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小传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we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讲的国民政府是1927年4月以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而南京的国民政府主席不是蒋介石吗?是的。但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职都在两头上,且时间较短,长期任此职的是林森,计12年余。我们长期以来谓曰"蒋介石南京政府",而把林森先生忘记了,把这时期的国家元首搞的不知是谁了。
  1924年,在孙中山与共产党人合作的进步潮流中,蒋介石抓住每一次时机不断地营造自己的势力。是年5月,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次年6月,任广州卫戍司令,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选为常务委员,4月,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6月,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委员,7月,任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大革命节节胜利之际,蒋介石加速了反共步伐,大肆残杀进步力量,而对先前的广州国民政府和即时已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来言,表现出了诸多的越权和独裁行动。1927年4月,蒋介石被武汉国民政府免去一切职务。但蒋介石的军事实权已握牢,他置武汉政府于虚设,继续于4月12日在上海制造了残杀共产党员和工人武装的反动事件,并于18日在南京成立了与武汉对立的国民政府。8月,蒋介石为实现与汪精卫等反共力量的合流,宣布下野,辞去各职,旋往日本考察。11月10日蒋回国,1928年1月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于2月的国民党二次四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和军事委员会主席,会后,自荐兼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0月10日,蒋介石被推举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节制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等要害部门。1929年4月,蒋介石出任陆海军总司令,次年11月兼任行政院长,教育部长职,可谓总揽党政军重权。
  1931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件以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争斗又达高峰。12月,蒋介石被迫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同时制定决议:使五院独立负责;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行政责任;不兼其他任何公职;国民政府委员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等19项。蒋介石给未来的政府主席议定了一个响当当的虚职。
  林森,这位历任国民政府主席12年之久的国家元首,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在1931年12月国民党四次一中全会上当选的。他似乎成了蒋介石此次"下野"的受益者,但他的确是蒋介石奉行虚伪民主的一块粉饰品,是蒋介石玩弄权术棋盘面上的一手妙招。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也号天波,自诩青芝老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3月16日生福建闽侯县凤港村。
  闽侯座落在美丽的闽江下游,与福州极邻。不懂事的林森在凤港村长到3岁,随父母迁居福州,6岁始读经史,9岁入基督教会办立的学校,先入培之学校,三年后入鹤龄英华书院,均为英文授课。1884年冬,林森经乡友推荐,往台湾台北电报局学习报务,工作4年后,于1888年春回福州省亲,不日速返。1890年再回福州,结婚2天后又赴台北电报局。1893年夫人郑氏病重,林回家探视,次年夫人去世,林发誓终身不再娶,继续在台北电报局工作。
  由此可见,青少年时的林森是好学而勤奋的,对职业是认真尽职的。
  但林森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清王朝走向没落的历史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无能而腐败的清政府在对日的甲午战争中损失惨重之后,于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列岛割让给日本。林森与爱国同志同仇敌忾,遂秘密进行抗日反清活动,但事机泄露,迫其逃往上海。
  1902年冬,林森谋得上海海关工作。时反帝反清斗争、科学民主思潮在全国沸腾激荡,林受社会进步潮流的影响,投入民主革命中,追随孙中山组建福建学生会。1905年,林在上海加入同盟会,1909年,林调往江西九江海关,利用职务之便,与吴铁城成立书报社,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后,林森便致力于策反新军工作,使九江新军与海军先后举义,九江宣布独立,继而江西全省独立。12月21日,林以江西省代表到南京开会,组建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即1912年1月,林被选为参议院议长。后因反对政府北迁而辞职。民国2月4月,林复进参议院并任全院委员长(与议长有别),因当众劝阻袁世凯佩剑进入会场,一时传为佳话。
  袁世凯加紧帝制活动之始,林森即愤然而去,在国外考察海外民主革命情况,于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支部,积极从事反袁筹饷活动。1917年,袁世凯死后,林速从美国赶回上海,先谒孙中山,旋到北京向国会报到,时北洋政府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插手支持下,军阀分化,互争雄长,林受孙中山之邀南下广州,支持护法战争,组建广州大元帅府,募款重修黄花岗烈士陵墓。
  1921年1月,国会在广州恢复,林森当选为国会议长。1922年因陈炯明军叛变,孙中山等撤出广州,林任福建省省长,后因局面复杂难支,离任往广州,继续督建黄花岗烈士墓。1923年,林森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建设部部长兼治河督办。次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林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林专任南京紫金山孙中山陵园总监工,直至被选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当然,此间无所政事的林森也为家乡办过一些好事。
  林森虽从早年就追随孙中山,但他并不赞成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尤其反对联俄联共。因此,林森一度曾为西山会议派之主力成员,也因此林森能被蒋介石看中而高就国家元首位。当然,林森与蒋介石的共事多年之谊,在官场中不善权力争斗等也是蒋所把握的一个重要因素。
  林森就职国民政府主席后,唯蒋介石是尊,对蒋是俯首贴耳,推崇有加。林森日常公事,例行接见外国公使,接受外国国书,给各无关紧要部门和个人颁奖授勋,其他概之无权过问。
  蒋介石对林森这位国家元首也甚满意,不时地加薪补贴,赠宅修屋,支持林连任主席职,安排林游山玩水,往各地视察之。
  1936年8月,全国抗日热潮日甚一日,林森全然不顾民族矛盾业已激化之实,乘军舰从南京携政府参军长、海军部次长等回福建及福州游玩,所到之处以最高礼节接待。当然,也有抵制者。1950年被蒋介石枪杀于台北的陈仪,时任福建省主席,在林森到马尾港时,即称病不出。北洋海军宿将萨镇冰,在林乘车于福州街面,不与林同车而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拟迁都洛阳未果,于11月20日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月底,林森即率其随员抵达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挂牌办公。时林森已年近70,自知不能再回南京了,遂将在南京资产尽散亲友,书籍赠送图书馆,文物送给博物馆,故林森可谓只身移驻重庆。
  林森刚来重庆时,暂住川省主席刘湘的一处公馆,后迁往距市区25公里外的歌乐山云顶寺。1939年初,蒋介石在重庆双河街建起一座官邸,林森等要员前往祝贺,对官邸和园林构造称赞不绝,蒋便把它送给林森。故此邸改称为"林园"。后来孔祥熙又在重庆的南温泉风景区为林建一别墅,林森将它取名"听泉楼"。
  林森生平喜爱游山水、收字画和古玩文物。一株茶花30元大洋,他在云顶寺居住时也舍得买下,这在抗战初期的重庆不能不让人沉思。因为抗战初期的重庆常受敌机的狂轰乱炸,因为抗战初期的重庆也正值动荡不安。且不说国家财政如何,仅重庆的偏安,则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日将士浴血疆场而换来的不易之地。
  横看国民政府大员,林森还算俭朴之人。林森之妻未出,死后未再娶,故只有嗣子嗣孙,侄儿侄孙,另有义子,几人不详。林森在71岁时就立下遗嘱,将全部家资捐献国家,并设有"林森奖学金"。林森保持名节,不与汪伪合污,汪精卫在南京通电林森为伪政府主席,林森大骂汪精卫卖国求荣,犯下死罪。
  1943年5月12日上午,林森从林园乘车往国府,途中在一弯处座车与迎面的车子相撞,因抢救不及时,造成脑溢血重症,人事不省。先在国府内医治,后移至林园官邸,始终不能说话。延至8月10日逝世,终年75岁。
  林森在1924年以后,因抵制孙中山三大政策,故在中央无要职。1925年除应谢持、邹鲁之邀参加西山会议之外,1926年曾在福建连江青芝山为自己建筑了一座墓塔,请胡汉民手书了"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10字。这个议长头衔,还是1921年沿呼下来的。林森死时,正值抗战艰苦之中,重庆到福建,受战区相阻,灵柩不能归故,便葬于重庆林园。这也算一代元首之陵寝。
  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实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林生前常自嘲为"监印官",却亦自乐。
  史家把移址重庆后的国民政府亦称为南京政府,这是合乎情理的。
  林森逝世后,遂由蒋介石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并于1943年9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十一中全会正式当选。与此同时,全会还修改了《组织法》,基本恢复了1931年以前的组织法制,国民政府主席不仅是全国最高军事机关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兼任陆海空军大元帅,同时有权节制五院首脑。
  1948年3月,蒋介石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内外交困之下,蒋介石使出还政于民的伎俩,宣布国家已由训政时代进入宪政时代,召开行宪国大,即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废国府制为总统制,蒋介石当选为总统,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但是,尽管这个天大的权术招数彻底使尽,也没能挽救南京政府的垮台下场。时重庆林园内已杂草重生,林森之亡灵倘若有知,也只能随风遥遥叹去。
  (责编:书福)
其他文献
用作"得"字补语的"Y似的"结构,有同构异质的三种类型,分别是比喻结构"……得Y喻体似的"、比较结构"……得Y1(比较物)似的"和程度结构"……得什么似的"。通过是否以度量类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