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间窗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时机。方法:41例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为4组,即手术距发病时间〈6h组、6~12h组、12~18h组和18~24h组;用再出血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转归优良率等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优良率:〈6h组〉6~12h组和12~18h组〉18~24h组(P〈0.05),18~24h组病死牢最高,达30%(3/1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6h内是微创穿刺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其他文献
日本抗栓治疗出血研究组尝试在口服抗栓药的日本卒中和心血管病患者中确定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该国出血性卒中发病率要高于西方国家。
自从发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相关联以来,围绕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针对缺血性卒中预防性治疗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常见的卒中并发症,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30%,其发展与功能预后不良有关,并且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的同时有可能增加出血事件。文章通过回顾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应用以及新型抗凝药的研究,评价了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Siddiq在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直接血管成形术看来在降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卒中和病死率方面优于支架置入术。
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一种改良形式,其半衰期更长,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更强。业已证实,0.1~0.4mg/kg剂量的TNK对于缺血性卒中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在闭塞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再通中比较TNK与tPA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短期
日本福山Oota纪念医院的康幸大田在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上介绍,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转归。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的一个主要亚型。最近修订的VaD诊断标准包含了SIVD。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
业已证实,在年龄〈55岁的患者中,卵圆孔未闭与原因不明性卒中之间存在联系,但这种联系在≥55岁的患者中尚未确定。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学医院的Ulmer在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uropean Neurological Society,ENS)第18届会议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卒中样神经系统症状发作后的早期,颅脑CT不能可靠地预测或排除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