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时代,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碎片的、情绪性的“浅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到处充满了噪音,身在其中的人们又如何可以做到独立思考呢?

谈消费:悬浮时代的AB面


  南风窗:最近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热点,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大家跟风给朋友、恋人发52元的红包,又纷纷晒出截图来表达爱与被爱。这种“狂欢”,以社会学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它?
  严飞:这里面有两个层次。
  首先一点是为什么大家热衷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样的快乐。今天的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个“悬浮时代”。“悬浮时代”的特点就是,社会整体处在一个压力氛围,经济形势不好,年轻一代的整体感受,就是就业、收入压力很大,关心的是能不能在大城市养活自己,同龄人或不同阶级之间的可见差距,也会形成压力。
  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口红经济”,就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口红的销量会不断增加—“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都消费得起。
  一杯可以负担得起的奶茶,体现的是一种自我奖励,是“自己赚的钱自己花”的成就和满足,在如今“996”的紧张工作、个人剩余空间被大大压缩的情况下,是增加自身愉悦感的一种方式。大众通过这样一种戏谑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压力的消遣和释放:至少在这个时间点上,参与到了一个全民的戏谑狂欢当中,而且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负担。
  其次一点是,人们转发信息、晒图,并不是因为信息本身,而是因为转发信息的那个人。信息变成了一种情感维系的纽带,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情感属性的一种。我的朋友转了,那我也要转、也要参与;我的圈层里没有转发,那我看不到,也不用理会。而社会的各个圈层之间,转发信息的差异又是非常大的。比如在同一个城市打工者阶层中间,他们转发信息的重复率相当高;再比如农民工和上海城市居民之间,所有转发的文章,大概重复率只有0.07%。在同一个阶层之间,他的信息的共享,以及他被看见、被听见的程度,和不同阶层的差异,在这个小的样本里面已经达到200倍左右。   南风窗:也有很多人批評这是社会庸俗化的体现,是消费主义的胜利等等。作为普通大众,需要对这样的浪潮有所警惕吗?
9月21日,游客在北京东城区五道营胡同

  严飞:我觉得这个不需要把它特别上升到一个什么状态。如果有些人只是参与到这个话题里,不去买、不去发红包,那就是看透了消费主义;如果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参与进来,并且把它不断的泛娱乐化,在朋友圈、群聊里探讨,便获得了愉悦,也找到了一种自我的存在意识。这不必上升到一个需要“警惕”那么严重的状态—因为这样的浪潮说不定在你写文章批判、发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彻底过去了。
  南风窗:除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种生活消费方面的热点,如今知识付费也异常火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如何看待人们对付费知识的追逐?
  严飞:这其实也是悬浮时代的一个特征,人们追逐“浅知识,快节奏”。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知识的价值,人们都想去好的学校接受教育,或者读一本好的书,上一门有用的网课,期待可以通过一个知识大咖某几次的分享和讲授,某段“精讲”,就能够迅速学习到某个领域或者某项技能的精华,缩短自我摸索的时间,减缓内心的焦虑和压力—这也是当今知识付费商业模式得以逐步成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只是建立一个制度,还要把匹配性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形成一个制度群或者规范群才是更加重要的。

  知识付费课程容易给你一种错觉,仿佛你购买了就可以掌握知识。作为知识消费者,事实上你购买之后只是获取了这些知识的信息或者这些知识的片段,即“浅知识”。
  譬如说,我们在这里讲述马克思,以及其他的经典社会学家,但是我们没有办法逐字逐句地带着大家一起,在15分钟的时间里去深度阅读原典,去仔细剖析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我们只是摘取了其中一两个经典的理论,再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以直观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大家。
  而对于这些理论,真正的掌握还是需要你继续下功夫,关掉音视频,摘下耳机,捧起书来,阅读原文,甚至要反复地阅读,这样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所习得的这一部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但这又无法满足“快节奏”的需要。更为糟糕的是,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一个好的信息的标准不再是信息本身的真实度与深度,而是变成了信息的流量和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点燃起读者的情绪。
  碎片的、情绪性的“浅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到处充满了噪音,身在其中的人们又如何可以做到独立思考呢?

谈社会秩序:离婚冷静期制度还需“配套设施”


  南风窗:关于社会秩序建立的问题,今年通过的民法典首次出现了离婚冷静期这样的规则设置,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有很多年轻人为此更加犹豫是否进入婚姻。在一些社会新闻发生之后,他们认为,这项制度关闭的是“逃生通道”,因为如果两个人离婚后后悔,怎样都可以再婚,而“冷静期”却意味着诸多意外。这样来看,这项制度有利于家庭黏合、社会整合吗?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项好的制度吗?
  严飞:首先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我不觉得可以完全给出一个“这是一个好的制度”还是“这是一个不好的制度”这样非常明确的判定。我可以理解这个制度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减少草率的离婚、冲动的离婚,完善离婚制度,稳定婚姻关系,最后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因为现在的中国社会离婚率不断地上升,有太多因为离婚问题导致的连锁反应。
  但是我们设立一个制度,不仅仅只是设立一个制度,而是要形成一系列的“制度规范群”来把与其相匹配的制度建立好。就像我们建一栋商品房,不是建了商品房就完事了就走了,周围的医院、超市、幼儿园等等配套设施都建好,才是一个成熟的住宅小区。
  离婚冷静期也是一样。不是只是做了一个离婚冷静期的制度就结束了,而是匹配的制度都要把它做好。
  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讨论。比如,离婚冷静期实施期间夫妻所得财产的归属问题:离婚冷静期期间某一方被赠予了一套房子,这个房子的产权到底应该归谁?比如,离婚冷静期到底有几次?我们现在只规定了30天,但是有几个30天?到底是不是无限循环?再比如,离婚冷静期最后会不会变相的成了夫妻利用30天的时间偷偷摸摸转移财产?
  此外,还有社会热议的话题,家暴、吸毒这些怎么办?离婚冷静期期间发生的性行为要怎么看待?要做手术签字,还算不算家属?很多很多匹配的制度还完全没有建立起来。不仅仅只是建立一个制度,还要把匹配性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来,形成一个制度群或者规范群才是更加重要的。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个体,我特别欣赏一种方式叫“城市漫游”—我知道大家平时上班都很累,但如果周末的时候可以不用躺尸,出去走走,或许就能换一种方式更好地认识我们栖居的城市。

  本来,这个制度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就是为了减少离婚率的上升,让大家再好好想一想,更好地继续在一起或者进行和平的分手,但如果这些“配套设施”保障不好,难题解决不了的话,就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出现非常多的问题,以至于确实会到你所说的局面,会阻碍一个社会的整合。
  不过好在,目前我们至少发现了在离婚冷静期会出现的很多问题。那也有了契机去努力解决和完善这些问题。

谈精神生活:融入城市,需要“城市漫游”


  南风窗: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栖居在大城市中,但是他们更像是“现代游牧族”,一方面在城市的不同房间中游走,无法与社区、原住民产生切肤的关系;一方面视城市为容器,鲜少承认被其影响塑造。这些人的归属感要如何建立?
  严飞:在讨论如何建立归属感之前,我们应该先找到他们为什么没有归属感。
  我觉得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不平等。中国的户籍制度让有些人会觉得不平等,他们会缺乏归属感。比如如果我移民到北京,但是我跟北京人的权利不一样,我就会觉得我对这个城市没有归属感;我好不容易变成了城市的中产,在城市的外企工作,但是我的孩子还是没办法上学,被排斥,只能回原籍上学,完全谈不上这里是“家”。
  第二点是贫富差距的问题。有一些城市的贫富差距很大,就是说穷人和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那当然也会缺乏归属感。
  如何去建立归属感?我觉得社会在制度层面尽量制造平等、尽力弥合差距之外,每座城市和每个个体,也可以做至少两方面的努力。
  对城市来说,每一个城市应该要塑造自己的独特精神,比如北京的胡同精神、上海的海派文化等等,城市的精气神可以区别于其它的地域,也能够以其独特的气质影响城市中的人。
  此外,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个体,我特别欣赏一种方式叫“城市漫游”—我知道大家平时上班都很累,但如果周末的时候可以不用躺尸,出去走走,或许就能换一种方式更好地认识我们栖居的城市。“城市漫游”的概念,是通过这种方式,看到这个城市点点滴滴的一些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闪光的地方,遇见一些有趣的当地人,看看那些好玩的剧目、话剧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是漫游人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也能够让人更好地融入城市、找到归属。
其他文献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后,由周恩来总理陪同,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我们并不幻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20年的敌对情绪,将会由于我们到那里进行一周的会谈而完全消除……当我们展望将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美国政府之间存在的巨大分歧。将来我们之间仍将存在分歧。但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使我们虽然有分歧而不致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黄亚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  资本市场最不喜欢经济、政治和政策的不确定性。这次新冠肺炎的暴发是到今为止特朗普政府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可以预测,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进展会大大加速。特朗普和其他官员在过去一段时间发表了互相矛盾的观点和释放着不准确的信息。根据华盛顿邮报的统计,特朗普政府在新冠病毒问题上,至少有14次前后矛盾的发言。举个例子,3月6日特朗普曾表示所有希望检测的人都可以被检测。但
2月25日,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在进行生产作业。截至2月28日,黑龙江省复工率达到64%  疫情袭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显然是第一位的,它比什么都重要。但另一方面,疫情终将过去,经济则是永恒。  首先,复工复产是取得“战疫”最终胜利的物质保障。此外,也是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面临换挡,经济结构正在深度转型之中。唯有对抗疫情冲击,加快经济复苏才能为进一步的改革提供空间和时
疫情暴露英国公共卫生的缺陷  英《经济学人》5月16日  在疫情开始全球大流行之前,英格兰公共卫生局(Public Health England,简称PHE)得到了高度重视,一项来自国际公共卫生机构的审查对PHE的评估结论是: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公共卫生机构相匹敌。PHE是英国卫生署旗下一个执行机构,它在2013年成立,由129个组织组成,包括负责健康保护(监测传染病)和健康促进(反对吸烟)的
2020年1月26日,莫斯科,市民乘坐游乐飞椅晃过红场的上空。他们的背后是由8個“洋葱头”组成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1. 1月25日,当地时间下午4时,莫斯科的一条主干道已经红了一片。  走出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时正飘着小雪,刚坐上酒店大巴,大雪夹杂着雨水开始极速打落,本来发灰的天一下子黑了。  穿县过镇,一路上都有看不见车牌的小轿车疾驰而过。在莫斯科的马路上,无论是名车还是代步车,车身连带着门把
一战打了4年,二战打了6年,新冠之战应该不用那么久,但这场全球“硬战”只给了美国两个月的隔岸观火期。而特朗普生生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确诊数日增数千、美股两周内熔断4次、失业率可能飙至20%的局面。  为了扩产医用品,白宫“战时总统”将启动朝鲜战争时期的法案,可谓自顾不暇。而中国苦战两个月,把累计确诊数控制在8万出头,赢得了时间窗口,正尽力支援伊朗、意大利等重灾区,以免全球确诊上百万例时,疫情回灌压力
科思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北京附近有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八里桥,1860年9月,大清和英法联军的一场惨烈战争在这里打响。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关键一役,也是黑火药时代的最后一场战争。清军方面是由功勋卓著的僧格林沁亲王所率的大清劲旅,兵力约五六万人,所用武器是冷热兵器混合。英法联军总指挥是法国人孟托班,将士总人数约8000,包括当时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士兵。他们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
2020年,一系列新基建政策的释放与落地,为新兴数字化基础设施带来良好发展前景。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重要布局领域之一,在政策资源、技术生态、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的推力下蓬勃成长。  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以及日渐向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为人工智能营造了供需两旺的氛围。数据显示,2019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510亿元,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融合,加速了技术应用落地进程,人工智能逐步迈向全面产业化,预计20
20世纪50年代,办公室里的公务员图/Ergy Landau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王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国家荣誉称号。  王蒙是谁?这位有着复合身份的作家、学者、前官员,似乎很难被草草归于一类。他在为自己作品的英、德文译本所写的序
年度最佳新闻图片及一般性新闻类单幅图片一等奖:《直言》,摄影师:Yasuyoshi Chiba 2019年6月19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市内一次停电期间,一名年轻人在手机光亮下背诵一首诗,而其他示威者高喊口号,呼吁还政于民。苏丹的抗议活动于2018年12月开始,并迅速在全国蔓延。 1. 环境类单幅图片三等奖:《维多利亚湖正在死去》,摄影师:Frederic Noy 2019年1月9日,在乌干达维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