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平生的力画圆圈”——论鲁迅《阿Q正传》阿Q画押的图像阐释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阿Q正传》的图像阐释中,阿Q画押成为众多画家关注的画题.阿Q画押,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重要表现,也是小说具有喜剧因素悲剧风格的生动呈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画家们对于阿Q画押的描画,突显出画家们对于小说《阿Q正传》的接受与阐释,也呈现了画家们不同的艺术风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阿Q画押的描画,更加丰富更加生动.丰子恺、刘建庵、丁聪等画家,将图像创作与抗战联系在一起;赵延年、裘沙、王伟君等画家,将图像创作与"文革"联系在一起.在关于阿Q画押画题的创作中,画家们以其对于文学经典的解读与阐释,在不同美术类型与艺术构思中,呈现出忠实于原作基础上的艺术创造.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德治文化的秩序建构之道,彰显了中国式的文化治理智慧.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德治文化构建了深厚的文教系统和有效的教化路径,注重文以化人,涵养人性,化民成俗,恰恰体现了独特的文明教化方式和文明成长方式.儒家道德教化立足于道德主体的德性养成,彰显了从心灵秩序到社会秩序的治理逻辑.当代中国,要汲取传统道德教化有效路径的"方法论启示",力求挖掘好中华传统德治教化智慧的独特韵味,在融合中西视野中开显出新的中华德治文化特色,构建真正体现"中国现代性"的价值话语.总体而言,重构传统德治文化精神特别要注意树立四个方面的
自1895年华人向纽芬兰移民伊始,他们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方式便与其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紧密相连.通过族裔间的经济交往,华人形成了独特的日常生活模式和有效运作的社交网络体系.中华传统艺术便是经由这些日常生活网络,通过民间路径得以传播到非华人群体中,并在华人群体内部进行传承.对于中华传统艺术跨文化传播的民间路径考察,可以为建构以文化交流和经济互助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
李健吾对巴金的《爱情的三部曲》的批评是比较准确的,但由于二人文风的迥异以及文艺观念中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不同理解,巴金误解了李健吾.巴金晚年"几十年来我不曾遇见一位别林斯基"的遗憾,更是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不被巴金理解的遗憾.无论如何,共同的君子风范、对文艺功能认识的一致,使二人的友谊绵延终生.
以返乡青年为主体组织的"黔桂乡村深度游村寨联盟"通过将日常事物神圣化、日常事件传奇化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方式,唤醒村民的"地方感",确立其文化自信,发挥其在地方重建过程中的主体性力量.在此基础上,该联盟以村寨为单位,通过发明艺术性的庆典方式创造村民与旅游者可参与的公共场域,两者通过身体感官的投入而生成集体共情,共享庆典场景下生成的"地方感".村寨联盟通过地方集体记忆表象化、维护地方的生态敏感性等方式,发掘地方传统文化、传统生计模式的现代价值,实现地方传统的现代意义再生产.乡村振兴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具有高度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诸多理论中最具活力的一个理论,"狂欢"是他站在平民大众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种反抗话语霸权的行动策略,其理论归宿是要建立一个我/他之间能够自由、平等对话的理想世界.在巴赫金看来,"狂欢""狂欢化"之所以能够承载这一重要使命,就在于其富有独特的哲学蕴涵——两重性:狂欢的雅努斯之面一面朝向过去,代表旧事物与真理的毁灭与死亡,另一面朝向未来,肯定新事物的诞生.并且在这两重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实现相互转化:狂欢精神不是单纯地肯定一极,否定另一极,因为没有绝对的肯定,也没有绝对的否定,它强调的是两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考察壮泰"脸"的词语及其语义,探寻"脸"的词义组合发展模式及其背后的构词理据,总结壮泰"脸"在语义发展中的异同:相同点表现为二者均使用了转喻和隐喻机制,不同点表现为泰语"脸"在泰国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更强的构词能力.
《场所逻辑与宗教的世界观》是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遗作,也是最能表现他晚年宗教思想的著作."绝对者"与"自我"的关系之"逆对应"概念是该著作的核心,也是与西田哲学自我论息息相关的概念.文章以"自我是什么"这一基础的哲学问题为线索,整理有关"逆对应"的主流解释,并立足于西田几多郎的文本对"逆对应"加以考察与分析,追逐西田晚年宗教哲学的逻辑性,认为"绝对者"与"自我"的"逆对应"之关系是"绝对者"的自我否定先于"自我"的不对称的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并不会使西田哲学陷入一种"绝对者"的自我运动的泛神论或以超越的实
我们要建构能够模拟和超越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无疑要以人类智能为原型实例,并研究大自然"设计"塑造它的历史、过程与内在机制.基于这一考量,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于上世纪末开始了以新进化论为解释基础的所谓"进化论转向"或"目的论转向".目的论在当代哲学中的复苏不但是传统目的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也是当代哲学自然化运动的一个新成果,将其作为解决人工智能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一个进路无疑抓住了本领域中的"牛鼻子",这已经并正在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由于这一转向发生的时间不长,加之,人类智能本身的自然塑造过程以及
从克莱德·克拉克洪的文化定义出发,试图探究文化背后的“情感”集体因素和不同时代的集体情感对中医药历史变迁和发展的规训.情感人类学的提出是西方对理性主义的克服,人类
阳明心学不仅包含哲学的本体论(心即理)、认识论(格物致知)和实践观(知行合一),还包含了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到认知心理学的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涉及从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等人类认知的所有五个层级.可以说,阳明心学与当代认知科学目标一致、理论契合.阳明心学就是中国古代的认知科学.我们可以从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和人类认知五层级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将阳明心学问题转变为当代认知科学的重大问题,并且用当代认知科学的方法研究阳明心学,进而把握认知科学的经验转向机遇,以阳明心学建立中国的文化自信,重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