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的实质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把握生态危机的实质,是应对生态危机的关键所在。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人性危机是人与自然发生了本质断裂,因此,要把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先将人从人性危机中解救出来。而要实现人的解救,必须消除人与自然界的本质断裂,摆正人与自然的位置,重新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 生态危机 人性危机 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自工业文明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在不断地增长,科技在不断地进步,物质在不断地丰富。然而,这些增长同时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过去40年,地球生命力下降了28%;CO2的排放量比1992年增加了40%,最令人担忧的是三分之二的增量发生在最近十年。2008年,全球总生物承载力是120亿全球公顷,人均 1.8全球公顷;而人类的生态足迹是182亿全球公顷,人均 2.7全球公顷。报告还显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自1966年以来翻了一番,人类正在使用相当于1.5个地球的资源来维持生活。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一趋势,该数字将会更快增长——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来满足生存需求,到2050年,人类需要2.9个地球。可见,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时,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掠夺和压榨,已讓自然不堪重负。
  一、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性危机
  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50年来,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使得当代人不得不对生态危机问题作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回应,以求化解由生态危机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人们寻求各种医治生态危机处方的过程中,反思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关键所在,只有对生态危机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人们对生态危机发生的根源进行了种种探索,提出了技术滥用说、消费过度说、人口过剩说、价值观扭曲说等等。并且在分析生态危机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这些观点又提出了相应的消除生态危机的途径。不可否认,这些理论和观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生态危机发生的根源,对保护自然环境作出了积极的理论贡献。但是,这些观点能否从根本上把握生态危机的实质,我们似乎还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而笔者认为,生态危机不仅仅是科学技术问题、制度问题、人的价值观问题,其实质是人性危机。所谓人性危机,是指现代人在自然面前迷失了自我,误把人对自然界的掠夺与统治当作人之为人的本质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却背叛了自己的母亲,非但没有守护、赡养自己的母亲,还把自己的母亲当作是征服、统治和任意宰割的对象。
  自人类历史踏入工业社会以来,就陷入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陷阱。“人类中心主义”过度张扬人自身的价值,忽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将自然界视为实现和满足人类欲望的一种工具,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止境的开发与掠夺,造成了深重的生态灾难。大气污染、水污染、地质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枯竭、物种消亡……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生态问题应运而生。一个势不可挡的人类文明,在一个充满希望与前程的时间点猛然减速。人类真的可以无法无天,成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上帝吗?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人类应该怎样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这巨大生态危机的是谁呢?当我们进行深刻而无情地剖析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是生态系统所面对的最棘手的敌人。
  二、人性危机是人与自然发生了断裂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可见,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对此,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也就是说,只要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物,就需要以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对象,通过对象性活动来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即自然界是反映人类自我形象的一面镜子,人类通过自然界能够直观看到自己的形象。
  生态危机是由人类不合理地改造自然活动造成的,它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工业业已生成的对象性存在物,同样是人本质的对象化,反映着人的本质。但是生态危机不是对人本质的肯定,而是一种否定。透过大气污染、河流污染、土地退化、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等自然界的残破现象,人们直观到的自身只能是人性的恶。因此,追问生态危机本质,就应该透过人类活动的表象,追问其背后蕴涵的人性问题,将生态危机的实质归结为人性危机。正是现代人在自然界面前迷失了人之为人的本性,才导致人对自然的的恶和生态危机的发生。
  人之所以在自然界面前迷失了自我,发生人性危机,是因为现代人与自然界发生了断裂。近现代发展起来的机械论自然观,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彻底颠覆了古代的自然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现代人形成了一种追求自我独立和解放的现代社会意识。这种意识把自然界当成了一架机器,一架没有生气、完全由力学支配、进行机械运动的机器。而人成了自然的主人,有权为了自身的利益控制自然、掠夺自然,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占有自然,并且陶醉于征服、改造、掠夺一个又一个自然物的胜利之中。于是人从自然中孤立出来,与自然成为对立的存在。
  三、人类的生态觉醒
  现代生态学研究证明,大自然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人与其他存在物都是这个生态系统的成员。因此,大自然中的一切物种都处于自由生存和自由竞争的状态,都有其生存发展的权利。各个物种都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根本不是自然界的最高存在,也不是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自然本身才是最高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人的生命存在需要依赖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阳光和物等,可见,人的生命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的。那么,人的精神同样也不能脱离自然界,并且与自然界结合为一体。所以人的本质应该是生态性的,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是它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由此可知,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那么,人们理应像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全那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理应像预防疾病一样,防止对生态自然平衡的破坏和损害;理应像治疗身体病患那样,认真治理环境污染;理应像锻炼身体一样,积极主动地建设自然界和美化自然界;理应像树立健康意识一样,确立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
  因此,只有人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的统一,人才能成为一种全新的“人”。这种“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会将自己与自然界统一的本质对象化给自然界,从而使自然界不再是与人分裂的自然界,而成为一个与人和谐的自然界。更重要的是,经过这种统一,自然界也就不再是一个死一般的物和资源的世界,而演变成对象性的人。自然界成为人本身,人就不得不以人的方式对待自然,不得不以道德的方式呵护自然。这样,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成了对自己的关系,人怎样对待自然界,也就等于怎样对待自己。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成了对自我的关系,这就势必使人成为自然的守护者,像守护自己一样守护自然,这样自然界就能得到复活。
  当我们放下作为“人”的身段,超越物种,心怀生命,把自己当作一片树叶、一棵青草时,当我们像山一样思考时,我们便会发现我们以往一以贯之的对自然的漠视和压制是多么愚蠢[5]。现在已经到了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可以主宰一切的时候了。人类作为自然之子,本来自于自然,将来仍要回归于自然。把握我们寄居的一生,人类所能做的就是让土地得以延伸,让河流得以奔腾,让植物得以繁茂,让动物得以生存,让我们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曹孟勤.生态危机与人性危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1):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125.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俞田榮,郑艳.人的“自然性”与自然的“属人性”——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04):158.
  徐梦野.生态文明呼唤尊重自然理念[J].法制与社会,2011,(08):290.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我国大陆,引进版的成人绘本几近垄断国内成人绘本市场,而原创成人绘本在我国尚未形成出版强势。本文借鉴其他图书品牌,提出目前我国出版市场建立原创成人绘本品牌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以日本的漫画行业为例,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 原创成人绘本 品牌建设 选题 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原创成人绘本的出版现状  我国儿童绘本发展的时间比较早,
期刊
摘 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意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之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拓展了政治参与的方式,促进了大学生良好政治行为的形成,减少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成本;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泛滥多元化的政治信息传播严重影响大学生独立的政治思维能力,虚拟的网络政治实践不利于大学生现实政治社会的参与,造成大学生政治情感
期刊
摘 要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而教材科作为高校中从事教材管理工作的专门科室,在保证高校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下,全国有不少高校的教材科在行政划分仍隶属于图书馆。从实际工作中来看,这种传统的行政划分已经不能够顺应纷繁复杂的教材管理工作。因此,教材科在行政划分应隶属于图书馆还是隶属于教务处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因此,在今后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以公平作为价值取向,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政策能否体现平等的理想”、“政策是否
期刊
摘 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保证。本文从加强制度、破解难题入手,就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进行了浅显的思考。  关键词 干部教育 培训 质量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坚持治理“三违”、开好班前会、提高班前会质量、培养职工良好的安全工作习惯、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做好质量标准化工作等几个方面着手,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关键词 安全教育 班前会 “三违”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2 文献标识码:A  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管理
期刊
摘 要 数字技术革命所催生的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兼容性等特质,在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成为当前青少年德育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应借鉴传统道德教育的优势,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利用新的教育载体探索多样化有效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开创新形势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新媒体 青少年 思想道
期刊
摘 要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社会支持的概念、来源、测量及功能,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2. 6 文献标识码:A  社会支持是人类最基本的沟通方式,在人际网络提供的各类社会支持之下,经历人生大小事宜。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地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  一、社
期刊
摘 要 大学章程建设是关于一所大学办学权威性的“基本法”,是大学战略规划的重要方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章程建设的要求。大学章程建设的重要凸显。本文在我国大学战略规划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章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 战略规划 大学章程  中图分类号:G757 文献标识码:A  一、相关概念
期刊
摘 要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研究传统文化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更好的总结历史经验,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本文就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的几个问题,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现代化 积极意义 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040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实质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