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这次调查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调查研究医院内普外围科手术的过程期间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观察药物使用之后所产生的反应。然后根据观察所获得的结论对抗菌性药物做出正确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调查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5月的出院病历进行随机抽查120例,然后分别对抗菌性药物种类,使用时间,药物的使用频率等做一些调查和分析研究。最后的结果显示出,在普外科围手术的病例中,抗菌性药物的使用率达99%,抗菌药物的种类有十余种,其中的头孢菌素类占得最多。围手术期存在药物使用疗程时间较长,药物使用的起点偏高,药物联用不合理的情况,最后得出,医院方面应该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并正确的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在手术过程之中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严格管理,强化和丰富对抗菌性药物的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目的。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使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医院的各个科室中手术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药物,是为了避免手术过程红伤口的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但是如果使用方法不合理的话,会造成菌群失调和心脏器官等部位功能的损伤,增加了细菌的免疫性,加强医疗病例的感染风险,加重病情,增加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对医院2015年1月~5月的出院病历进行随机抽查120例,分析研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2 调查内容
  医疗患者和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的病历编号、年龄、性别、所入住的科室、入院时间、诊断基本病情、是否过敏、感染判断、手术日期、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所服用药物类型和药物名称、药物规格、使用方法和用量、药物使用时长。
  3 调查结果
  男性患者70人,女性患者50人;未满18岁8人,占6%,60岁以上37人,占27.8% ,18~66岁的人数为75人,占66.2%。其中手术患者最年轻的是出生不到10个月,最老的手术患者85岁。
  4 用药情况
  统计120位围手术期医疗患者所做清洁类手术占59例,大约占49%,药物使用天数平均为6.49天;清洁-污染类手术45例,大概占37%,药物使用天数平均为9.98天。污染类手术16例,大概占14%,药物使用时长平均7.58天。
  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和数量:在120例已经出院的病例之中,只有1例没有使用抗菌性药物,其他病例使用抗菌性药物共计约10余种,药物的使用时长总计约1093天。
  5 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
  经过统计调查和细致的分析研究,可以得知在这些医疗患者中大约有7例做过细菌培养;其中4例有药敏结果,严格合理按照药敏结果选择使用抗菌性药物的病例仅有1例,占25%。
  6 观察和讨论
  6.1 预防用药时长
  合理的预防用药的给药时间应该是0.5~20小时,或者麻醉诱导的时候亦可,如果手术时间多于4~6小时,就应该在手术期间再加一次药物使用一次。这次对抗菌药物的调查和分析体现在预防用药的使用时间过早,药物疗程过久,手术时间过长期间无药物追加等。一般情况下,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被认为在手术期间抗菌药物预防的使用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内,手术之后48小时 如果没有发现感染的症状再继续使用该药物已经无效,如果超过了48小时而需要服用抗菌药物的时候,医生会对手术后患者做细致的全面检查和对药物反应的观察做出是否再追加药物的决定。但是在这次调查之中,只有16例病例符合情况,大部分病例都是手术之前一天集中用药,实际情况证明,如果给药时间过早或者不及时,不能够及时杀灭手术中侵入伤口的细菌,导致不能够达到最佳的预防感染的目的。除此之外,用药疗程时间过久也是用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普通用药时间控制在3~7天,特殊情况下,最高可以达到35天,这样的话,会引起菌群失调,而且术后感染不能够及时的反映出来。针对手术时间过久的病例患者,如果超过了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应该在手术的过程中继续给药并且是同样剂量的抗菌药物,但是,这里还有一粒比较特殊的手术患者病例,其中手术过程持续了6个小时,但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及时追加注射抗菌药物,导致手术之后的恢复期高烧38摄氏度。所以可见对于手术持续时间久长的病例追加抗菌药物的必要性。
  6.2 药物利用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
  根据药物研究组的DDDS理论依据来评价判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其中药物利用指数(DUI)<=1时属于合理用药,反之就是不合理。其中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排在前十中的头孢菌素类占5种,喹诺酮类 3 种,硝基咪唑类 2 种。 其中有6种属于合理用药,其他四中属于不合理用药。但是,只根据药物利用指数(DUI)来判断药物利用的了合理性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这个只是根据药剂量来判断,而不能看出药物的品种选用是否合理;同时,对于细菌的耐药性也是不断跟新的,也受抗菌药物用量的增加的影响。
  6.3 普外科抗菌药物的选择
  普外科根据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是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所受到的感染的病原菌的不同而选择相对应的抗菌药物。比如说,腹外疝外科手术 ,手术类型是清洁类手术,最容易引起的病原菌就是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以应该选用对于葡萄球菌最为敏感的一带头孢菌;阑尾,结、直肠手术,最容易导致的是病原菌为格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所以应该选用二、三代的头孢菌素和抗厌菌药物所联合运用。在这次的研究调查之中,涉及到的清洁手术, ,如头孢二、三代,氨基糖苷类加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以及碳青霉素类,常用头孢 曲松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 司他丁钠,以联合用药为主,占 8 0 . 0 % 左右。预防 用药起点偏高、同时应用同类型药物或未按药敏结果选 药。过去, 外科预防性应用头孢唑啉一直被公认为标准 模式,可近年来,其预防性应用呈下降趋势;本次 调查中头孢唑啉仅有5例,占3.76%,究其原因是耐药 菌群的不断增加,一代头孢对新的病原菌不敏感,普 遍首选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 酮钠舒巴坦钠等,共12例,占9.02%;同时应用同类药 物4例,占3.01%。而133例出院病例中仅4例有药敏结 果,未按药敏结果选药3例,如其中1例:术后金黄色葡 萄球菌感染的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对环丙沙星耐药,临 床医师仍选用环丙沙星,因为用药之后感染情况并未见好转才得以调换使用敏感药物,这样容易产生耐药菌,增加药物的抗过敏能力,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效 果,增加了治疗费用和医药费。如今细菌间耐药性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当前的医疗控制水平,这也给当今的医药行业带来了产中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对于普外科围手术的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慎重并且谨慎,最好严格按照规格做细菌培养,认真对待并且严格遵循细菌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按药敏结果慎重选药,禁止药物的使用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增加患者的康复率。
  6.4 药物的联用
  单一用药66例,占49.62%,两药联用50例,占 37.59%,三药联用及以上16例,占12.03%;清洁类手术的伤口以一种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主,占72.38%,清洁—污染类药占22.41%,主要是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与抗厌氧菌药联用, 如头孢呋辛与诺氟沙星联用、头孢呋辛与甲硝唑或奥硝 唑联用,污染类的药物连用药占5.21%,其中1例头孢替唑钠、头孢呋辛、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三者联用。同种性质的抗菌药物的连用,不但不能扩大身体内伤口的抗菌能力,反而增加耐药性和双重感染的可能性,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增加医疗费用。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规格和标准且以两类药物的联用为主,如果单一用药可以有效的避免感染可以免去二药的连用,二药联合应用于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和感染,即既有需氧菌或兼性菌,又有厌氧菌的多种致病菌引 起的严重混和感染。但调查发现联合用药指征掌握不严和随意性较大。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应该严格按照细菌的种类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高效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抗菌药物使用方法的剂量不合理,直接导致医药费上涨、细菌耐药升高。只有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并长期严格考评医疗质量,才能保证手术的预防用药和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合法。
  参考文献
  [1] 史占军,张亚莉,景宗森,等.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 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03,13(1):57-59
  [2]胡青,马颖,李素英,等.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的使用和感染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02,12(2):145-147
  [3]朱会英,曹洪涛,韩丽萍,等.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 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13(2):152-155
  [4]王玉琴,王力红,徐燕侠,等.I、II类切口围手术 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 病学杂志,2002,23(4):301-30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评价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运用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呼吸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
目的:调查分析平凉市自有疫情监测记录以来报告的10例人间狂犬病病例,了解该市狂犬病流行特征,探索相关流行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结果农村地
【摘 要】 目的 研究比较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行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30例和甲泼尼龙组(B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A组患者静注地塞米松0.5mg/kg,B组患者静注甲泼尼龙10mg/kg。在转机前(T1)、注射鱼精蛋白30min(T2)、手术结束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其发病率约占肺癌的80%,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多采用化疗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但在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逐渐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化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随着临床对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研究不断深入,免疫治疗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其中T细胞是最为重要的免疫系统细胞之一,参与到抗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
【摘 要】 目的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1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 结果 10例患者中1例出现膝关节僵硬,1例出现坏死缺损。8例膝关节屈伸功能无明显异常。 结论 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减少骨折块血运的破坏、采取正确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并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目的 了解Vcu260放置后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自愿要求選择放置IUD为避孕方式的已婚育龄妇女,期限为12个月随访观察 结果 月经异常,疼痛,下移脱落,白带增多等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概率低 结论 Vcu260宫内节育器开放的V形支架设计顺应子宫形状及活动力学,脱落率低、续存率高 、副作用少,为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宫内节育器。  【关键词】 Vcu260 宫内节育器 效果观察  做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