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学;美术课程;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61—01
  
  一、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美术教学中,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选用最好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的教学技巧。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地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学习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在可选择的条件下,尽量照顾学生的志趣,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获得内心的快乐。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予极大的激励。如在“人体比例”教学中,创造学生相互观察的机会,体验人体的活力与美感;通过观看人体的视觉体验,丰富学生对人体各种站姿、坐姿、跪姿的认识;通过动手绘画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体验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二、“精神激励法”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思想,给学生以精神回报,激励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美丽而又方便的世界”的教学,教师利用送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礼物给学生的悬念,吸引学生,创设了听声音猜礼物的情境。学生辨别出了钟的声音,于是进行了动手制作钟的体验,最后将自己做的钟在同学中展示。在和谐的体验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获得了学习的兴趣,还获得了动手完成时钟制作的喜悦。
  
  三、列举实例说明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七年级《传递我们的心声》一课中,我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合作能力等。
  (一)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在电教室内将学生分组(八人为一小组),营造一种平等融洽、轻松愉快的气氛,力求让学生在活动的乐趣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二)在活动过程的安排上,我设计了智力竞赛的形式,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1. 抢答题: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美术字?(用抢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答对的小组奖励一个纸苹果。)
  2. 拼图题:欣赏美术字,了解变体美术字的创意方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观察力与竞争意识。)
  3. 观察题:教师用电脑展示三组美术字,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三种不同的字体说出它们的区别,教师示范美术字的写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1)必答:每个代表任意说出一组美术字的特点。(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2)抢答:每组同学均可说出美术字写法的步骤。
  4. 智力陷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若成功则小组加分,一般不扣也不加,不好则扣分。)
  5. 实践:学生动手参与练习写美术字。开发集体智慧,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此环节教师注意与学生沟通,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肯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表现能力等。)评出最佳小组,在大屏幕中为最佳小组放礼花。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其他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通过实践运用,本节课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课堂上老师成了学生的配角,在老师精心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了学习。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动地拥抱知识,真正使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了一体。
其他文献
问题提出是培养学生数学好奇心的一个重要方面,PPM模式(问题提出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运用典型实例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模式,是现代数学教
〔关键词〕 投掷;运动员;选拔;环节  〔中图分类号〕 G80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B)—0064—01    在十多年的投掷训练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少年投掷运动员在接受启蒙训练时成绩比较好,但只是昙花一现,过早地退出了运动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少年运动员身体条件的先天不足造成的,换句话说,是由于教练在选材上的失误造成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投
简要综述了VB理论和MO理论的要点,对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如何区分这两个理论的异同点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VB理论在处理双原子和多原子分子化学键形成中的具体应用,并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