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的漫想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回来了!
  两三个月后我再次回到墙角,再次触摸敦实的你,还是冷硬冷硬的,你可曾留下我以外任何人的体温?又看见刺眼的“try my best”,那是某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刻写上去的,倾倒出自己无限的生命基准,憧憬着,他走了,出发了,迈进了,留下墙。
  几个月前,我淡淡地触着你,青涩而激昂地许下诺言,“我仍要飞翔”。望着你的棱角,我变得刚毅。从我第一次靠近你,你注定慢慢变黑,棱也变得柔弱。渐渐地,玻璃门窗镶得更多,我也似乎天天开着窗户,一切都进来了。冷风、灰尘!
  带着点点抖动的心我移走了,心也渐渐游离了,荡漾着青春的冬的肃杀,注定我没有方向,望着远处的你,我没有回应,一天天地你远离我而去,我望不见你,尘埃迷失了我的眼睛,转头我不再看你,对我毫无意义!
  不久,灯火点亮了我的手心,火焰侵蚀我的血筋,痛直到心扉。心的囊泡颠覆了涌动的激情。你再次出现,向我传来屠杀的气息。你的亮丽包容了我漆黑暗淡的脸,我再次喘息!
  短时间,我由懵懂变得复杂,但,此刻明智。
  回来了,墙。
  你清冷,方方的那么正,或许从此是长久的安宁、时间修饰的空灵。雪白中藏着火红赤诚的情,冰冷抑制着你,我知道——
  爆发不是此刻的语言。
  血?
  是我挣扎的印迹,残留下的最后一滴带钢的风中泪。
  我接受你的雪冷,从十指一直到心里。
  让我再次调度我自己,倚着你再次倾心一飞。打开窗,已散布着冬天湖面湿湿的水汽。
  啊,已是此刻了,我不再徘徊犹豫,伸手,去触及确定的自己。
  不走了,决定了!
  ……
  墙脚的积灰,不再迷惘,不停纷飞,因为我的风,我疾步,追随风,带走污浊,洁净了墙。
  用红润的手指止住墙的伤痕,将它抚平,再次洁白如新,只留下依旧的“try my best”。
  为了坚定,放弃远行。
  拭过眼镜,清澈的目光再次在苍穹显现。
  窗织上了弦。
  突然,窗户又被叩响,进来的是蝶、花香、蝉鸣与细柳,我不再恐惧,出入的一切都与我相合。
  哟,它来了——我翘首的。
  那是无影,最终飘定。
  (指导教师杜爱宁)
  
  点 评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年轻而敏感的心是怎样从浮躁走向成熟的,也许还真说不上是因为哪件具体的事。因为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零零碎碎的碰撞中走向成熟的。作者避实就虚,淡化了具体的情节,而选择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意象——墙,用它来象征沉稳、冷静、方正的成熟气质,构思精巧。
  同时文章也没有走向抽象,“青涩而激昂地许下诺言,‘我仍要飞翔’”“带着点点抖动的心我移走了”“爆发不是此刻的语言。”“血?”“是我挣扎的印迹,残留下的最后一滴带钢的风中泪”,从这些动人的语言中我们完全能感受到“我”内心的挣扎和成长,并为之感动。
  文章结构从容老练,开头结尾没有堆砌词藻的谄媚和慌乱,也没有套用某一结构的机械和笨拙,轻轻地来,轻轻地走,留下漫天的云彩。
  语言细腻,蒙、跳跃、隽永,带着诗的特质,沉静的外表下涌动着滚烫的激情,年轻的心就是一朵美丽的花。
  (杜爱宁)
  
  点评教师简介
  杜爱宁,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教于江苏西亭高级中学。多次执教市级高三研讨课,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曾在第四届“新圃杯”全国中学生语文阅读竞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辅导的学生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作文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在省市级刊物发表作文十余篇。撰写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如何解决中学生作文的“低幼化”》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评比中获奖。
其他文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不知从何时起,同学们不会说话了。  文章里充斥着匠气、陈词、假话、套语。作文开头动辄弄个排比句什么的,材料动辄苏轼、陶渊明的,语言动辄是华美的词藻,已然不见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活生生的十六七岁的中学生的情感、识见。  清代的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也如冰心所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
期刊
一、在“家电”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思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两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不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遥控的摆布。  二、下面是中学生中流行的咏物诗,请仿照其写法,任选一物象,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  例:竹(1)褒扬:每攀登一步,都作一次小结。  (2)批评:内在的虚空,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题目:卷尺 橡皮擦  三、仿照例
期刊
王正道早晨出门以前,肯定忘不了把一条毛巾缠到自己的手臂上。王正道是个天才,是缠毛巾的天才。毛巾缠在他的手臂上,紧紧的,半天都不会掉下来。他缠得真好,很让人羡慕。连澡堂子里的搓澡工,都缠不出他的水平。  王正道喜欢把毛巾缠在手臂上,用起来方便。这是他的发明,他的专利。当然,也有不少人学他的样子,来模仿他,可过不了多久,毛巾就松开了。免不了要麻烦王正道帮帮忙。如果王正道闲着,会耐心地帮他们。要是正忙着
期刊
东陵侯①既废,过司马季主②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③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④,枯草也;龟,枯
期刊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在他那个时代就是偶像级人物,他的文字的影响力不仅在文化圈子里流传,同时也风靡娱乐界。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之广,即使到今天大概都不比《双截
期刊
【说文解字】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  春天来了,万木向阳,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彩蝶飞舞,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人们用无数优美的词藻来赞美她,颂扬她。春天像美丽成熟的少女,穿着华丽的纱裙翩翩地来到人间。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于是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每个国家,都在筹划新的一年的计划。    有意思的是汉字的“春”,无论是古字还是今字,都深深隐含人们的期待。现代汉语“春”由两个部件构成,上部跟
期刊
【直击考点】  《2007年新课程标准高考大纲》增设了“探究能力”,能力等级为F级。“探究”的内涵要点是“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等级”。探究性阅读测试题,重在考核考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探究品质和探究精神,从2007年高考中的海南、宁夏卷,山东卷,广东卷看,分值一般设在5~8分之间。  命题要求: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
期刊
1.古人书斋取名或明志以自勉,或撷趣以寄情,请你仿照下面的格式,给自己的书房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含义。  例:“十驾斋”,喻己为驽马,表现谦虚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期刊
下面的情境,同学们也许常常遇到:每次语文课代表发作文本时,大家的表情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我的呢——多少分?看看,看看!——哎,真郁闷啊!”“老师,您说我的作文为何总是——在41、42分上下徘徊?”  是呀,这分数,真可谓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其实,38、39分也好,即或是42、43分也罢,确无本质的区别,即,文章流于平庸,位列“基础”等级。“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平庸背后,其实是作者思维的懒
期刊
30多年的沉眠,换来美丽的天使之翼,苦苦的等待,只为了生命的延续。  ——题 记    我是谁?姓甚名谁无从得知,只知从苦难中而生,沉默中逝去。  1976年7月28日,我所在的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不幸的我被埋没于废墟之下,与世隔绝。我挣扎,却无法动弹;我大声呼喊,却无人应答。满怀希望的等待,却只等来了死神的光顾。我不甘心,亲人、同学、老师的安危还未知晓,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未报答,未来的梦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