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中的发射分集技术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射分集技术是无线通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已经开始普遍采用。文章讨论了发射分集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了各种发射分集技术的技术特点,并且比较了各种不同发射分集技术的性能与应用,最后对发射分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发射分集 时空编码 开环发射分集 闭环发射分集
  一、发射分集技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无线通信技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时变的信道衰落,这也是它和光纤、铜线通信等相比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衰落环境下降低误码率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发射端(基站)采用更高的功率进行发射或者采用额外的带宽,但这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都是不合适的。理论上,抵抗信道衰落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功控,也就是如果发射端预先知道信道条件,那么在发射的时候预先将信号变形来抵消衰落带来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发射端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另外发射端也不知道信道的条件,因此在大多数散射环境中,是采用天线分集方法来抵抗信道衰落的。传统的天线分集是在接收端(移动台)采用多根天线进行接收分集的,并采用合并技术来获得好的信号质量。但是由于移动台尺寸受限,采用接收天线分集技术较困难,而且在移动台端进行接收分集代价高昂,增加了用户的设备成本。从理论与实际应用中都发现相同阶数的发射分集与接收分集具有相同的分集增益。因此为了适应下一代移动通信的要求,只有增加基站的复杂度,在基站端采用发射分集技术才是比较合适的方法。发射分集的概念实际上是由接收分集技术发展来的,是为减弱信号的衰落效应,在一副以上的天线上发射信号,并将发射信号设计成在不同的信道中保持独立的衰落,在接收端再对各路径信号进行合并,从而减少衰落的严重性。由于基站的复杂度较移动台端限制少,且天线有足够空间,因此通常在基站端采用多副天线进行发射分集提高下行性能,在接收端采用一副天线进行接收。发射分集的成本代价相对于接收分集来说,是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和用户所较能接受的;而且发射分集能够实现同一发射信号使多移动台获得发射增益(支持点对多点发射)。
  二、发射分集技术分类
  (一)开环发射分集
  开环发射分集主要有时空发射分集、延迟分集、时间转换发射分集、相移发射分集(相位结合发射分集、正交发射分集和极化分集等几种典型技术。
  (二)延迟分集
  在这种发射分集技术中,发送信号依次延迟K个码元,相当于DS的延时,分别在(副发射天线上发射数字信号)。总的发射功率均匀分配在所有天线上。对延迟的选择应当使得每副天线间的信号传输都是不相关的,但是过长的延迟会增加接收端均衡的复杂度,并不能提高发射增益,因此通常选择信息比特周期。
  (三)时间转换发射分集时间转换发射分集方法也称为天线跳变分集
  这种方式中,基站是以一个每帧固定的转换速率将用户的传输信号在两副天线间切换发射的。
  (四)相移发射分集
  相移发射分集在射频功放前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放大从天线发射,另一部分移动载波频率接着放大从天线发射出去。这种方式中,两副天线上使用相同的导频信道和传输信道码,两副天线之间存在一个时变的相位差。
  三、各类发射分集技术比较与应用
  总的来说,闭环发射分集的性能较开环发射分集的性能好。闭环发射分集中,移动台将测量值反馈回基站,基站调整发射天线上的幅度、相位,从而最好地利用不同的发射路径。闭环技术在付出吞吐量降低的代价后,获得比开环分集高的增益。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时空发射分集、时间转换发射分集与发射自适应阵列等已经被纳入标准,经仿真验证有较高的增益。
  开环发射分集技术比较,在开环发射分集技术中,时间转换发射分集是最为简单的发射分集技术,因此被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同步信道中。时间转换发射分集对于天线的选择完全采用时间片轮询的方式,因此非常简单。但是它的缺点也在于简单的天线选择方法导致了其对功率控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功率控制需要对信噪比进行测量,对信道进行估计。一个好的测量需要对多个时隙的信号进行综合或者平均后才能得到,因此在接收端(移动台端)进行信道估计的时候,是对多个时隙中的导频比特(导频信号)进行估计,而采用时间转换发射分集后,由于不同时隙的信号是在不同天线上发射,经历了不同的传输路径,因此在移动台对信道进行估计的时候,无法对一个单一的信道进行准确的估计,信道估计的性能会有所下降。因此时间转换发射分集更适合于功率控制算法对于信噪比误差不敏感的情况。延迟分集是时间分集与空间分集的结合,其优点同样在于实现比较简单,但是它对于延迟估计误差比较敏感,误差带来的性能降低有可能超过分集带来的增益,而且这种方法在接收端由于信号延迟传送的关系,无法实时的达到最大合并增益。因此延迟分集较适合于系统对于延时估计比较精确的情况。
  四、结语
  发射分集技术虽然已被纳入国际标准中,但对它的研究尤其是时空发射分集的研究方兴未艾。发射分集技术中依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功率分配问题,闭环发射分集技术中信道估计的误差、反馈信息所带来的延时等问题,使系统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发射分集中,由于采用了多副天线进行传输,因此发射信号在传输中会相互干扰,如何消除或者利用这些干扰是崭新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给发射分集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YUEN CHAU, GUAN Yong Lang, TJHUNG Thing Thankful-l rate full-l diversity STBC with constellation rotation [J] .IEEE VTC, 2003, 1(4): 296- 300.
  [2] CHOI R LU, LETAIEF KB, MURCHRD. CDMA Pre-Rake Diversity System with Base Station Transmit Diversity [J] .IEEEVTC, 2002, 2(2): 950- 955.
  [3] 尹长川,罗涛,乐光新. 多载波宽带无线通信技术[M].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了解云南省长寿地区老年人血压水平状况。 方法 以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对百岁老人所占比例在1/10万以上的15个(区)县和1/10万以下的3个(区)县,采用典型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方法选点,测量6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并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压总体水平为:收缩压(130.8±24.6)mm Hg,舒张压(81.7±14.6)mnl Hg。收缩压随年龄
SPECT、PET有助于识别癫痫发作灶,对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难治性癫痫的SPECT、PET的定位价值、表现以及神经受体显像进行了综述。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44例SLE病人和45名正常人MBL外显子1的第54密码子的多态性(GGC/GAC),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MBL的含量.结果 S比病人GGC/GGC型71%(31/44),GGC/GAC型27%(12/44),
随着我国“随班就读”教育的发展,对“一体化教师”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本文集中讨论了四个问题:一是我国随班就读教育的发展与“一体化教师”的需求;二是我国高师小学教
目的 应用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人类腹主动脉瘤(AAA)瘤壁应力分布,分析可能发生的破裂部位和生长方向,预测AAA的破裂风险.方法螺旋CT扫描AAA获得断层图像,用图形合成软件构建AAA几何模型,设定瘤壁组织生物力学参数和边界条件,使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个体化AAA瘤壁的应力分布.结果本例AAA应力峰值位于远端分叉部位,瘤体应力峰值位于后壁,均小于瘤壁的承受极限.结论 AAA应力模型有助于分析个体化A
目的 对52例70只白内障患眼应用扫描激光检眼镜(SLO)的微视力功能,预测白内障术后潜在视力,并检查黄斑功能,特别是那些直接检眼镜无法看清眼底的和已知合并有眼底病变的病例,为白内障术前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方法应用SLO的微视力软件检查患者的黄斑视力预测术后潜在视力,应用SLO的共焦图像方法检查患者的黄斑情况,并结合术前矫正视力,裂隙灯及直接检眼镜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同时用白内障术后1个
目的:调查了解汕头特区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其流行特点、危险因素,为汕头市制定糖尿病防治和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汕头特区“广厦街道”3个
【摘 要】在校园网中,不仅和一般的企业网、政务网一样建设有WWW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以及DNS服务器和DHCP服务器等,还有数量众多的教学服务器,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降低服务器购置、维护成本的核算。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 服务器 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抽象了系统运行的底层硬件,允许在一个计算机物理平台上虚拟出多个逻辑系统,各个逻辑系统可以独立使用这个物理平台上的CPU、内存
【摘 要】电气设备的不断涌现以及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多损失和事故,文章就从这个背景出发,对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维修工作要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低压变配电 安全运行 管理维护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给电气设备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契机,电气设备的涌现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与此同时由于电气设备而来的损失和事故也相继产生。比如
【摘 要】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在业务上的各种需求,我国各个运营商开始重视IP技术在承载网上的应用。IP承载网,是运营商在融合业务方面的发展以及网络转型的网络基础,不仅对互联网的话务业务、数据业务等相关事项具有支持作用,也对于4G、NGN等业务也有一定的支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IP承载网具备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探究IP承载网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IP承载网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