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固本清源显本色”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ling100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的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生活语文“花样百出”……所有种种都被看做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浮华背后,认真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华丽的臃肿: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似乎大千世界都可以让语文课堂来承载,而承载的结果是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在语文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坚持“真实、扎实、精致”,让语文课堂教学“固本清源显本色”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应立足于“真”
  笔者在参加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前,特级教师王爱华老师对我说“我们要呈现给大家的首先是真实的课堂。老师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学习,不是为了听一堂排练好的‘假’课!”是啊,回想好多的公开课,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是教师给的,而这虚假的精彩背后,更多的是学生依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几乎没有得到发展。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研讨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作了阐述,其中谈到“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叶教授说:“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首要立足的就是“真实”。真实的课堂应是不加粉饰的,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它没有多媒体过多地故弄玄虚,没有教师过多的矫揉造作,没有课前反复排练的精细表演,一切源于学生的基础。课堂中一切生成均应真实地流露。也许整个过程看似不那么流畅,但一切都是真的,学生就在这样的真实中获得发展。
  【教学采撷】
  在交流文中“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一句时,分三个层次来体会。第一层次,笔者先指名学生扯开嗓子喊一喊,再谈感受。学生感受到桂花很香,作者十分快乐。第二层次,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喊一喊,体会小作者的心情。学生感到十分兴奋,因为桂花像雨一样纷纷落下,此情此景奇妙之极。第三层次,笔者自己动情地喊,请学生感受。孩子们都在这迷人的桂花香中,完全沉醉了。
  课上,笔者照顾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有梯度的教学情境,调动每一个学生去积极参与,显然,孩子们在学习中快乐着并发展着。
  
  二、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实”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叶澜教授语)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得到了激发,他们就会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扎实”首先是目标的扎实高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基于孩子的实际,让孩子“跳一跳,能摘桃”,切忌假、大、空。有了扎实的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才有可能做到扎扎实实。
  在《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制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通过重点句子和标点符号的朗读感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充分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2.整体把握课文,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反复阅读,品味桂花迷人的香味,感受作者弥散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3.激起学生阅读作家琦君作品的欲望,为课后大量阅读打下感情基础。目标具体可感,基于学生实际,又高于学生基础,孩子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学采撷】
  就本课的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弥散在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笔者是这样突破的:先鼓励学生默读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思考:真的是所有的花都比不上家乡的金桂这么香吗?在学生理解母亲是因为爱家乡,才如此赞美家乡的金桂后适时让他们完成练习:外地的 再,还是比不得。在孩子们动情叙说的基础上出示琦君的文字“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 ,月是故乡明。”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表达思乡之情的佳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最后,再动情诵读母亲的话语“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以此来体会母亲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字,一个“比不得”,就把这种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以至于作者每每听到母亲那朴实的话语,就会勾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甜甜的回忆,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体会其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们任何一个人上课,都是精心设计,想力图理念上的先进,方法上的有效。于是设计出很多理想化的课堂。但要记得,脱离目标,另搞一套,一味地情境,一味地花哨,一味地难度,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扼杀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其量只能算是标新立异。扎实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这是指向儿童生命的生长和发展的,是指向儿童灵魂的生长和精神的发育的!
  
  三、课堂教学应致力于“精”
  “精”即“精致”。笔者以为,当下课堂教学缺失的,迫切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细密美好。我们要在精致的课堂教学生活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品位,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这样的“精致美好”在课堂上应是无处不在的,哪怕是读一段文字,默写几个生词。
  【教学采撷】
  本课采用复习导入,默写文中生字新词。笔者不是浮光掠影让学生简单默、读了事,而是以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比如,默写“新鲜”一词时,这样讲述:“桂花成熟时,把它摇下来,朵朵完整,新鲜。”默写“糕饼”一词时,讲述:“桂花摇落以后,做成桂花卤,过年时,就能做糕饼啦!”默写“沉浸”时,又道:“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不仅是旧知识的检测,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也巧妙地唤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无疑,笔者精心创设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妙投入的学习状态中,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挖掘了学生心灵的泉眼,打开了他们思维的隧道,徐徐而来,水波不兴,如行云流水,清风鸟鸣。课堂教学显得细腻而精致。
  立足于“真”,着眼于“实”,致力于“精”,让语文课堂“固本清源显本色”,方能切切实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常常能发挥学习支架的作用,究其原因,妙在一个“导”字。立足习作准备,导在构思的生发点;关注习作过程,导在表达的着力点;重视习作修改,导在评价的落脚点。顺学而导,让学生获得我存在的姿态、我经历的动态和我发展的状态,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习作教学的本真之境。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本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
今后3~5年,中国不断增长的高科技行业。不太可能挑战印度在全球外包服务业的领头羊地位。但这股力量的崛起仍不可小觑。这是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在考察中国的软件和服务业之后得出的结论。  Nasscom称,中国的技术市场与印度早期很相似,但中国没有提供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机会,中国必须克服许多挑战才能对印度构成威胁。  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副总裁阿米特·尼夫萨克说,这些挑战包
[摘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课文以及相关的练习。在研究教材时,教师不仅要读懂人文主题——人物伟大的品质,理解它在選文中体现的角度、练习中的表现,更要读懂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品质和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它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以及习作表达中的。这一切都了然于胸,再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就能很好地构建“教”路。只有以学生为主体,顺学
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他猛地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但我已在这一瞬间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我说。“噢,这感觉就是病了?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为高考评价机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改革方向。高考命题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折射出国家对于新时代全面育人目标的要求,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情境和情境活动两类载体,实现“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拓展试题情境来源,巧设情境呈现方式和创新设问方式,已成
[摘 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想要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上的有意注意,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课堂是主阵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关键,而关注课文内容,重新打造学生关注的重力也是提升注意力的必要条件。低年级的课堂有别于中高年级,唯有把握课堂的灵魂——注意,才能使学生任意驰骋于语文学习中。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课堂;注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
《怀疑与学问》一课,位于统编本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提示明确了主题:“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增进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更好地落实课文的思想价值,单元提示还提供了策略:教学中要“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议论文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那么,如何在《怀疑与学问》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去领会“怀
[摘 要]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鸟的天堂》,属于经典课文,所记叙的是作者巴金先生与他的朋友们先后两次游览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美丽榕树以及群鸟鸣叫的热闹情景,表达出其对于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文章的主旨为线索,深入浅出地指导学生们精读课文中的语言,结合前、后语段,体会文中那蓬勃而富有生命张力的鸟的天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 G6
湖南省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母校,如今已经走过七十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方向,以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常规教育为突破口,以提高质量为主线,规范办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校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语文教师们积极开发并利用本土语文课程资源,指
充满活力的课堂必定是生成的课堂,它不仅拥有生成的时间和空间,还提供生成的土壤与氧气,从而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凸显。    一、激活读的生成点——触及情感  (一)问中读的生成  读懂文本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制高点”,是促进课堂生成的催化剂。读通顺是读懂的前提。真正要达成读的目标与效果,除了要有读的层次、读的技巧等技术性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读的兴趣和充分的情感体验。读书只有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