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浅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zxc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发展的机遇。高等职业体育教育的发展必须反映时代的特征,必须立足素质教育,突出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为原则。
  关键词 高职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和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2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也被称作“做体力工作的知识工作者”。“应用型”与“体力”在这里充分说明了高等职业体育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是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定位
  研究高等职业体育教育就要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等职业体育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这是高等职业教学的独特性。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高等职业教学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正是在与其它类型、层次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反应和教学的必然要求。要正确认识高等职业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就应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以下特点:
  1.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3.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4.“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5.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立足点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全方位强化素质教育,一方面为了构筑新世纪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蓝图,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始终把传授知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则过多的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知识和提高运动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就必须从体育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体育教学仅仅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生理学的范畴之内的模式,把出发点转移到提高学生的身心潜力和智能水平上。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往教学中教师单纯的“教”“灌”以及肤浅的引导等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的“乐”“思”“会”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投身于练习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身探索体验,培养创作的热情,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再把体育课认为是一种负担。高等职业的体育教育要发展,要立足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改变体育学习的被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实践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几大要素
  确定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高等职业体育教学对学生所做的要求是完成或达到一定标准,它不同于竞技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要求。不论从教育方针的角度,还是作为一个学科出发,其教育教学目的一定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第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学科特点。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他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比如:对完成动作质量目的的表述,既不可能像科学类课程那样追求公式化的规整与数字的准确,也不可能像人文类课程那样要求论述的严密与概念的准确界定,而且它还可以是因人而异的。第三,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的要根据学生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应抓住育人的总目标,分阶段、分层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特殊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在身体的活动和锻炼的过程,达到改进学生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育教学不仅重视在校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而且还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四、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途径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其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使学生经常地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乃至终生坚持锻炼,其关键是能否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爱好,养成锻炼的习惯,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靠体育教师的教导,还要靠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才能逐渐实现。由上可见,仅仅把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消化课”(指复习体育课的内容)、体育课的继续与延伸是很不够的。尽管在工作中有的学校尚面临着诸如缺乏场地器材,师资力量不足等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但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把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作用,是实现高等职业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从“非遗”的角度对跳绳艺术进行了分析.经分析知,只有在理论上加以完善、模式上不断创新,充分展示与挖掘其所蕴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就未来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统武术理论的研究不足、技术复杂、训练手段陈旧等直接影响传统武术的普及发展。传统武术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传统武术赛事相对较少,各传统武术派别交流不多,传统武术经济投入太少等都给传统武术的普及发展构成较大影响。目前传统武术的发展处于低谷,普及率低、后备力量不足,致使传统武
摘 要 体育活动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和运动病理状态的发生,笔者通过所在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现状的调查,提出了学校体育活动中人身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学校 体育活动 现状 安全事故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2  一、前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发展体
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妨碍体育的协调发展,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在体育领域中存在很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关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
摘 要 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从竞技体育组织文化与组织文化的联系、应用、现状和水平等的阐述中判断竞技体育组织文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加深对竞技体育组织文化概念的理解,提高竞技体育组织文化研究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通过本文阐述与研究,可以发现竞技体育组织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概念、管理理念,同时也是一门新的体育管理学理论,当然还是一个新的体育管理学概念,它不仅具有文化学的合法地位,从属于组织文化,是组织文
基于对贫困农村 G乡的实地调研,本文试图对中国农村低保对象确定的政策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和解释。在传统减贫方式对农村减贫作用越来越小,而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制
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化,教师不仅仅是“学术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在高职院校中,行政工作者会将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寄托在教师身上,教师因而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