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停车,请先得个诺贝尔奖吧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接连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至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诺贝尔奖人数已累计达109位,在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大学排名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成立于1868年,是世界最顶尖的公立大学之一,也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1964年,该校学生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数学大师陈省身在此建立了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人在此领导了曼哈顿计划,制造出了人类第一枚原子弹、氢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西博格等人在此发现了16种化学元素,其中,第97号元素“锫”,即是以“伯克利”命名。此外,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苹果公司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特斯拉创始人马克·塔彭宁等世界名人均出自于该校。
  作为享誉全球的综合性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各学科几乎没有短板。在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4个专业位列前十,与哈佛大学并列美国第一。因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外宣传的口号是:我们的优势专业,就是所有专业!
  正是因为具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辉煌成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学者心中神圣的殿堂,也成为向世界培养和输送各类精英的摇篮与基地。由于人才的大量涌入和汇集,学校在被羡慕和尊崇的同时,也出现了让人感到头疼的事,那就是在学校停车堪比登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这样一句流行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伯克利到斯坦福,而是伯克利停车场之间的距离;最难的事情也不是考入伯克利,而是在这所学校找到一个停车位。”这绝非夸大其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校区占地面积为1.78平方千米,却拥有约45000名学生和教授,除去各类建筑物、绿化地、运动场所等,余下可供停车的地方尤为稀缺。即便这样,在这里也不是看到一个闲置车位就可以停车的,而是得看你有没有停车的资格。
  不同于其他大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除了专供残障人士和工作人员的停车位外,还有许多标有NL的预留车位。NL的全称是Nobel Laureate,即诺贝尔获奖者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人,才能在这里停车。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获诺贝尔奖的人太多了,以至于放眼望去,学校到处都是标有NL的预留车位,这更加剧了停车的困难。
  而对学校的这种做法,从未有人提出过反对和抗议。在大家看来,这不仅仅是对荣获诺贝尔奖人的肯定,更是他们应得的殊荣。况且,时间对于每個人来说都无比珍贵,如果让那些获得成就的科学家把用来科研教学的时间白白花在找停车位上,实在不妥。物以稀为贵,这也成了学校激励学者教授的一种手段。要想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停车不用发愁,拥有一个专属车位,那请努力奋斗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吧。
  如今,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NL预留车位已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精神象征。在这里获得一个停车位的资格,是每个学者的美好愿望,他们把车位看成自己前进的动力和追求的目标,从而朝着一个又一个高峰奋勇攀登。这也许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频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要原因吧。
其他文献
金山区朱泾镇待涇村针对环境治理的顽疾反复治理反复出现的情况,征求村民意见后重新修订村规民约,配套形成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建立积分红黑榜,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近年来,金山区以有效释放自治规范的治理效能为切入口,针对现有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存在的问题,坚持“法治”与“自治”双轮驱动,推动村规民约法治化,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2018年以来,金山区委依法治区办、区民政局、区司法局持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百年。100年间,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前仆后继,先后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正在朝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这是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一次重大的阶梯式跃进。这个史诗一样激昂和悠扬的百年,必然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史书上。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具
[1]  我上初三那年,我们学校正在和县城的另一所初中争升重点高中的学生名额,所以对我们的学习要求格外严格,除了晚自习时间增加了一个小时、作业多了一倍以外,每个边缘生的家长每周还都要来学校与班主任进行一次沟通。  所谓边缘生指的就是那些努力一下就能踏进重点高中大门,堕落一下就会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的卡在边缘分数线上的学生。  而我,就是众多边缘生中的一个。  所以那段时间我妈似乎重回到了校园般,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