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琴教育中如何“平衡”的思考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教育中存在诸多层面的“平衡”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平衡”不是平均,更不是等量齐观。“平衡”是一种协调,一种感觉,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众所周知,钢琴演奏中左右手的音色需要平衡,交响乐队各声部之间需要平衡……这些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浅层次的平衡。高层次的平衡是个性(演奏者)与共性(作品)、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等。当然,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平衡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独立能力与适度指导的平衡
  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钢琴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曲目的自由度,或许是最简单的开始,由此直到学生完全具备为自己挑选和搭配合适曲目的能力。学生在自己选择曲目的研究过程中,不令能够熟悉范围较广的作曲家及曲目,并且也能够促使他们思考自己演奏的长处与短处,以挑选符合需要的恰当曲目来“扬长”或“避短”或“补短”,同时也会为他们今后进行教学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有些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惰性和依赖性,也“迫使”教师必须寻找许多方法来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独立研究音乐和独立思考音乐。笔者曾问学生:“你们希望我教会你们五千个字还是教会你们如何查字典?”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知识犹如宇宙之浩瀚,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包括老师在内。但是知道如何去寻找答案比知道答案本身更为重要。这是老师必须教会学生的。
  同时,这样的教学理念也必定会使我们意识到,在强调“鱼和渔”关系之前还有一个“授”的问题,即谁授、授什么和怎么授。而作为学生,更需要有老师来引导自己如何以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去“渔”正确的“鱼”。否则,不得要领地去“渔”只能是事倍“鱼”半甚至“鱼”死网破,或者跑到一个没鱼的地方或鱼种不好的地方去“渔”,要么无“鱼”而归,要么望“鱼”兴叹。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想“渔”的人想要得到的。
  因此作为钢琴教师,需要在严格、严谨地把握学生学习方向的同时,给予学生尽量多的自我思考的余地;作为学生和家长,需要在尽情、尽力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避免过度自信而产生的偏向性和单一性。尤其对于一些尚未形成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年纪尚小的中小学生)来讲在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同时,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恰如其分地指引、辅导、规范和纠正,使之最终养成良好的独立研究和思考的习惯。而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则极有可能使之变成一区脱缰的难驯之马,最终的结果也必定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个性与规范的平衡
  我们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需要具有创造力和具性,尤其是大量经典钢琴曲目在经过无数钢琴家现场音乐会或留存音像资料的演绎与诠释之后的今天。但是,任何个性和创造都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上。音乐演奏和教学的规范是以强大的知识背景为后盾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的,从而以正确的知识和概念来激发演奏个性。同时确立高标准、高品位的音乐理念。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于巴罗克时期的乐器使用、演奏习惯、演奏氛围等毫无了解的教师,又如何能够对学生进行巴罗克时期键盘作品的正确指导呢?又何谈在此基础上的演奏个性的体现呢?
  音乐诠释上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音乐在一定层次之上,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的——没有对错,只有不同。认为某曲某处“应该那么弹”或“应该用这种方法”等等,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束缚了音乐所赋予我们的无尽可能,也恰恰使我们丧失了音乐中最根本也是最美好的东西——想象力。当然,想象力又必须是与知识积累所给予我们的“规范”相平衡、相呼应的。所以,“规范”并不代表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而“个性与想象力”也并不代表没有方向的天马行空。
  情感投入与理智控制的平衡
  感情泛滥而缺乏理智的音乐往往是失控的,甚至是肤浅的;反之,过于理智而缺乏感性的音乐是冷血的,甚至是呆板的。情感与理智两者在演奏可的平衡是音乐家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演奏中任凭自我情感毫无目的、毫无方向地宣泄,看似热情如火、气势压人,其实是虚张声势、轻率浮躁、濒临失控的表现;但是,如果控制过度,又会使听者觉得“冷漠”、“呆板”、“打动不了聆听者。”例如某些钢琴家在演奏中对音乐各层面的控制精确程度和演绎到位的程度不禁使人由衷地赞叹。然而,有的时候略显“冷漠”或者说是“过于理智”的诠释,又使人不免产生一种距离感。
  当然,将情感投入与理智控制完美结合,并且根据各类不同乐曲的特点进行具有分寸感的调度,可以说是音乐演奏中的最難。但是,我们无论在演奏还是教学中,注意和提倡两者之间的平衡绝不是多余之举。
  细节与整体的平衡
  从有些学生的演奏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对于乐谱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一个比较粗浅和程度。老师在读谱以及音乐处理的细节问题上给予学生精确细致的帮助,不仅对演奏本身,也对学生今后独立思考音乐能力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无论作为演奏者还是教师,在注重细节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音乐的整体框架,加强音乐的大局观。音乐的结构框架是艺术形态中最为抽象的。这一隐藏在深处的层面,需要在节拍律动和句型推动的合理安排以及和声对位等方面的综合基础上构建而成。不注意细节,会使演奏显得鲁莽有余而精致不足;但过于拘泥于细节而忽略整体结构,又会使音乐显得支离破碎且小家子气。只有整体与细节保持平衡并相辅相成,才能使音乐作品大方而不粗糙,细腻而不小气。
  简单而复杂的平衡
  细腻自然的演绎是音乐演奏水准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演奏的“细腻”、“自然”、“简单”、“好听”,虽然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在实际演奏中是极难达到的一种高境界。细腻地“做”很多内容,但又不能让人听出来在“做”什么。就如化妆——不化妆,人没有光彩。化得太浓,又显得俗气;最高明的化妆要让人看得出光彩却看不出化妆。又像室内装修,“简约”、“简单”绝不是简陋和粗糙,“自然”也绝不是直白和空洞。所以,“做”也“不做”在音乐演奏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简单中有复杂,复杂中有简单,由简单到复杂,由复杂到简单,再继续循环往复,亦是整个音乐历史发展的写照。在演奏和教学中,既要看到简单也要看到复杂,既能简单也能复杂——做到这点,复杂吗?不复杂;简单吗?不简单。
  尊重原作和发挥个性的平衡
  在诠释音乐的过程中,尊重原作和个性发挥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始终争论不止的、牵涉到音乐哲学和音乐美学等方面的大问题。从狭义上讲,只有作曲家本人才能做到“尊重原作”(而作曲家如果作为演奏者的话则是否又另当另论呢?)。就作品本身而言,的确除了作曲家本人可以说了解自己的作品,其他人都“没资格”说“真正”了解。但作曲家本人是不是“真正”、“了解”他自己的作品或者说自己作品的“潜能”呢?他(她)是否真正愿意其他人演奏的就像他的“了解”或者他的意图那样呢?这都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从另一方面讲,一旦作为中间媒介(即演奏者),谁能说或者谁敢说能完全真实地体现作曲家的原意呢?作为中间媒介的演奏者,本身就担当了作品二度创作的角色。就算是所谓的“真正领悟了原作的精髓”,又是否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体现作曲家的真正意图”而不加入个人的想法和个性呢?而真伟大的作曲家又是否愿意演奏者这么去做呢?作曲家由于個人能力或者创作意图本身的原因,或许更想让演奏者“超越”自己及其作品的“原意”和“束缚”呢?如拉赫玛尼诺夫所说:“莫塞维茨弹我的作品比我自己弹得还好。”
  也正因为我们作为二度创作者不能“完全”、“真正”了解一个作品,我们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不断追求和拓展自己的知识深度与广度,以广博的知识来“理解和领会”原作者的意图,并以自己认为恰当的诠释方法和音乐视角来再现作品。“尊重原作”和“个性发挥”的平衡由此而生。当然,此“平衡”或许是我们长久以来孜孜不倦地追求、想达到却始终无法完美达到的境界。
  为师与为友的平衡
  在日常教学中,由音乐延伸出来的平衡也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一些年轻教师会产生与学生如何沟通、如何相处、如何平衡师生关系的困惑。由于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比较接近,如何处理好为师为友的尺度,确实较难把握。如今年轻学生的思维与处事的方式也对年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太过为友,学生不把你当老师看,老师的权威性随之降低;太过为师,威严的姿态似乎又与教师实际年龄不相符合,也会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感。笔者认为,顺其自然地处理师生关系,既不用刻意扮威严状,也不用刻意作亲切状,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业务水平以及对人、对音乐的真诚态度,永远是博得学生尊重的基石。
  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平衡
  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师”这个职业之所以被尊崇为“最高尚的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传道、授业、解惑,那么,教师这个角色是不完整的。尤其对于音乐专业这个以单独教授为主的特殊教育形式,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没有完全形成的年轻学生而言,潜移默化地以自己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整个生命历程,必定会带给所有教师一种极大的却又能够得到最大精神满足和回报的挑战。这显然比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本身,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在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药品检测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其中,这不仅不会对药品造成损伤,还药品检修的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
<正>THE Chinese revolution, which led to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October 1, 1949, began with the victory over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摘 要:本文对阿莫西林胶囊中高分子杂质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固定相为:葡聚糖凝胶G-10(40-120um)为填充剂,玻璃柱内径1.0-1.4cm,柱长30-40cm;pH值为8.0的0.0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0.05mol/L磷酸氢二钠-0.05mol/L磷酸二氢钠(95:5)]为A流动相,水为B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5mL·min-1,柱温:30℃。此方法简便、准确、
本文从壳聚糖结构特点出发,利用甲磺酸保护壳聚糖氨基,在羟基上引入胆固醇合成两亲性胆固醇壳聚糖碳酸酯(ACCC),利用FT-IR和13C-NMR方法证明碳酸酯基的生成。采用Langmuir膜技
Conversation卡洛琳:珍妮,我想买一伯连衣裙,去哪个商场好呢?Kaluolin:Zhenni,wo xiang mai yijian lianyiqun,qu nage shangchang hao ne?珍妮:我一般都在网上购物,非常方便。Zhenni
通过菌种的筛选,培养,获得一株以甲醇为唯一源和能源的专性好氧甲醇细菌。与极谱型溶解氧电极结合制成不受乙醇干扰的甲醇细菌电极。以甲醇湿菌体,纤维素,微孔物质,聚乙烯醇等为膜
摘 要:2014年4—10月分别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溶洞湿地进行土壤动物群落调查,共采集得3786只土壤动物,隶属3门11纲31类。结果表明:鞘翅目、真螨目、蜘蛛目、膜翅目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有蜚蠊目、大蚓类、直翅目、小蚓类、等翅目、盲蛛目、直翅目、半翅目、寄螨目等15类;稀有类群有12个类群;2种沼泽湿地中,均匀性指数差异不大,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较小;湿地土壤动物功能群在数量比例关系为:腐食性>捕食
在现代经济社会,广告主体与客体之间,广告主体、客体与政府之间都存在着种种博弈关系。但由于受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限制,我国广告主体和客体都不十分成熟,在博弈矩阵的策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随之更新,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效果也较为理想,与小学生个性相符,且该教学手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