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PPH手术治疗混合痔49例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boy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PPH术治疗混合痔在基层医院中的优点。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外科收治的98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PPH术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传统痔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疼痛。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均为100%(P>0.05)。结论:相较与传统手术,PPH手术更安全有效、术程短且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一种手术方式。
  关键词:混合痔;PPH术;传统痔切除术;疗效分析
  混合痔是临床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指齿状线上下静脉丛瘀血扩张、屈曲引起的静脉团,兼并有内、外痔的表现,微创是整个外科的发展趋势。[1] 自从肛垫理论提出之后,在1997年正式提出PPH观念,1999年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有了PPH的应用,使得前述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1]我院对采用PPH术治疗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各4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我院外科收治的98例混合痔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讨论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按照严重程度分类:Ⅱ度17例,Ⅲ度57例,Ⅳ度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PPH术治疗,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6~71岁,平均(45.72±5.3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18±1.36)年。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传统痔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2.81±5.43)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32±1.4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术前准备与手术器械 常规术前检查,包括常规肛门指检、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术日晨清洁灌肠1次。手术器械采用常州市新能源吻合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痔吻合器。
  1.3手术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痔切除术进行治疗,母痔下及肛缘皮肤行尖端向外的“V”形切口,牵拉母痔至肛门外,剥离痔核后进行切除。②观察组:采用PPH术治疗,充分扩肛后还纳痔核,在扩张器的引导下,置入肛门镜并固定,取出向导器后将垂脱痔上粘膜落入扩张器内,需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通过肛镜缝扎器,在齿状线上3~4cm黏膜及黏膜下层作环状荷包缝合,接着旋开圆形吻合器至最大位置,将吻合器的头部插入于荷包线之上,将荷包线收紧并打结,用带线器将荷包线尾端从吻合器侧孔中拉出,同时旋紧吻合器。女性患者应注意防止误伤阴道后壁。保持吻合器击闭状态20s,旋松吻合器90°~180°,取出吻合器。吻合口“8”字加固缝合1周。吻合口以凡士林纱条压迫,12~24h后拔除。[2]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疼痛。手术效果:有效的判定标准为患者自觉症状良好,大便出血、肛门口痔核脱出等症状体征消失,肛门外观平整。疼痛程度: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h时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术后随访6~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3.1PPH手术的机制 PPH术式是基于肛垫理论的一种新术式,通过切断浅表痔动脉以阻断肛垫的血液供给,减轻黏膜脱垂。PPH的原理为:①保留肛垫及齿状线的完整,使术后疼痛明显减轻;②使痔脱垂症状减轻甚至消失;③阻断了支配痔组织的血供,可以控制出血症状;④部分残留的外痔术后可萎缩。
  3.2手术治疗分析 在传统痔切除术过程中一般都是切除痔核,这样也对肛垫结构造成了破坏,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手术后排便比较困难、愈合的时间长、疼痛时间长,使手术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阻碍。PPH手术是建立在肛垫学说基础上的,运用吻合器治疗混合痔的新技术,专门用于治疗Ⅱ-Ⅳ度重痔,不破坏肛垫正常生理功能。[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均为100%(P>0.05)。说明两种手术疗效相当,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总的来说,该手术存于以下优点:①安全性高:不损害肛垫,保护肛门正常功能,能有效减少出现肛门狭窄等后遗症;②创伤小:术口出血量较少,疼痛较小,肛周感染几率相对较小,恢复快,不影响正常生活;③手术时问短:1h内即可完成。
  综上所述,PPH手术是当前治疗混合痔的一种安全有效,且有望取代传统手术的治疗方法,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山崎 PPH对混合痔病个体化治疗方法探讨[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03:168-169.
  [2]王本锋.PPH治疗痔的体会(附32例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
其他文献
摘要:计划生育手术是泌尿外科和妇产科的一种最基本手术,虽然这种手术较小,但是手术引发的并发症经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确保受术者的安全,需要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手术质量控制和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的控制。无菌技术是整个外科手术中的生命线,因此做好计划生育手术无菌技术操作显得尤为重要[1]。无菌技术主要是做好手术过程中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保证整个环境中没有微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在临床的麻醉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治疗的50例高龄患者,年龄在67岁至95岁之间,随机将50位高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的方式,乙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对两组的用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都有很理想的麻醉效果,麻醉之后两组患者的生命特征都比较稳定。其中,高血压上升或降低的机率都明显高于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卫生之间出现一些矛盾,导致两者之间的分离。导致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出现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促进我国临床医学以及公共卫生之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发展  引言  进入到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风貌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全新的事物,而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重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大卫生的概念被社会所广泛接受。临床医学同公共卫生之间具有紧密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中药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前后对每位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主要包括:治疗前心理护理、准备工作、雾化吸入过程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护理等。结果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这种情形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临床治疗的效果。结论对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支气管哮喘进行精心的护理,不
期刊
摘要:目的:对肾功能衰竭伴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肾功能衰竭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42位老年患者,并采取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进行治疗,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血压、心功能、APACHE Ⅱ评分以及心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血碳酸氢根浓度、尿素氮、血肌酐进行相应的检测。结果:对于肾功能衰竭伴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采取CVVH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糖尿病100例患者与100例健康患者,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测均以北京众驰伟业ZS-9200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进行。所有患者在清晨空腹条件下静脉采取5ml,每份血液样本检测3次。 结果:通过检测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检测中除红细胞比积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检测则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血液检测的主要
期刊
摘要:目的:对眼科手术中全身意外的发生进行临床分析,为手术安全进行积累经验和借鉴。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白内障手术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发生的全身意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2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过程中,发生意外3例。结论:糖尿病患者是发生意外的高危人群。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术前充分沟通、正确评估手术耐受程度、术中心电监护、多学科协作是应对手术意外发生的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头位不正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56例头位难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不正临床表现复杂,多表现为胎头高浮,胎膜早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或滞产。分娩难度大,手术几率高,母婴并发症多。结论;应尽早发现头位不正,积极处理,采用适宜分娩方式,才能保证母婴健康,减少母儿并发症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头位难产;诊断;处理  头位难产是指发生于头先露的难产,主要由胎头位置异常、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92%,显著优于对照组81.2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胃炎患者,选择中医方案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2月—2014年02月慢性胃炎患者1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慢性胃炎患者分为C1组(观察组 85例)与C2组(对照组 85例)。C2组:西医方案治疗;C1组:中医方案治疗;对比C1组与C2组慢性胃炎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1组慢性胃炎患者高于C2组患者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