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三重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地理重大考试试题不片面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进行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拓展,并能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地理教学至少应达到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重门,最基础的一层,要抓好本学科——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点的学习。
  作为地理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这是达到第一层次的先决条件。教师不仅要掌握地理专业的各门基础课程,还应熟悉本学科的全部教材,并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理解、分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会观察和研究学生并拥有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基础,既要记住地理事物名称、概念、数据、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又能识别图中的地理事物。要侧重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建立起地理学科的整体框架,为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我们通常可用以下的两种方法来建立起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
  一、 把书本每个章节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比如,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可把知识信息网络归纳如下:
  二、 变换角度,重组书本知识,给学习地理知识带来新的思路。例如:"宇宙环境"和"大气环境"两章学习结束后,可把知识信息网归纳成下图:
  这样,在对具体地理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基础上,渗入了理论性的知识网络,可起到理清各知识点的关系,增强学生地理逻辑能力的作用,减少盲目性,避免杂乱无章,实现清楚有致,学生能轻松、全面的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知识系统及结构。
  第二重门,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
  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较为密切,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启发诱导、类比推理、归纳研究,形成概念,建立规律,对地理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的辅助作用。
  如洋流知识中的"密度流"这个知识点,可运用化学知识,做一个连通器实验。一边液体密度大(类比地中海海水密度),一边液体密度小(类比大西洋海水密度),得出盐度高处水面低;由水从高处往低处流类比出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结论,通俗易懂。
  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还可纠正许多人头脑中的错误观点。如:"由印度洋进入红海的船舶的吃水线变浅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许多人的回答是"红海盐度比印度洋大,海水密度也大,海水浮力增大。"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用物理知识来解答,则浅显易懂:根据公式F= ρgv=G可知,浮力(F)等于漂浮物体的重力(G),漂浮在海面上的物体浮力不会改变,而ρ(海水密度)变大,V(漂浮物浸入水中的体积)只能变小了,因此吃水线变浅。
  新高考强调对考生能力的考核,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环绕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考题,常常以地理知识为载体,从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展开,如资源、能源等的开发和利用,运用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去建构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因此,在日常地理的教学中,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来设问,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去解答,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归纳、评价等能力。
  第三重门,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达到了这一层次,才算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特别要将生活中有趣的、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问题引进地理课堂。如学习"大气环境"中暖锋、冷锋知识时,可提出"为什么我们这里最近一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11月、12月)的天气常常是晴几天,阴雨几天?","为什么会’一场秋雨一阵寒’?"。这样,学生既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探究性思维。
  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地观。如学习"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时,引导学生依据课本上"环境问题的表现"的几个方面及"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工厂、收集一些有关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资料,让学生试着写一些环保小论文、小建议。通过课外调查学习,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的迫切性,从而强化了"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
  从高考、综合考试试题的特征可以看出,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至多能让学生掌握一些死板的基础知识,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加上高中地理新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更加关注现实,体现人文精神,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实际,着眼应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不但要把握地理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而且要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和综合,更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他文献
【摘要】婚俗仪礼音乐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往相关研究的文字表述,大多集中为哭嫁环节的音乐本体描述。其实,土家族婚俗仪礼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对其仪礼环节中具有显在意义的音乐文化事象作概述性阐释,目的在于介绍土家族传统婚俗仪礼音乐文化整体。  【关键词】土家族婚俗仪礼音乐文化  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土家族文化的主体,就婚俗过程而言,土家族婚俗仪礼文化作为一种模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水工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已逐渐取代了其它模拟方式。作者在该文中结合从事水工渗流数值模拟的体会对有限元分析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现阶段我市小学课时结构的基本现状为周课时2节,每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一个班级的两节美术课还可能有一节安排在周一,一节安排在周五.本人从教四年,有三年时间担任低年段的美
【摘要】松桃苗族歌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反映了苗族的历史和变迁,表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层面,是松桃苗族文化的结晶。本文就松桃苗族歌曲艺术特征进行阐析,使人们对松桃苗族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松桃苗族歌曲艺术特征  松桃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处于世界佛教名山——梵净山山脉地带。松桃苗族人民常年居住在高原山区,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文化,它们不受任何约束,自由地为生活
温峡口土坝为粘土宽心墙代料坝,长450米,最大坝高51米。设计正常蓄水位107米,死水位95米,1970年建成后,蓄水后坝基渗漏,被列为全国重点险库之一。作者在汇总了已有的施工和地质等方
摘要:本文结合项目实例,对酉水文化长廊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力求构筑具有酉水文化特色的沿河风光带。以滨河地域、地貌为基础,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特有资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沿河景观带。打造成为城市最重要的休闲景观带和绿化隔离带,为市民提供一处休闲活动和有养呼吸的场所。同时展现保靖县的人文风貌。  关键词:酉水文化;风光带;景观规划;   0、引言  酉水文化长廊风光带利用现代公共空间的
期刊
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和正则化的最小二乘优化方法,根据丰满大坝1972年-1985年的坝体和坝基扬压力及漏水量观测数据,反演得到了坝体混凝土和坝基岩石的渗透系数。该文所采用的正则
当前学校的改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课、自主学习、模式等一个个新名词,充斥着脑海?改课到底改什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每一个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问题"成为了自主学习课堂的必不可少的东西。那么,什么是问题呢?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细胞,教师、学生、资源、环境组成了支撑课堂教学的骨架。围绕问题的生成、解决、发展而展开的一切有效的交流,宛如课堂教学的血液。伴随着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