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腿的母亲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a20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的春天,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艳,小草也刚刚冒出嫩芽。我坐在教室里,大哥向老师请假把我带回家,路上大哥告诉我,母亲出事了。懵懂的我不知道“出事”二字的意思,回到家不见母亲,她穿的薄棉裤带着血渍晾在栅栏上。
  第二天,我们兄妹四人被父亲厂部的解放车拉到30公里以外的镇医院。很多人拥挤在医院的走廊里,不知谁说了句,“孩子来了。”堵在走廊的人们自发让出一条道,目光像舞台的聚光灯投向我们,还听到有人窃窃私语:“孩子这样小,真可怜!”
  后来才知道,那些人是来给母亲献血的,因为母亲血型比较特殊,当时的小医院不具备存储血液的条件,父亲的厂部去了很多人等待验血,抽血。
  进了病房,母亲躺在那里,见了我们,嘴唇哆嗦成一团,泪水无声地流下来,枕巾湿了一片……我们兄妹老老实实把后背贴在墙上,木然地看着母亲,不知该安慰她还是陪她一起流泪。
  这时进来两个男大夫,其中一个询问母亲术后的一些情况并掀开她身上的被子,我看到母亲左腿仅剩的残肢染红了缠在上面的白纱布,那红色在雪白床单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在心上,每次回忆仍在流着血……
  母亲遭遇了车祸,保住了命,却失去了一条腿,她左腿膝盖以上截去了三分之二。母亲说出事的时候,她是清醒的,被汽车撞击拖碾后她爬起坐在地上,为了防止出更多的血,她把受伤的腿拧成麻花样。母亲讲自己经历的时候,不曾流泪,把天塌地陷说得云淡风轻。
  在医院躺了三个月,半年后母亲戴上了假肢。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假肢有十几斤的重量,而且行走的时候都是伸直的,只有坐下的时候,搬动膝盖处的卡环才得以弯曲。
  母亲开始不习惯,戴上假肢也要拄着双拐,慢慢母亲试着扔掉双拐,虽然走路很慢,但半个月后她逐渐适应。并不停地忙碌,好像弥补她曾失去的光阴。
  每天放学回家,桌子上的饭菜冒着热气,夜晚我们写作业,母亲陪在一边织毛衣,或纳鞋底,只有睡觉的时候,母亲才摘下十几斤重的假肢。假肢把母亲的腿磨出很多血泡,她用做活的针,在蜡烛的火上烧一下,挑破血泡。母亲说,等磨出茧子就不疼了。
  一夜终究无法让破损的皮肉愈合,第二天母亲照旧戴上假肢,走路缓慢而且一顿一顿的,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钻心之痛?母亲从未抱怨生活赐给她的苦难,反而倔强地走在疼痛的路上。
  一茬接一茬的血泡历练着刚强的母亲,我们心疼母亲,劝她皮肤痊愈了再戴假肢。母亲却说,这个过程必须经历,如果闯不过去就只能拄拐或坐轮椅。
  母亲想出各种方法,用软布把残肢缠住,软布不能打褶还要紧实,因为她经常活动,软布很快就松懈,试了几天,母亲觉得浪费时间而且麻烦。放弃了软布,母亲又在假肢腔体边缘涂一些爽身粉,还是因为母亲活动量大,汗水讓爽身粉很快失去功效。最后母亲放弃一切,用皮肉对抗着身体的另一半,接受着假肢带给她一次次的磨炼,她没有服输,终于母亲的腿生出了老茧。
  母亲右脚踝总是肿的,像半个馒头大小,从清晨睁开眼她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从未把自己当成残缺的人,相反她比健全的人更出色。母亲不仅照顾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还养猪喂鸡,侍弄菜园子。假肢已然成为她最贴心的朋友,没有它,母亲已寸步难行了。
  临近春节,母亲用一只脚蹬着缝纫机,一忙就是半夜,我们兄妹每人一身新衣服,都在年三十穿在身上。
  时间在母亲的忙碌中流进我们的身体,我们脚上的尺码逐渐加大加宽,母亲脸上的皱纹也加长加深……
  母亲七十五岁那年,她觉得走不动了,说自己真的老了。但每天仍坚持拖着十几斤的假肢下楼去走一走,和邻居打牌聊天。
  如今母亲七十八岁了,躺在床上,她再也不用负重前行了。可是假肢,已然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即使不再戴了,也放在自己身边。它和母亲一样,都累了,都想歇歇了。可是我们知道,母亲不再奔走,母爱却停不下来。她换了一种方式,比如不厌其烦的叮咛,不管你在哪儿,都会穿越程程山水,破空而来,在你耳边萦绕盘旋。
  (编辑
其他文献
邓星照,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先后在《诗歌月刊》《湖南文学》《诗刊》《诗潮》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著有诗集《星语心弦》《峥嵘或审视》。  河流不会把星光私藏  小草也不会把露水据为己有  日出之时 它们把在黑夜里接纳的这一切  重新还回天空  灯火留给大地  用以等待歸人  等待内心慢慢降临的宁静  这 里  我在这里  有时头顶烈日 有时身披冰雪  你径直走过 或晗首一笑  你有你
期刊
设计思路:  匠心独具的青花瓷,体现了中国人的伟大智慧。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美术表现能力,其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青花瓷文化,我设
期刊
好友阿武讨厌猫,更甚的是,他怕猫。阿武15岁那年,有一回,家里闯进了一只野猫,肥而大,站在桌上,偷吃盘里的煎鱼。阿武情急之下,大喝一声,冲上前,想要驱赶它,没有想到,它居然“先发制人”,龇牙咧嘴地扑向阿武,阿武猝不及防,又尖又利的爪瞬间在他手臂上抓出几条又深又长的血痕,痛彻心肺。阿武从此和猫族势不两立,他自认不是猫的对手,每回在街上和流浪猫相遇,总气恨交集地绕道而走。最近,受邀到他家里用餐,一进门
期刊
清明从雨滴里降落人间。雨在视野里不明晰,只听到头顶的伞布沙沙响,走到哪里,沙沙声跟到哪里,让人疑心这雨是为伞下的,只下在那么小的伞布上。  四月初,大地还没见到鲜明的绿意。地上的枯草像被喷壶洒了一遍水,柔软鲜润。枯黄的草在雨后颜色比黄更深,如同人的皮肤被水浸过颜色变深一样。枯草变湿变厚,仿佛成了大地的哺乳类动物的皮毛。稍微停下脚步,就可在枯草里发现青草的身影。它们要么头扎在枯草里,绿屁股撅出来,要
期刊
阳春三月,风细细,如绣花针,一针又一针,把残冬留存的那点寒一点点刺破。  风遍原野,花如毯子一样铺开了,蜡梅、海棠、早樱、蕙兰、牡丹……一切的花都是迎春花。  草丛下,隐秘的角落里,各色虫子也开始蠢蠢欲动,蚂蚁、蟋蟀、蝼蛄、蚯蚓……一切的小虫都被春风唤醒。  春风细细密密,像是婴儿的黄发,茸茸的,也融融的,伸手之间,从你的指尖溜走。  看吳冠中配画的《声律启蒙》,全部是线条,《声律启蒙》是给孩子们
期刊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幼儿是教师需要了解的对象,观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去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问题和需要,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在观察中,教师会遇到很多
期刊
我有个朋友,相当爱旅行,在国外读书时背包走欧洲,提前预订最便宜的机票,换机时在机场过夜,入住青年旅社。她毕业回国后,工作之余仍然保持背包客的旅行习惯。某次去东南亚时,她住的旅馆在喧闹的市场内,深夜回旅馆时要路过人满为患的街道。那些人见到外国单身女游客,兴奋地吹着口哨,拥到她身边。她跌跌撞撞地回到了旅馆,决定以后再也不住这么廉价和地段不好的旅馆。就在那一刻,她想:自己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束了。  她告
期刊
在美国加州硅谷,到久别的老友家造访,见他家门廊上所挂的花盆中卧着一只大鸟,本以为花是真的,鸟是造趣的模型,谁知我凑近观赏时,那鸟居然偏过头来,将黑亮如玉的眼睛盯定了我,似乎颇为不快。我忙退两步,问主人:“这鸟是你养的宠物吗?”主人告曰:“这鸟是野生的,前些天自己找上门来,在花盆里先下了蛋,然后便一心一意卧在其中,静静地孵蛋,估计再过几天,雏鸟便会破壳而出了。”见我满脸惊异,老友又说,这并不稀奇,上
期刊
伏兽草是一种藤蔓植物,生长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山上。听这个名字,就能猜出它们的特点:伏击野兽。  那么,它们靠什么伏击野兽呢?靠草茎上的芒刺。  平时,它们伏于石头或其他灌木上,芒刺向上,而且非常密集。当有野兽从它们身上走过或是不小心碰到,都会发出惨痛的叫声快速离开。  被伏兽草扎过的野兽,不但被扎的那一刻惨叫,即便是离开之后,依然会惨叫,甚至无法行走。重一点的,没过几分钟便伏在地上走不动了,最后默默
期刊
大学毕业,精通英语、日语及播音主持。以翻译的身份加入一个青少年帆船培训项目,从此爱上了帆船运动,培训结束后,留在了帆船俱乐部工作。  没有航海这件事,宋坤已经很优秀,但她想更优秀。她想参加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这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航海赛事,全部赛程达三万五千海里,历时10个月。  航海,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具备多种知识:洋流、季风、国际交通规则、无线电通信、自救与互救……挑战不是一点点。  更何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