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节点假说”的尝试性研究(一)

来源 :体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_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目前的探索而言,有证据表明,注意运动的效益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学习。尽管这一发现的普实性仍有待于验证,但实验室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结论(Shea、Wulf,1999;Wulf、Prinz,2001、1998;Wulf、Lauterbach、Toole,1999;Wulf、McNevin、Fuchs、Ritter、Toole,2000)。这些研究认为,当注意指向动作执行的外部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但是,这种效益产生机制仍然是一个谜。有的学者试图通过运动控制来解释其机制,
其他文献
Akt,又称蛋白激酶B(PKB)对骨骼肌的生长和代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之相关的多种分子信号通路在骨骼肌质量变化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综述与骨骼肌质量变化相关的两个主要
在过去五十多年中,高原训练常被应用于优秀耐力运动员,旨在提高其平原的运动能力。大多研究认为,高原适应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血液学方面,即提高平原运动能力的主要机制是高原环
以德国产DIVID系统中的DIVID110、DIVID120、DIVID130、DIVID140为实验仪器,以37名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考察摔跤运动员腰、颈部动觉感受性情况。该实验首先确定动觉心理特征包括肌紧张感与运动幅度感,分别以复制力与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大小作为反映其高低的指标。研究认为,动觉感受性中的肌紧张感与运动幅度感两项指标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相关;优秀自由跤运动员的腰部肌紧张感与左侧运动幅度感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在颈部动觉感受性中,两组运动员右侧肌紧张感差别较小,但优秀自由跤运动员左侧的肌
2008年《体育科学》杂志编委会近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体育科学》杂志主编田野博士主持,《体育科学》杂志副主编田麦久、杜利军及15位编委
期刊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表现的判断几乎是无处不在。从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乃至观众都会涉及到运动表现判断的问题。例如,在奥运会比赛中,有三分之一的规定项目是通过裁判员对运动
首次研究了微波辅助酸降解香豆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与水浴酸降解过程进行对比,获得了低聚香豆胶.研究了低聚香豆胶与硼砂交联形成凝胶的过程,考察了低聚香豆胶浓度、硼砂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