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于平静消除杂念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资料
  小A,女,8岁,二年级。小A在班中成绩较差,上课总是走神,总是完不成班主任留得作业。她比起同龄的孩子稍显成熟,但个人卫生差,不和群,也从来不和同学谈到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家人。班主任曾经找我聊过,班里总是出现丢东西的现象,经过老师的慢慢查询,才发现是小A所为。她总是偷拿别人的东西,铅笔、橡皮、小贴画,甚至课外读物、小吃等。而且每次问她,她都不承认,都说自己是捡到的。因此同学们都叫她小偷,都躲着她。导致她与同学关系很不好。
  2.来访者自述
  而在后来的交流中,小A 还透露。她曾经看见小伙伴的尺子特别好玩,就偷偷拿回了家,妈妈问的时候,她说是在路上捡到的。但妈妈夸她眼睛好使,而没有批评她。这之后她又做了同样的事情,但都没人发现过,或者告诉她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强,见到新奇的、喜欢的东西总是爱不释手。加上孩子们的思维总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概念,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3.原因分析
  由于小A家庭不富裕,她的零花钱比较少,上学后她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买不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其他同学又有时,就只能用偷这种方法来减少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满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
  小A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经济的来源主要靠父亲在外打散工。母亲在家照顾她与小她三岁的弟弟。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的方法也不多样,和祖祖辈辈的传统方式一样。妈妈除了要照顾弟弟以外,还要照顾家里里里外外的家务。小A家距离学校较远,她从学前班开始就住宿,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小A在家中得不到更多的关爱和关注,所以内心严重缺乏父母细致入微的爱护,行为上更是缺少父母有效地管理。
  由此,她陷入了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
  4.辅导过程
  ①、进行沟通,认识严重后果
  在与小A的沟通过程中,我让她观看了很多事实录像,让她自己去亲身感受偷拿别人东西是一种犯罪行为,让她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并在她内心深处埋下是非观念,帮她树立改正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坚定信心。
  ②、与班主任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动态以及变化
  我与小A的班主任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一起帮助小A进行改正。在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史老师告诉我,小A在班中的表现有了一定的进步,开始试着和同学们交流。在谈话后的一天,小A将又一次忍不住偷到的东西交到了我手中,并自己对自己进行了小小的惩罚,还向我保证:“老师,我知道我这样做不对,我不想以后同学们叫我小偷,我会改的。”我借此机会进行进一步的教育,夸奖他这样做的很多,而且让她把东西还给那位同学并向那位同学道歉,她在犹豫了片刻之后就点点头走了。
  就这样,情况慢慢好转,时间从几天变为十几天,又从十几天变为一个月,知道消失。
  ③、及时了解家长的处理态度
  在与小A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妈妈对孩子的表现根本一无所知,甚至表现的很惊讶。因为父母都是农村人,对这样的行为很是排斥。小A的父亲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二妈妈除了照顾家庭之外,还要照顾小弟弟和年迈的奶奶。我与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家长知道她的教育、她的爱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并将整个实施计划告诉家长,我们一起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也希望家长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多的照顾孩子,更好的爱孩子,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护。
  5.效果与反思
  有一本书叫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里面这样讲到:父母要想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首先就要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师,并且要做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追本溯源都会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首先要做好“老师”,然后才能教好“学生”。
  孩子的行为也许是无意识的,因为在她年纪尚小、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行为,她只是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在自己身边。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发现了这种行为只是一味的批评教育或者能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伤害是一辈子的。而且复发的几率会很高。
  “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教师必备的修养。”作为教师应始终坚持用情感去架设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教育上尽职尽责。从而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
其他文献
设计思路:  学会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学习能力。高年级的孩子有个很明显的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自己的观点是否被认可和采纳。一方面他们想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已经长大了;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被了解,希望得到同伴的喜欢。然而,在日常的同伴交往中他们却往往急于表达而疏于倾听,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性,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在课堂上也表现出种种不耐烦、不礼貌的倾
期刊
摘要: 学生是一个生长的个体,在生长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的行为问题,而对于特殊学生行为问题就会更加明显,营造温馨班集体就會更加充满荆棘。通过在特殊教育班级管理的十多年中,自己不断学习、探索,认为运用心理学的智慧,分析学生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积极运用“行为前事”、“标签效应”和“延迟满足”的心理智慧,在化解学生行为问题、构建温馨班集体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特殊学生;行为前事;标签效应
期刊
摘要:要管理好一个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是关键。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肯花时间,还需要一些方法和手段,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有本班特色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组建一支高效率、充满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当好一个爱心班主任,给学生真诚的关爱;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认真做好家访、对学生个别座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农村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核心,农村小学教
期刊
摘要: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育与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科学的作用。本文就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身心理健康的促进进行分析与论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游戏以其科学而又神奇的锻炼功能,对小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具有全方位的积极作用与多元化的良好效应。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1研究目的  了解体育游戏对小学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2.
期刊
摘要: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理解孩子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自信  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期刊
活动类型:心理游戏(沙盘)  活动场地:心理咨询室  活动对象:五年级学生  活动人数:10人  活动时间: 40分钟  设计思路:通过以沙盘游戏为主题形式的课程,老师可以帮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庭、社区(村镇)。指导他们在沙盘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探索,学习社会生活中主动地交流、沟通。  活动目的:1.了解孩子们对生活的看法。  2.引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活动中体会相互理解,相互
期刊
一、案例描述  小伟,男,11岁,他平时很少说话,内向,胆子小,自卑,基本没听见他大声说过话,而且还经常不写作业。刚开学不久的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来找我说“老师我不想挨着小伟做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小伟不讲卫生,每每走到他跟前身体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同学不大愿意接近他,其实大家都不愿意接近他。而且不管是哪科,作业都很少完成,学习成绩也不好。每次老师让他拿出作业,他都一直在书包里翻,要么就是
期刊
摘要:心里健康已经是一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将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进和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学;心里健康教育;科学教学;学科特点;和谐课堂;交往情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
期刊
设计思想: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呵护关怀中长大,在生活中大都没有经受过多少挫折,缺乏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遇到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大大小小的挫折,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此时他们正面临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学业上的挫败感更会大大增
期刊
摘要: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殊途同归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能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增强心理健康,让“生命”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生命教育  还记得那是2012年的夏天,我听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消息,一名我曾教过的学生跳楼自杀了。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离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