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和从业人员投一个“高性价比的保险” ——浅谈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与从业人员的日常教育

来源 :基层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43005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从业人员加强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搞好舆情控制的日常教育,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投入少收效大,等于是为企业和职工投一个“高性价比的保险”。
  关键词: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从业人员日常教育
  作为高危行业的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劳动强度大、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受作业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大等行业特点,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加上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突发事故频发。如何应对工程施工中的突发事故,是令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头痛却又必须解答的难题。为此,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选择投保建筑工程险来转移施工安全风险,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笔者认为,投保工程险固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建立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从业人员加强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和舆情控制的日常教育,投入少才收效大,才是为企业和职工投的“高性价比的保险”。
  一、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高危行业的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把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原本是可以做到的,而现实情况往往却是因为对突发事故的处理不当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负面影响不可控。常见现象有:
  1.不知如何应对或不能正确应对突发事故。事故发生后,当事人缺乏避险逃生常识而受到更大伤害;现场人员手忙脚乱,对事故应急处理和抢险救援杂乱无章,因而错过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或因处理不当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原因分析:一是对工程施工突发事故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没有建立应急预案;二是虽有应急预案,但由于施工项目负责人心存侥幸,认为突发事故不可能真的在自己项目“突发”,建立应急预案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造成预案本身不完善、不科学、不可行,在突发事故中并不能真正起到应急的作用;三是由于项目施工负责人迷信“越谈事故越生事故”的说法,“忌讳”谈事故而没有在现场从业人员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造成当事人对避险逃生常识不知晓、对预案内容不了解而在事件发生后不知所措;四是事前没有对应急预案进行认真演练,事故突然发生后使当事人情急之下手忙脚乱;五是虽然有过演练,但因人员流动频繁致使参与演练的人员不在现场、而事故现场人员又没有参与过演练。
  2.不能按要求正确报告事故情况。现场人员不向任何人报告情况而对事故自行进行处理,造成因处理不当而扩大事态;或是往各处打电话乱报告、直至打“110”报警;或是向上级报告时不能如实、准确说明事故情况而贻误抢险救援时机。
  原因分析:一是现场人员怕外界知道发生事故或已发事故的严重性而有意瞒报或虚报;二是因为对突发事故处理程序不了解而不知要报告或不知道向谁报告;三是知道要报告但因不了解报告要求和报告程序而不能如实、准确地报告事故情况。
  3.有意扩大事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直接打电话给新闻媒体报料,或向各处打电话让更多的单位或人员知道發生了事故,甚至有意夸大事故情况。
  原因分析:一是单纯为获得新闻媒体的“报料费”而向媒体报料;二是怕发生事故单位对事故低调处理而得不到期望的经济赔偿,有意扩大事态,以求在善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4.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故情况。在回答事故调查人员的询问和接受媒体访问时,不是客观地叙述事故情况,而是加入了个人的猜想和主观评判,影响调查人员和媒体对事故判断的客观真实性。
  原因分析:当事人在事故中受到惊吓,在心理上放大了事故的危害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相互之间议论时,自觉不自觉地掺入了个人的主观臆断和猜想,以讹传讹,造成叙述失真,与事故真相出入过大。
  二、建立应急预案,加强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变“不可控”为“有可为”
  从以上现象和原因分析中不难看出,许多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完善应对措施而减少或避免的。所谓“灾难无情人有情”,发生突发事故实属无奈,但如果事前加强从业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知识的日常宣传教育,把事故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把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却是大有可为的。
  一是要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随着国家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对工程施工安全检查力度的加大,绝大多数施工项目都建立了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为保证应急预案在突发事故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应急预案时,必须本着“珍爱生命,对企业负责、对从业人员负责”的态度,针对每个施工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施工环境、气候特征、施工特点、人员情况等实际,认真研究、反复论证、科学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科学合理、实用可行,且便于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和实际操作。
  二是要对从业人员广泛进行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大政工”的作用,采取不同方式、通过不同渠道,分层次、分类别在施工项目所有从业人员中进行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和避险逃生防护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其一,针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可通过开展趣味知识问答、应急逃生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全体从业人员在思想上强化掌握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对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其二,对于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生产法》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发生事故后必须依法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紧急救援,打消其侥幸心理,主动自觉地把应急预案建立好、落实好。同时,要强化工程施工突发事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抢险知识和技能、综合协调等内容的培训,以增强他们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其三,对于一般管理人员和职工,尤其是对项目施工第一线、突发事故的高危人群——协力队人员,要强化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避险逃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让他们掌握避险自救逃生知识外,明确发生突发事故后第一时间要向谁报告、如何报告。如此,让所有从业人员明了于心,做到有备无患,才能保证事故发生后抢险救援工作的及时、有序、有效实施,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要定期对参建全员进行应急预案交底和演练,让预案真正起到应急的作用。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施工企业也是如此,施工人员的频繁流动,尤其是协力队伍人员的频繁更换,既给项目施工生产增加了安全隐患,也给项目进行应急预案交底和演练带来很大困难和不便。为保证应急预案交底和演练不留盲区,就必须定期对项目全体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预案交底和演练,或者演练时留下视频资料,以“流水席”方式组织相关人员观看达到培训目的。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让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不断改进和优化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同时,把应急预案流程和接受事故报告人员的联系电话在宣传栏中或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进行张贴公示,让现场从业人员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和要求,以及事故发生后及时、如实报告的重要性和瞒报、虚报的危害性,一旦发生突发事故,知道应该向谁报告、如何报告,确保突发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能迅速进入预案实施状态,有条不紊地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三、做好突发事故舆情控制的日常宣传教育,减少和避免盲目报告及不实宣传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说到突发事故的舆情控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事故发生后指定专人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故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负责地应对外界的询问和调查,避免不了解事故真相的人以讹传讹,提防别有用心的人有意夸大事实、扩大事态,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等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对于从业人员日常的宣传教育。
  从前面的原因分析中不难看出,突发事故处置不当、事故负面影响扩大,往往是当事人对處理程序不了解、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知不足、没有意识到自身不负责任的言论将对企业和自身带来后果的严重性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除了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后的舆情控制常规工作外,更要强化对突发事故舆情控制的日常宣传教,讲明道理育,晓以利弊,以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态扩大和负面影响。
  一是要通过开展党工团各类活动,对项目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广泛进行普法教育,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他们不经意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企业的形象和自身的利益造成无法挽回的不良影响和巨大损失,所以突发事故后,一定要做到不议论、不信谣、不传谣。在接受调查问询和媒体访问时,一定要慎重,要真实、客观地反映情况,而不能不负责任地道听途说、主观臆断甚至以讹传讹。
  二是要充分发挥党群工作协理员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日常与协办队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和相信,对事故全力进行抢险救援,既是企业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的责任。让他们明白,在事故初发阶段情况不清、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向新闻媒体报料,只会造成事故现场混乱,不利于抢险救援工作的进行,会给当事人造成更大的伤害、给企业带来更大损失。不负责任、夸大事实、没有依据的乱说,造成恶劣影响的甚至要被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协力队人员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向他们普及工伤保险赔付的法律法规知识,让他们了解:工伤理赔是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是企业无法逃避的责任,企业必须依据法律法规按程序给予工伤者合理的赔偿,减少和避免他们因对企业能否合理进行善后补偿心存疑虑而采取的过激行为。同时,向他们强调:企业要依法办事,个人也必须依法理赔,不负责地进行不实宣传或扩大事态,不但无益于工伤理赔,造成恶劣影响的同样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灾害在忘记时袭来”,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的催生下,作为全球地震高发国的日本,全民防震避险教育和演练从娃娃抓起且早已成为生活常态,每个家庭都备有“抗震救生包”,以备地震遇险和被困逃生时自救和救援之需。全民常态化的防震抗震教育,加上花钱不多的生产“抗震救生包”的常规化投入,使作为地震高发国的日本,其地震受灾人员伤亡率却控制在最低。当其它地震偶发国为地震灾害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而痛惜时,日本却在为给自己的全体国民买了个“最便宜的保险”而欣喜!如果我们建筑施工企业也能够未雨绸缪,建立健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实现对从业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知识教育和演练的全员化、常态化,做好舆情控制的日常宣传教育,把突发事故的伤亡、损失和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小投入大收效,不就等于给企业自身和全体从业人员投了个“高性价比的保险”吗?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
其他文献
摘 要:档案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在进行档案整理过程中要全面的对档案的物质结构进行掌握,这样才能够提升档案整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现本文就档案的物质结构与档案的整理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档案;物质结构;档案整理  尽管人类很早就对档案是一种物质有所了解,但是深刻的认识还是在档案整理工作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实现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是对档案物质结构的认识程度不足引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着,并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防雷的接地技术,这是在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关系到家家户户的人身安全,所以应该引起广大施工人员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安全性以外,还要注重使用时是否可靠,一旦发生问题,能否得到及时修理等问题。本文正是从这几点出发,具体阐述了防雷接地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进
3月27日,参赛选手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调整机器人。  3月26日至27日,2011歐洲机器人挑战赛在维也纳举行。来自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西班牙等17个国家的293支队伍的手工制作机器人参加“轨迹行进”、“人形机器人短跑”和“机器人相扑”等项目的比赛。该赛事从2004年开始举办,旨在鼓励青少年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新华社记者徐亮摄  (新华网)
摘 要:财务杠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帮助企业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又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成本,让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财务杠杆原理主要分为三部分: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合理的利用财务杠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加强企业盈利能力。  关键词:财务杠杆;杠杆原理;杠杆原理应用;
为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实现科普宣传的数字化、信息化,河南省登封市科协与移动公司联合开通了“科普短信”服务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及时为百姓提供科技服务。该平台利用市民普遍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体制已经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经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企业不进行改革、创新,就必然会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之间关于人才的竞争早已拉开帷幕。如何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中小企业构建雇主品牌。  关键词:雇主品牌;构建途径;人力资源管理  一、雇主品牌概念  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这一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它是企业对现有员工和潜在员工所做出的一种雇主承诺,它是以雇主为主体,以核心雇员为载体,以为雇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重大决定,是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保障。结合工作实践笔者感到,落实中
本文将循环经济与以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学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探讨,并通过对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本质及相互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地位.
目的探讨颅内面神经梳刮术治疗半面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乙状窦后径路颅内面神经梳刮术治疗半面痉挛患者29例。术中沿面神经根长轴纵向梳理面神经7-10个层面,再将纤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