。针对某些专业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网络部分提取出来,单独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
  2.2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往往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某章的知识点的,这些实验之间的关联不大,没有很好的把书前后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因此,我们需要为每门课程设置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通过一个比较大的实验,来联系如何将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来具体解决一些问题。
  2.3 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学生开设不同课程
  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对计算机所需掌握的知识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因专业而异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学校是一所偏文科的商科类院校,如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将对学生的要求定在: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一般程序设计知识与技能有较好的理解,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统计预测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统计与分析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对文法类学生,如中文、外语、历史、哲学等专业,可以提出以下要求: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方法等。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常用软件的应用等。
  对艺术类则可侧重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或侧重平面和三维图形设计的学习。
  3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现在高校都已组建自己的网络,可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网上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搭建《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可包括电子教案、网络授课、网上交流、师生答疑、作业的提交和网上批改、网上自学和学习辅导、习题和解答、成绩登录等综合性网络教学资源。要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学校需组织专人负责,通过自制、购买或与其他院校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资源;还应鼓励计算机专任教师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制作大量的教学课件及收集相关信息,上传至该平台,供学生课堂学习或课后自学。有了该平台后,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可随时通过该平台同老师进行交流,增进了师生的互动。
  3.2 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设计题材,如实用性管理程序、数学问题程序,游戏程序,数据处理、多媒体应用等。设计的形式也可多样,如从比较简单的网页制作到较为复杂的程序设计都可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需详细地讲解并演示一个案例。演示内容包括课题的来源、目的、数据获取、程序代码、程序调试运行以及有关文档的编写等。教师还因在每周选一个时间进行指导,和学生探讨课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学生的进度。
  3.3 对学生进行科学考评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考评。本校从2003年开始从西安交通大学引进了一套考试系统,施行了无纸化的考试。考试系统采用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理论和实践部分考试的全过程。上机抽题考试的方式与笔试相比,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考前可以设置试卷的难易度,虽然同批考试的学生抽取的试卷不一样,但难度是一样的。学校还应组织教师定期更新考试题库,避免题库题目过于陈旧,使题库内容不与教学内容脱节。学校国家教育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每年都定期举办全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专业的需要参加这些考试,通过这些考试能明确了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标,并提高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竞争力。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都有深远影响。计算机本身又是一门发展和更新很快的学科。要想搞好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必须不断加强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增强学生走人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郝兴伟,柳秀丽,龙世立.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3(1):36-37.
  [2] 陈渝,黄贤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新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3):172-173,176.
  [3] 张信宾.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4):155-157.
  [4] 施铮.新时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39-41.
  [5] 谭浩强.坚持面向应用的正确方向[R].《计算机教育》首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2006(1).
其他文献
SOX法案的实施对IT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直接的要求。本文阐述了SOX法案对IT部门的审计要求,对IT部门应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整合IT资源,规范IT流程,提高核心竞争力做了一些探讨性
以日本结缕草种子为外植体,2份材料在附加24-D 2.0 mg/L水平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在含不同水平24-D的培养基中添加6-BA对非胚性愈伤组织转变成胚性愈伤组织起
针对传统利用中断方式的磁盘保护有不少安全隐患,分析了一种基于磁盘过滤驱动的硬盘保护工作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在对上层操作系统透明的情况下,重定向对磁盘操作的I/O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是指孕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的妊娠。我科室2008-2010年收治子宫瘢痕妊娠病人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该文介绍了一种使用第三方工具"grub4dos"在Windows7平台和在Ubuntu9.04平台修改grub配置文件的方法,简单、方便、快捷的实现Windows7和Ubuntu9.04双启动菜单功能。
采用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酶标仪法,对中国亚热带常见的83科164种园林绿化植物鲜叶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清除活性强(清除50% DPPH自由基时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