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往事:时间的骨架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TT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我和别人开玩笑,说如果物理学是研究时间之本质的学科的话,那么地质学、古生物学就是研究时间之表象的学科。一般人眼中的时间是线性前行的,今年20、明年21,五年计划、十年规划,阶段与阶段之间是相加的关系。可是地质学的时间概念却是对数的,分成不同的尺度,一层层的时间单元——宙、代、纪、世、期、时,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地球的各种变迁在不同的时间尺度里,模式也不尽相同。
  哈佛大学已故的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曾经做过一个讲座,讲述二叠纪末期那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据估计,在这次事件中灭绝的海洋物种可能高达96%。结果讲座内容见报之后,却变成了“自然界具有强大的恢复能力,人类不必为物种灭绝担心”。古尔德无奈地写了一篇关于时间尺度的文章,说:“没错,就凭人类这点能耐,想让生物圈一击全灭确实不可能,早晚能恢复回来。可是‘早晚’是多晚?一般人觉得50年或100年就是长远了,1000年简直可以叫天长地久,但是二叠纪末期那次,恢复花了多少时间?1000多万年!要知道,哺乳动物一个物种从产生到灭绝平均只有400万年,人类估计很难等到生物圈恢复的那一天。等到古生物学意义上的‘长远’真的到来,统治地球的大概已经是老鼠或者蟑螂了。”
  由此可见,要想扔掉日常的时间概念而学会古生物学的思考方式还真不那么容易。当然,古生物学的思考方式也不见得一定就好,比如现在每次我听到什么“爱你一万年”之类的流行歌曲就忍不住冷笑……
  1
  现在气候变化成了热点,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这个变暖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时间尺度问题也摩拳擦掌准备杀死更多的脑细胞了。
  先来看上面这张图,这是整个显生宙的温度变化,时间跨度5.4亿年,是全部地球历史的大概九分之一。
  咦?要按这个图,我们明明处在寒冷时期,哪里来的什么变暖呢?
  从这个尺度上讲,说我们现在处于寒冷时期确实没错。地球历史上有接近90%的时间是处在很温暖的“暖室”(Hot house),也即两极没有冰盖的时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很多,海洋所占的面积也比现在大得多。具体环境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了,虽然生命繁茂,但确实不太适合人居住。夹杂其间的是许多“冰室”(Ice house)时期,每段持续几千万年。我们现在就身处一个寒冷的冰室之中,证据是现在极地有冰川。
  再看第二张:新生代的温度变化,时间跨度6500万年。
  2
  没想到吧,上一幅图最后一段“光滑下跌”的曲线,拆开来居然这么复杂,并非一路下跌。可以看到,这次“冰室”大约始于3400万年前,从南极结冰开始。虽然结了一半开始融化,但还没融完,又重新冻上,所以还是算数的。
  3
  继续细分,时间跨度500万年:
  每次冰室又可以再细分,大致标准是一极有冰川还是两极都有。两极都有冰的时段称为“冰川时代”(Ice age),而我们正好落在一个冰川时代里。这次冰川时代始于大概260万年前。
  4
  再放大,时间跨度缩小到45万年:
  不用说,里面又是波澜壮阔,可以分成冰期(Glacial)和间冰期(Interglacial)两个阶段,前者超级冷,后者还不算太冷。算我们运气好,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的间冰期里。上一次冰期始于两万年前,于1.8万年前达到鼎盛(学名叫“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er Maximum,简称LGM),当时的北美大陆被冰川盖住了一多半。大部分涉及冰川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动画片《冰河世纪》——说的就是那一次。所以你明白《冰河世纪1》的结尾为什么是“两万年以后”了吧?可怜的松鼠……
  5
  接着放大,这是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的事情,时间跨度1.2万年(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地点的数据,黑色粗线是平均值,下同)。
  6
  然后是最近1000年:
  7
  然后是最近120年:
  打开最后一个“俄罗斯套娃”,终于看到这条我们熟悉的曲线。IPCC花了纳税人那么多钱,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搞明白这条高扬的曲线到底是自然的周期还是人为因素。最后,他们的结论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致。过去50年以来,各大陆(南极除外)可能都出现了显著的人为变暖。”
  地质尺度上这么点小变化,却对咱的经济社会体系有这么大的冲击,人类还真是娇气。我想没准那些气候变化阴谋论者并不是真的不承认变化,也许只是觉得人类面对自然界老这么缩手缩脚,作为万物之灵实在是太丢脸了吧。
其他文献
流言: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一架早已淘汰的“道格拉斯型”客机突然飞临机场,而机场上的雷达根本找不到这架飞机的存在。这架飞机降临机场时,立即被警卫人员包围,驾驶员和乘客们走下飞机,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机场人员说:“这里是委内瑞拉,你们从哪里来?”飞行员听后惊叫道:“天哪!我们是泛美航空公司914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的,怎么会飞到你们这里?误差2000多千
期刊
想不想像孙悟空一样,想长大就长大,想变小就变小?就目前来看,变小比较麻烦,变大却有可能实现!  科学家在研究隐身衣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材料。这种材料是一种不均匀的电磁介质,电磁波进入其中时会因为这种不均匀而发生弯弯曲曲的折射。经过精密计算设计出的不均匀特殊材料,可以使光线等不同的电磁波沿着需要的方向传播、弯曲。  科学家发明这种材料的初衷是让光线绕过它后继续向前传播,实现物体隐形,后来他们觉得这一
期刊
由德国、叙利亚和意大利三国组成的专家考古队对卡特拉遗址进行的挖掘,堪称21世纪最为重大的考古事件。在叙利亚境内发现的卡特拉城,也许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时代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卡特拉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北方约200千米处,占地面积约100公顷。  2011年,因叙利亚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始于1999年的卡特拉古城的考古工作被迫中止。卡特拉面临着令人担忧的前景,它距离发生暴力冲突的叙利亚霍姆斯
期刊
1  在19世纪中后期,麦克斯韦意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当时,他的方程组表明,光速应该是每秒30万千米左右。这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十分接近,但麦克斯韦方程组遗留下了一个令人烦恼的小问题: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是相对于谁而言的呢?起初,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权宜之计。他们假设空间中充斥着一种看不见的物质,也就是“以太”(aether),来充当那个无形的静止参照物。  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科学家必须要认
期刊
1  在 1907 年,瑞典化学家斯凡特·阿列纽斯提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把地球上的微生物用特殊的方式,比如恒星光压(即辐射压,电磁辐射对所有暴露其下的物体表面所施加的压力。)推动抛到遥远的太空里,如果它们遇到了合适的环境,说不准就能在那里存活下来,并进化出高智慧生命。一些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就是 40 亿年前由彗星带来的微生物孢子进化而来的。  最近,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迈克尔·毛特纳发展了
期刊
1  弗拉特伍兹巨型外星人事件  1952年9月12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布拉克斯顿郡弗拉特伍兹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19时15分左右,躺在校园里的奈尔·南莱、洛尼·谢瓦和特米·海亚看到一个发红光的飞行物降落在贝利·菲舍农场附近的山冈上。住在附近的佩吉·哈维·克里斯及其祖父母也看到了。  奔向现场的除了这三名少年外,还有住在半山腰的美容师卡萨林·梅伊及其幼子爱德华·弗雷德以及国民警卫队员尤金·雷蒙。那
期刊
一夜之间,赫里克就像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如人们形容的那样,大无比的人将城市连根拔起,藏在透明的大海深处。冲刷城市的海水无处可退,便在城市所在地形成了一滩泻湖。  1  赫里克历来被人称为“希腊的庞贝”。公元前4世纪,这个位于科林西斯湾畔的大港是希腊最重要的一座城市。每天,来自各地的商人和朝觐者汇集在这里。波塞冬神庙(海神庙)里的青铜海神塑像是他们膜拜的对象。波塞冬神掌管大海,也主宰大地,
期刊
1  C档案编号:NO.96  时间:2013年11月24日19时许  地点:绵阳游仙区亨利花园  白天∕夜晚:夜晚  持续时间:约30分钟  飞行物外形:圆球形  飞行物颜色:呈现多彩  飞行物数量:1个  目击人数:1人  目击者姓名:袁茂珠  备注:  当时我正躺在沙发上,望着窗外的天空,突然觉得东南方向有一白点,特别亮,就到阳台上观望,用手机放大观看时,发现空中有一圆球,并在非常缓慢地移动
期刊
在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8年以后,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茨·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这是至今为止人类所到过的最远距离。  目前的太空飞行技术——化学燃料火箭——无法用于长距离的深空飞行,所以人类未能走得更远。  美国的“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是迄今速度最快的载人航天器,其最高速度达到了每小时39895千米。即使以这个速度飞行,到达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系统—
期刊
《飞碟探索》杂志开设了《我要问学霸》栏目,请各领域的专家为读者朋友答疑解惑。  你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发送至:gstp2003163.com,或私信给新浪微博“飞碟探索杂志”,也可以写信到:兰州市读者大道568号《飞碟探索》编辑部,邮编:730030。  兰州读者兆钧问:为什么我天天买彩票,可还是中不了500万?  答:  许多人希望通过购买彩票中大奖,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事实上,除了少数绝对幸运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