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猫的天堂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时侯,随省摄影家协会骨干会员去埃及首都开罗采风,异国独特的风光让我们大开眼界,斩获颇丰。不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那些闻名世界的金字塔,而是开罗人的“宠猫情结”。
  饲养宠物是件司空见惯的事,但开罗人对猫的宠爱远远超出了我们对小狗、小鸟的宠爱,他们几近疯狂的“宠猫情结”真的让人有些不可思议。猫,恐怕是开罗最多的宠物了。在开罗,几乎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猫,宾馆、家庭、饭店酒楼、工作间、电梯间、卫生间、超市、商场,到处都闪现着猫的身影。甚至走在街巷里弄,猛一抬头,就能看见一群杂色的猫,悠闲地躺在角落里晒太阳。有一天中午,我们在开罗街头停车小憩,我去街边的小店买饮料,几只流浪猫竟然从敞开着的车窗跳进了车内,吓得车内正在小寐的两位女士“凤颜失色”,大呼小叫!——而那几只猫,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对车内的人视若无睹,“巡视”一番后,才相继从窗口跳出,绝对的“绅士”风度!看得两位女士一脸的“莫明惊诧”。
  开罗的猫跟国内的猫有些不同,国内的猫颜色以黄、白、黑三色居多且多怕人,见了人不是远远地逃遁,就是显出一副温驯的样子。开罗的猫杂色多,且全身遍布色斑,头圆而尖,眼珠呈浅绿色,额头面部呈深色条纹状色条,极像英文字母“M”。“脾气”也比国内的猫凶,它们根本不懂什么叫“怕人”,更不会远远地躲避人,有时汽车开到近前了,它们也不知道逃跑,而依然是绅士般地懒懒地走自己的路。人们在大街上行走,猫儿就趴在街边的建筑物上,甚至路灯的基座上,猫儿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人类中的一员,人与猫和谐相处,“井水不犯河水”。不过,这些猫温驯的较少,当它们走在弄堂里猛然回头和你对视时,眼里流露的满是凶光和杀机,让人看了有些不寒而栗!这也是很多女士到开罗惧猫的原因。陪同我们采风的开罗新闻界同行SOLIMAN介绍说:“开罗的猫之所以这副‘德行’,都是人惯的!”据SOLIMAN介绍,在埃及这个国家,猫差不多成了一级“国宠”,无论是显赫官员还是平民百姓对猫向来是尊崇有加、爱护至极。过去,埃及人还曾将猫做成了“木乃伊”呢!现在,埃及的国家法律还规定任何国民不得将猫带到国外,违者甚至处以死刑。国家如此“宠猫”,难怪这些猫们“纵横天下,视若无人”了。
  开罗人养猫,一则是为了灭鼠,使得粮食免遭损害;二则源于宗教。开罗人认为,猫本身所具有的魔力是超自然的。在宗教传说中,猫被认为是女巫的密友,是魔鬼派给女巫完成某项使命的助手,一些宗教书籍中还把猫描写成了“百毒不侵”、具有9条命的“英雄”。在开罗,流传着种种关于猫之“神力”的传说:当猫变得欢闹、淘气的时候,天就要下雨了;当猫把爪子伸向壁炉里的火焰时,就意味着屋外有陌生人在走近;如果猫在结婚典礼上打了个喷嚏,就预示着这对新人的婚姻幸福而美满;如果家人在进餐时,突然有猫“造访”,则表明全家人这一天都会交好运。我们在采风过程中,曾多次看到开罗人“与猫共餐”的镜头: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家里的几只猫也和家人一样,在餐桌上进食。主妇添汤时,也会在猫的餐钵里舀一些。猫,差不多成了家庭中的成员。
  开罗人宠猫,折射出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开罗街头,一边是车水马龙,一边是肥猫逛街,人、车、猫并行不乱,有序共处,成为一道让外来游人颇为感慨的风景线。
其他文献
炫耀性消费行为常常被认为源自于财富的攀比,其目的是显示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本研究从心理补偿的视角提出,除财富的直接攀比外,其他与消费无关的能力领域的社会比较也会引
2016年夏季暴雨频发,让多地遭遇洪涝灾害.2016年7月19日深夜,河北省出现险情,数万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据河北省政府统计,截至7月23日18时,河北洪水受灾人口达904万,因
期刊
近日,据云南初创互联网金融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骥透露,云南首家股权众筹平台最快将于2015年1月上线,并面向公众和创业者免费开放。
期刊
宗白华在中国现代美学、文学、哲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他提出解救青年烦闷的三种方法:唯美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积极的工作更是著名,这些解救法对于当今文化震动之下的分析大
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应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
本研究考察了心理模拟在选择结果效价与后悔关系中的作用。两个实验研究发现,心理模拟调节了选择结果效价对后悔的影响效应。具体而言,在关注结果的心理模拟下,坏结果与好结
目前,电力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力工程的现场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从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来看,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企业管理者必须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