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因素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是语文教学素质追求的理想境界。“让课堂活起来”已成为每位站在一线的教师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激“活”语文课堂呢?情感因素的调用无疑是不二选择。因为情感之弦撞击出的火花是最令人振奋、感动、欣喜、意外的!课堂40分钟不长,但要在40分钟里让孩子的情感充分地挖掘、陶冶、体验、升华却并不简单。我们所要努力的,就是在这不简单的40分钟里展现艺术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
  一、挖掘文本情感因素,优化课堂互动结构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感情世界,人世间绚丽多彩的美好情感在这些课文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这一生动的比喻明确地指出了情感和知识两者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我们应积极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唤起他们敬佩、喜爱、悲伤、愤怒等心理体验。这样,他们的所学、所得才会是最真、最美,也是学生最难以忘怀的。如何把握教材的情感因素,设计课堂结构,这需因人而异,因教材而论。
  1.顺序倒置
  《燕子》一课,作者独具匠心,通过对燕子的描绘来赞美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组织教学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情感感悟、升华,课前我安排学生“找春天”,教学时,让学生从说春天到入文学习描写春天的段落。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面到点再回到面的规律,也符合学生情感认知的规律,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在组织教学实践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的安排循序教学,只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情感主线去组织教材,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就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讨论交流
  高年级采用这种组织教学方式是最适合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的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倾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简洁而明快,教师只要适当地引导和巧妙地过渡小结就好了。比如《小音乐家扬科》这一篇课文,其教材编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对扬科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平的愤慨。我们可以长篇幅而简单处理。采用讨论、交流反馈式学习方式,设计两个问题帮助学生自读、自悟:(1)扬科的音乐天赋表现在哪里?(2)你从哪感受到扬科的命运很悲惨?其实,这种课堂结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为前提,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同时在讨论话题的提出上应紧扣文章的情感线索。
  3.品析句段
  这种方式常用于美文中,这种美不仅局限于文章的语言美,还表现在文字中流露的感情——至真、至美、至善。当然要肯定,这种方式多在写景抒情的课文中运用。例如《阿里山的云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月光曲》《金色的脚印》《理想的风筝》等。
  二、调控教师情感因素,营造课堂互动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会鼓舞人呢?”因此,无论哪类课文的结课,都应伴随着教师的真切情感进行,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点燃学生心灵与爱的火花。
  1.把大爱带进课堂
  教师要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营造一个愉快、轻松、和谐的人文环境。有人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和追求的教师的教学中,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爱学生,你就不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爱学生,你就会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状态;爱学生,你就会尽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快乐地学习……爱的感染力是无法计量的,有爱的付出就有爱的收获。
  2.用成功激励学生
  布卢姆曾有个生动的比喻:教学中,学生交替地攀登两个梯子。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情感的梯子,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让学生始终能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以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
  3.让语言折射光彩
  高尔基曾说过:“人们爱听悦耳有旋律的声音。”教师在课堂中应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课堂,把教材的情感通过自己这一特殊而直观的载体表现出来,用自己富有情感和美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拨响他们心中的情感之弦,这样知识的甘泉就会不停地流入学生的心田。调查表明98.7%的学生都喜欢上语言幽默的教师的课,课堂上偶尔的幽默,有时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想,于永正老师能在教师生涯上令人景仰,和他幽默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三、激活学生情感因素,改进课堂互动策略
  学生情感的最大调动,其很大一部分因素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组织策略,怎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最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探究的情感因素呢?长期的课堂实践,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名师为我们总结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丁有宽的读写结合……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其实,无论你采用的是哪种教学策略,只要它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心理特点、情感生成状态,都能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乐学等情感的目的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若想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课堂上自发的情感态度发挥最佳的作用,还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张弛适度
  行业上,常听到这样两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语句:“××老师,上课亲切和蔼,语调柔和,令人如沐春风。”“××老师,上课激情澎湃,铿锵有力,大有火山爆发之势。”其实,若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我认为这是教学的最佳节奏。好的旋律音律优美,忽高忽低,或急或缓,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张”是为了不让学生过度疲劳;“弛”是为了不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所以我想:张弛适度才是课堂的最佳节奏,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应是课堂追求的一种境界,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根据教材的需要而多样,努力做到朗读与默读结合、表演和评价结合、竞赛和总结结合、眼看和动手结合……力求课堂氛围的整体协调,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3.情理相生
  语文教学重视文道统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怀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到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情感生成。所以,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系统,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两者有机地协调,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学。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教师、学生的情感因素,预设好课堂结构,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兴趣和探求的热情,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现40分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玉米果穗的大小、粗细和品种有直接关系,但同一个品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果穗发育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玉米果穗的发育是从玉米拔节开始一直到大喇叭口期,也就是玉米长出第10~18片叶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学习模式,它打破了语文教学“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封闭状态。相比传统的学习模式,综合性学习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带有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综合学习方式。要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关键要上好起始课,而要上好起始课,把握教学策略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激趣、导学、拓读”入手,来
[基本案情:]  2007年8月,冯某入职某证券公司,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原告的工作岗位为被告公司投资银行总部二分部,具体工作内容与投资银行相关。2011年1月冯某与证券公司签订了《保荐代表人聘用协议书》,约定聘用期为3年,且如冯某3年内离职则需赔偿证券公司100万元。冯某2011年3月31日注册为保荐代表人,2011年8月,冯某向证券公司领导提出离职的想法,2011年9月正式提交离职报告,并
期刊
我国加入WTO已6年多了,我国的种子企业在国外和国内的巨大竞争中已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中国巨大的种子市场。在竞争中崛起壮大的国内种子生产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
一、2015年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的基本情况(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情况。
濮科花8号是河南省濮阳农科所1994年以开8441为母本、鲁花1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系谱号为9421—0—4—1。2005—2007年参加全国北方片小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习作修改提出了明确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这一要求,我们梳理了五、六年级教材各单元习作中关于习作修改的具体要求,深深体会到教材对学生这一能力的重视程度和有梯度设计习作修改的精心布局,更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教师千万不能代替学生修改习作,要使学生觉得我想改、我要改、我会改,使评改过
采用亲缘关系甚远的高油酸亲本Sunoliec95R与低油酸亲本汕油162配置杂交组合(F1),并回交2代(BC1和BC2),结果表明,在花生回交种中油酸及油酸/亚油酸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轮回亲本中控
冬小麦新品种汾4439是以晋麦66号为母本、忻915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6月由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有关小麦专家进行了田间考察验收,同年8月经山西省农
为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出现了整车出口的可喜局面。然而当中国媒体和国内民众在为一笔一笔的汽车出口欢庆鼓舞之时.一场针对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