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皮提取物对拟痴呆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来源 :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zhe1479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葡萄皮提取物对拟痴呆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腹腔注射建立拟痴呆模型,在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脑复康、葡萄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干预.采用神经行为学及抗氧化类、胆碱能类、一氧化氮合酶等检测指标来进行观察、评价.
其他文献
患者男,16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痰白色或黄黏稠状.当地医院胸片诊断为:右中肺感染、右中叶综合征,不除外结核.抗炎治疗半月后症状有所好转,但胸片复查
目的探讨MCI认知功能与淋巴细胞及炎症蛋白的关系。方法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36例)、轻度认知障碍(MCI,34例)及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认知正常组,36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
有关双相障碍中使用抗抑郁剂问题的讨论,在中国从2003年开始逐渐成为热点,并且集中体现在《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目的应用脑诱发电位新技术探讨健康成人听觉P50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采用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对58名健康成人作了听觉P50检测。结果S1—P50潜伏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是一种强烈的能够引起肝细胞坏死的化合物,一直被研究者用来诱发各种肝损伤模型以阐明化合物肝毒性机制或肝损伤保护机制。
目的分析口咽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了解口咽癌及口咽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70例口咽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口咽癌45例,淋巴瘤25
1病例简介患者,女,18岁,因“猜疑、耳闻人语4月,加重1周,总病程7年”第2次住院。患者2003年3月起病,表现为猜疑被害,曾在当地医院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予以氯氮平治疗,最高剂量为125mg/d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大脑无创性干预技术。目前公认它在精神神经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癫痫和耳鸣等中均有明显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前景。
我们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探讨患者的家庭环境、家庭功能及影响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