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档案部门的“上帝”,我们马上会联想到档案用户或利用者。诚然,利用者需求决定着档案部门的存在,利用者是档案部门的“上帝”,“利用者至上,一切为了利用者”是档案部门的服务宗旨。也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档案事业是一种由政府全额拨款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档案部门的人、财、物主要靠政府来配置,而政府又是通过并依靠其职能部门来决定配置的路向和规模。从决定档案事业发展而言,政府中直接或间接负责管理档案事业的职能部门及其长官也是我们的“上帝”,因为他们“赐福”人、财、物于档案部门,以发展档案事业。在当今法制不健全、可供配置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上帝”眼里,他们管辖的一切单位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给谁、给多少都是正常和正确的。因此,我们就要经常向“上帝”申明档案部门的作用,陈述存在问题和困难,并要联络感情,以便在“上帝”行使其意志时,对档案部门有所倾斜。为什么有的地方档案事业经费和馆舍好一些,有的地方就差一些?除各地的经济实力不同外,与我们的公关意识和能力直接有关。实践证明,消极地“等”和“靠”不行,应该迈开双脚,去感动“上帝”。使其“赐福”于档案部门以求得档案事业的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去感动“上帝”呢?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其一,要经常与决策部门和领导者个人保持联系,了解领导决策意图,选准服务方向并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档案部门在“上帝”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
其二,要经常邀请“上帝”参加档案部门举办的“陈列展览”、“评奖活动”、“座谈会”、“工作会议”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上帝”对档案部门的亲切感。
其三,要请“上帝”亲临指导和参加档案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活动,主动向“上帝”汇报情况,自觉参加“上帝”倡导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加强与“上帝”的联系,寻求“上帝”的各种支持,帮助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摘自《档案界》网站)
其一,要经常与决策部门和领导者个人保持联系,了解领导决策意图,选准服务方向并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档案部门在“上帝”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
其二,要经常邀请“上帝”参加档案部门举办的“陈列展览”、“评奖活动”、“座谈会”、“工作会议”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上帝”对档案部门的亲切感。
其三,要请“上帝”亲临指导和参加档案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活动,主动向“上帝”汇报情况,自觉参加“上帝”倡导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加强与“上帝”的联系,寻求“上帝”的各种支持,帮助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摘自《档案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