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性纵隔气肿24例临床诊疗分析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24例患者因自发性纵隔气肿(spontaneous pneumomediastinum,SPM)于我院接受治疗,现分析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总结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例资料,分析由于淋巴结的干扰导致中转开胸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 2006年9月至2013年4月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1006例中男545例,女461例;年龄13 ~ 86岁,中位60岁.手术方式包括肺段切除13例,单纯肺叶切除846例,复合肺叶切除131例,全肺切除8例,袖式切除8例.术后病理包括恶性疾病821例,良性疾病185例.手术操作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
患者 男,66岁.中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在外院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胃代食管重建颈部吻合术.术后第4天出现颈部吻合口瘘及严重的肺部感染,经呼吸机辅助5天后气管插管内仍可见大量黄绿色胃液反复涌出,遂转我院ICU。
期刊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800个实词左右)。
期刊
患者 女,65岁.间断胸闷、胸痛1年.X线胸片显示右位镜面心(图1),腹部超声证实完全性脏器转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开口90%狭窄,回旋支近中段50%~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99%狭窄,不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图2)。
期刊
2012年5月至8月我们在一个4~5 cm切口下、不依靠任何肋间撑开器,全胸腔镜下完成了5例肺叶切除术,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经过严格挑选的5例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病例基本情况见表1、图1.术前检查5例胸腔均无粘连,病变均在右侧.手术的切口全部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采用10 mm 30°胸腔镜.发育不完全的肺裂通常采用切割缝合器处理.对于血管以及气管操作均采用头端可旋转的切割缝合器处理
期刊
患者 女,43岁.活动后胸闷、气促10年,加重1年.查体:心率79次/min,律齐;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听诊区均可闻及收缩期中等强度杂音,未及心包摩擦音.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前、后叶囊性占位,前叶约38 mm×20 mm,后叶约13 mm×11 mm,主要附着于P3区;二尖瓣囊性占位凸向左心室流出道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图1)。
期刊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壁在一系列可能外因的作用下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由内膜撕裂口进人造成主动脉中层沿长轴分离的一种病理状态。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累及升主动脉的A型和起源于胸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的B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论,而不同治疗手段造成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差异,以及对血管重构和预后造成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经口钉砧头输送系统(OrVil)吻合技术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3月53例应用OrVil吻合技术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11例;年龄36 ~ 78岁,平均(59.3±8.6)岁.肿瘤位于胸中段13例,胸下段40例(包括13例食管胃交界腺癌累及食管下段),病变长度(3.7±1.6)cm.其中46例应用Or
2005年,Loeys等1在深入研究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MFS)的基础上首次对Loeys-Dietz综合征(LDS,OMIM ID #609192)进行了系统描述:LDS是一种以血管、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缔组织病.LDS因与其他知晓度更高的基因综合征存在较多表现型(phenotype)重合而极易误诊,因此发病率难以准确统计[2].研究显示,主动脉病变尤其是主动脉
期刊
人工机械瓣膜再梗阻是瓣膜置换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恶化及再次手术的高病死率.2002年2月至2012年1月,我们共对12例人工机械瓣膜再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经验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38 ~ 65岁,平均(55.3±8.7)岁.主动脉瓣置换术后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3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9例,Ⅳ级3例.再次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