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兼并重组”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iankong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梦家先生在论及殷墟时,曾称四土、四方为“商王朝宏观控制的全国行政区域”,将“宏观控制”四字挪用至汉代对于周边,也可谓最得其神韵。
  
  在中国30年的激荡间,“兼并重组”无疑获取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角色。将这一富有动感的词汇加以移用,比诸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那种大一统帝国早年岁月的历史解读同样精彩动人。
  西汉一代,承春秋战国五百年纷起竞雄之蕴势,野性霸气正盛,两百年进取拓边。汉之兼并,颇收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功效。开国之初,以休养生息为旨归,务求深植国本,扶养根基,对外北和匈奴,南抚南越,虽负重忍辱,时有不堪之意,但历高祖、吕后、文、景几世,终将这一国策坚定执行了60年,为刘彻开疆底定基石。
  汉武一朝54年,前七载为黄老之术的余绪,及至窦太后病故,刘彻亲政,西汉国策遂适时转向,内外举措迥异于前代。对内独尊儒术,设立中朝,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收政经大权于中枢,集三代涵养之国力,对外通西域、逐匈奴,并朝鲜,收南越,开西南夷,遍置郡县,成就了大一统王朝的首个盛世。
  回顾这一时期,扩张的速度和效能确是令观者目不暇给,然而时过境迁之后,当我们抽取了曾有的直观感性与视觉冲击,西汉兼并进程中的得失和理性,也许是经过岁月涤荡后最为值得今人摩挲的价值。
  
  都护、契约与“以其故俗治”
  汉代的拓展,不外乎联合与兼并两种类型,视具体情况而定策,双管齐下。
  说到联合,西域、匈奴又有所区别。
  自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出陇西,至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80年间,汉与匈奴在此多番博弈,颇为热闹。以西域各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的政治现状,加之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复杂多元,再反观西汉当时所拥有的行政、经济、人力、军事等资源,若想将西域基本(更别说彻底)整合,以求行政划一,经济并轨,文化心理趋同,实属不可想象之天方夜谭:既无持续的必要投入,更缺乏起码的技术手段。汉人的理性便体现在断然摈弃了“浪漫主义”想象的诱惑,代之以实用主义的导向,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投入和最富“软性”的行政方式,将“都护”这一具有浓郁军事监护色彩的机制行之于天山南北。
  查诸史册,自张骞以来,西汉在这里的人力投入从未超过数千人,尽管也曾在楼兰、轮台等地屯田,但实现军粮自给、缩短后勤补给线的军事目的比较明显,与徙民河西移植汉式农业社会的意图有着本质区别。此后,西域虽与中原时即时离,联合体并不稳定,“后遗症”颇多,但就西汉一代而言,以如此轻微的代价,即达成“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的战略目标,并最终实现“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宏图,其投产比之高,确是令人感佩。而经此一番“粗线条”经营,西域内属的历史进程也由此开启,对中国影响至远。
  与塞外匈奴争斗百年,为关系西汉一代国运走势之“大关节”。
  通西域、拓河西、开西南夷,其初衷均服务于此主题。因匈奴勇悍难制,使汉廷以长远国策、宏阔视野、务实精神加以落实,积七世之功,方以“昭君出塞”暂作一结,以呼韩邪单于入朝称臣落幕。然究其过程,多艰险歧路,尤以武帝时期河南、漠南、河西、漠北四役最为动魄惊心,也最具决定价值,汉强匈弱的趋势从此不可逆转,至宣帝、元帝世,匈奴上演“五单于争立”的大分裂,呼韩邪单于在“匈奴乱十余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的形势下,终于两入长安,称藩守边,汉匈结束敌对状态,进入和平期。
  由上述梳理可见,匈奴并非西汉兼并目标,事实上,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汉廷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胃口,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宣称的“欲与乌孙共灭胡”也只是单纯的军事目标,而并非有将共同体扩大至漠北的奢望。某些论者将呼韩邪称臣视为“塞北与中原的统一”,除去对“统一”内涵的理解有别外,恐怕亦属“求之心切”,对历史带有绝大的误读。须知匈奴称臣,并非纳土归化,而是带有“契约”性质的政治妥协策略。宋金对峙,南宋也曾数次向金“称臣”,却不见有类似于“南北车书一混同”的论调。
  就兼并而言,河套河西地区成效最为显著。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收复“河南地”(河套地区)后,便“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降浑邪王四万余人,开河西,先后置四郡。并“稍徙民以充实之”,此后数次移民实边,发兵戍守,达70万人规模之巨。其结果,因河西“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不仅支撑了汉军骑兵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其地阻隔匈羌,接通西域,其战略价值无法估量。
  南越、朝鲜、西南夷的并入,则非汉式农业社会的全面植入,而是在对原有社会机制(特别是行政机制)改造的基础上实现政令基本统一。南越、朝鲜王室源自中原,华夏移民为其统治基础,政治体制也相仿佛,汉武帝平两国后,直接齐之以郡县,虽有操之过急之嫌,但也多有根基,但民族、文化之同一,以达“不可分割”的长效,有赖于长期养成,而汉在两地有得有失,既由施政所致,更为时代造就。西南夷的郡县设置则普遍为“以其故俗治”,即在不触动原有社会架构的基础上,在其上加设一层行政机构,以实现兼并。
  由上可见,联合、兼并为共同体聚合的基本原则,其间差别虽多为外在的名目,但实际控制力的强弱却非由此而划分:西域为军事监护地,但汉对其控制的严格,在很多方面却强于某些西南郡县。整个帝国的构成,依控制力的递减,构成一同心圆结构,这与现代企业集团由里及表,分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颇为相似。
  
  “利益最大化”原则
  组合规则的择定,控制力的强弱,固然有自然、人文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也和西汉政府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相关。
  在强力拓展的惯性作用下,心理需求与实利驱动往往同时萌发,前者多以人性本能的虚荣炫耀作为诱因,满足于唯我独尊、家大业大的光环,多有虚幻的非理性在作祟,追求“精神奢侈品”,而后者则较为务实,将现实利益摆在首位,在综合评估投入产出的效率后,再决定取舍。
  目标决定手段,以历史的长镜头来观照,西汉大致不出此项定则。
  即以开发河套、河西而言,“募民相徙以实塞下”政策的实现,是以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使移民有“家室田作”,“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作为前提的。在新拓展的土地上完全移植一个稳固的农业社会,其所耗费的人财物力,无疑极为惊人,而且从兴作到收获,周期很长,没有坚定的信心和持续的投入,难以成功。但事关整个国家战略大局,西汉王朝可谓不惜血本,倾举国之力而为。由此可见,在实利的驱动下,在支付能力的极限内,汉政府较为理性的抉择。
  海南的先得后弃,则是又一番情形。并南越后,武帝在海南设珠崖、儋耳两郡。此后由于举措失当,岛民时服时叛,至元帝时,终以“宜弃珠崖,救民饥馑”之议,作出了弃地的决策。海南岛民的悍勇,当然远不及匈奴,汉廷所费也不可能达到用于河西移民的量级,但这种武帝时的非理性扩张,最终经过60多年的纠结,还是让位给了实利的计较。
  透过“移民实边”这一“一劳永逸”的手段表象,我们看到,西汉的兼并实则是一个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多维度综合运作、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逐匈奴,通西域,拓河西,平南越、朝鲜,开西南夷,基本都以汉朝的军事胜利为前提,即以最为“平和”的西南而言,也仍是“南粤破后,及汉诛且兰、邛君,并杀莋侯,冉駹皆震恐,请臣置吏”,方才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在国力威慑的背景下,汉朝多管齐下,政治上晓之以理,经济上啖之以利。如开拓西南夷时,对夜郎侯多同“厚赐,谕以威德,约为置吏”,“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所以同意在此设置郡县。呼韩邪单于两次入朝,汉朝都赠与大量帛絮,而且在其因灾荒提出要求时还赐给大量粮食。
  东汉初年有白狼王唐菆献诗三章,其中有“荒服之外,土地尧角。食肉衣皮,不见盐谷。吏译传风,大汉安乐。携负归仁,触冒险陕”的诗句,集中地反映了汉代经济文化上的优势对于周边民族地区的感召力,以及落后地区对于高度发达的汉文明的经济、情感诉求。这虽为东汉年间事,但同样可推想西汉时,“软实力”在对内凝聚、对外拓展中的巨大作用。
  
  理性开拓,有舍有得
  纵观西汉的拓展,有几点经验颇可借鉴。首先是自身实力的养成,使得整合他人有了基本前提。
  钱穆先生论及两汉时曾言:“中国以民族之优秀,疆土之超越,使中国国力常卓然高出于四围外族之上。因此中国史上对外之胜负、强弱,几乎完全视国内政治为转移。”即将自身之稳定、强大作为兼并之根本所在。汉兴,以原七国疆土为资本,适逢春秋战国数百年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演进之总收获期,通过数十年休养生息、强干弱枝,最终融华夏本土为一坚强之核心,遂获取整合四围的主动地位。
  其次是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将“所有权”与“收益权”适当分离,理性开拓,有舍有得。
  西汉在自身占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权衡轻重缓急,利害得失,以决定投入的方向和力度。保持对周边土地、民众等资源的绝对“所有权”,往往意味着较高的代价,因“名利双收”较之“以利为先”是需要双重成本的。尽管汉朝人对资源“所有权”与“收益权”的区分难以有清晰的意识,但他们不自觉地在实践中履行了这一理路。对新近纳入共同体的单元,基本不用“取而代之”的简单方式,而是基本维持原有基层经济、社会组织方式,保持现状,从劳动成果的分配上找“权益”。如对西南夷“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即基本放弃眼下可能的经济利益,而从政治收益中寻得补偿。对西域则不求正式纳入本土,仅以军事监护这一低成本的方式获取较大的战略利益。这种将自有资源合理分配,颇收“以小博大”,撬动更多资源的功效。
  再者便是富有弹性的宽容精神和利益均沾的务实态度。
  中国自“三代”而下,逐渐形成“中国”与“四方”的观念,而在这种同心圆图谱的架构中,“四方”的概念可大可小,极富弹性。将此种观念物化为政治实践,对于周边的容纳程度,便有了相当的“韧性”:集权与分权,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相反相成,富有生机。西汉的兼并重组,将“利益自我化”的原则泛化,“激励机制”不仅行之于自身,更推诸于新拓展的单元,使得利益的平衡与共享较之利益专属更为突出,也更具有“和谐”“共赢”的色彩。汉代以我为主,或联合或兼并,在大的框架下,形成“一国多制”的共同体,先容纳进来,再慢慢消化,以经济、文化、心理等手段逐步构建稳定的统一基础,最终实现既多元并存又同质归一。
  陈梦家先生在论及殷墟时,曾称四土、四方为“商王朝宏观控制的全国行政区域”,将“宏观控制”四字挪用至汉代对于周边,也可谓最得其神韵。
  
其他文献
“2020年前,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有望达到目前亚洲的平均水平,也就是每人每年40公斤,到那时我国奶类总产量将居世界第3位,次于印度、美国,步入奶业大国的行列。”中国奶业协会理事
自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阿克苏地区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遵循<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人士透露,近日国家将对《婴儿营养食品国家标准》进行修改,最快在半年内完成。新出台的标准可能降低婴儿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下限。
水稻旱育秧和水稻塑料软盘抛秧栽培技术在本区已经大面积普及推广,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先进适用的全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
地下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因此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防治水污染愈加得到重视。通过对肥城化工工业聚集区的地下水资源组成、开发现状和污染状况
农产品安全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从技术层面分析
近日,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了全面战略合作座谈会以及院省全面战略合作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佛山市政府和汕头市政府等签署了有关合作意向
为研究煤矿采动过程中地表沉降及离层发育规律,以纳林河煤矿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采场模型并对开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FLAC内嵌FISH语言对煤层
<正>【案例】刘国平与张新琳夫妇于2001年1月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将肖某收为养女,同年底肖某入户登记在以刘国平为户主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内,村委会、村民小组都没有反对。此后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