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庄子之乐--以“庄周梦蝶”为例

来源 :金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中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往往会带我们进入一种自由、快乐之境。“庄周梦蝶”这一经典寓言阐释了庄子之乐的内涵:逍遥之乐,无己之乐,归道之乐。庄子的达观影响着很多人,“庄周梦蝶”更是启示我们超越有待的人生,游于至乐。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中学生处于变化发展时期。思维品质逐渐完善,向成人过渡。但仍然不完善,遇到事情,中学生易犯偏激、偏执,固执己见、情绪性、极端化思维、糟糕至极想法等诸多倾向。通过学习《道德经》辩证的看待问题,有利于初中生思维的成熟,有利于完善他们的人格发展。分析《道德经》当中的辩证思想,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德經》 辩证法 中学教育 思维发展  《道德经》中充满了辩证思想。《道德经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一路一带”重大战略的提出,单纯的外语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时代的趋势,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 现状 问题 培养策略  1.研究现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古代丝绸之路就为各国经
内容摘要:利用大数据来服务教学,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大数据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方式改革和利用大数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分析欧美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以开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大学教学 大数据 一帶一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和研究也有了新的契机,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收集自“一带一路”项目提出以来英美等西方媒体
内容摘要:借助语用论辩学视角下的分离论证框架,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答记者问为例,本研究探索了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这一机构性语境对发言人话语中分离论证的影响。本研究重构了发言人话语的论辩框架,分析了发言人话语中分离论证的策略操控形式。研究结果显示,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机构性语境的制约下,发言人陆慷为站稳国家立场,迎合受众需求,在开始阶段选取共同出发点时使用了分离论证,增强了其论证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用
制作意图:rn每次区域游戏时,在美工区孩子们总是喜欢用创意泥和彩色纸张制作漂亮的花儿,并且他们会自发地将这些做好的花儿拿到其他区“售卖”给其他幼儿.但是每次做完的作品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复杂化和专业化以及治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社区治理的体制和经验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基层治理的要求。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迫切希望探索一种新型的基层治理模式,来缓和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但是,目前而言,社区治理仍然存在治理方式单一、制度化不足等问题。因此,为了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合
内容摘要: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中仪式通常被分为两类,即生命过渡仪式与强化仪式。其中生命过渡仪式又称“通过仪式”。德国人类学家盖纳普给“通过仪式”的定义是:“伴随着每一次地点、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年龄的改变而举行的仪式”。[1]生命必须经历的几个具有标志性的转变:出生、成年、婚姻、死亡,都是社会精心安排的仪式主题。参与这些“仪式”的人以及社会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发生着转变。这些仪式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葬
内容摘要: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品德教育,能够充分的挖掘美术教材中品德题材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陶冶情操,真正的落实教育的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品德教育提出改进性意见,为美术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美术 品德教学 美术课堂  美术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要构成内容,对帮助学
内容摘要:日军对重庆的无差别轰炸,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得到深入广泛研究。对于日军的空袭,西方各界亲历者在惊叹中国人民反轰炸斗争精神的同时,也以新闻报道、外交文书、私人通信、画报及影像等方式留下最直观的记忆,希冀以此为切入点,从第三方视角探索其记忆下的重庆大轰炸历史。   关键词:历史记忆 西方报道 重庆大轰炸  记忆滋养历史,历史反过来哺育记忆,本文通过西方各界亲历重庆大轰炸者的相
内容摘要:话剧《天窗》与电影《45周年》具有相系之处:两者都涉及到了一个看似“不在场”,但于人性、精神层面时刻“在场”,并对冲突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第三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婚姻(爱情)的稳态与打破”。两者不同点主要在于《天窗》的叙事文本第三人为Alice,但在故事文本中,爱情三人组都分别成为过打破稳态的第三人;而《45周年》的第三人Katya的“幽灵”属性分外明晰。   关键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