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在实施新课改后,特别是2009年出台新的高考政策以后,高考科目增加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使该课程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课程目标单一化、课程内容重合化、课程实践统一化,致使学生缺乏相应的理性价值和人文乐趣,针对此类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分析出目前课程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解决措施,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问题;解决方案
  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今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占领着科技的前沿地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顺应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同时也走进了高中学生的课堂。随着高中课改的步伐加快,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然而,由于信息技术产生的时间较短,自身又具备复杂性和多变性,难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发现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
  实施课改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呈现出了新的面貌。首先,课程的地位提高了,我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一门课程的重要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高考中的地位,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在2009年之后,就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已经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老师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对其投入了必要的关注,学生也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期望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更新了,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新技巧。其中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Photoshop、Flash等应用软件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新内容能够让学生自己制作动画效果、合成多种图片,当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会产生成就感,并且乐于分享。例如当学校举行大型的活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音乐,制作成独特的音乐节目,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巧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最后,课程教学更加具有活力了,课改之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单一,课时多,加上老师片面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所以课堂中的气氛是沉寂的,没有生机、没有乐趣。而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得到更新,内容得到丰富,课程的实施过程更加自由,师生关系得到改善,使学生参与课程学习激情更加高涨。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课改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程目标单一化,新课程提出了学生要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和情感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老师把课程中心放在了知识与技能上,其余的两方面便忽略了,有一定的功利主义充斥其中;课程内容重合化,许多在初中已经学习的内容依然在高中的教材中出现,特别是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高中的知识点和初中的知识点重复率极高,这样就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教学资源;课程实践统一化,一方面,现行教材没有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给出中肯的意见,教师们只能自己摸索,进程非常缓慢而且变更的方法并不新颖,依然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课。另一方面,有些老师过度自由化,任凭学生自学,不作任何的指导,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结果课堂变成了网吧,学生没有学到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措施
  了解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推进课程的发展,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课改后的教学和学习情况,多角度的审视能够找到一些改革的措施。
  首先,要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信息技术课程是以计算机课程为基础的,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把重心放在对客观操作的描述上,和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得不够紧密,如此一来就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了,所以要特别注重信息技术的情感理念和价值观,结合具体的生活,实现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把情境化的表达融入到技术操作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亲身体悟中了解信息技术的伦理意义。
  其次,进一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文化视角来看,信息技术课程是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共同体,但同时也具备边缘文化和草根文化的特征,所以从这点出发,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通过开通微博的方式,共同关注对方,实现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互动。所谓越是落后的课堂就越睡觉是安静,所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期间,要注重讲课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以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最后,需要教师活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形式: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去体会科技带给人的进步和乐趣。信息技术课程依附于具体的活动,所以要特别注重实践,在课程实施的策略上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梳理,并考察其可行性,通过任务驱动法、讲演法、课程讨论法,让教学任务落实在实处。
  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含金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人都需要信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绝佳机会,所以需要老师的不断努力,需要学生不断探索,开辟出一条适合实际并且可行道路,达到完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
  [2]刘雅林,李森.论基于STS思想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开发——以重庆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开发为例[J].教育探索,2012,(10):27-29.
  [3]王海玲.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新课程理念“新”的认识[J].教师,2012,(2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其他文献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活跃的要素,通过其发展与演变折射出文化的多钟镜像。美国英语中词汇的发展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最大程度、最为敏感地投射出美国文化的诸多方面。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使美国正陷入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形成一股”腐蚀性”力量,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一时间金融市场上人人自危,陷入极度恐慌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
本文以"辽西高跷秧歌"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入手,对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出了设想,对适合于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
自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次成人教育大会上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以来,终身教育思潮迅速在世界各国传播开来。同年12月日本政府就派遣了波多野完治教授参加了关于“终身教育引论”的讨论,将终身教育思想引入日本。由于学历社会、少子化、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加快了学习化社会建设的步伐。198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题为《关于终身教育》的咨询报告中建议:“日本整个社会要从终身教育的观点
我们一直把农业看成是提供食物的一个部门。农业之所以重要,因为它保证了我们的食物。如果食物有其他来源.农业就可有可无了。这样看待农业是从人类的角度出发.是从整个地球上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随着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名目众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为投资银行开辟了广阔的投资盈利空间,投资银行因此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华尔街的知名投行年营业收入达数
在物理学习中,学习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本文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做了一些探讨。
【摘 要】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其中有一条最根本性的原则是全体性原则,即不能让过多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去充当陪读生。如果这样将会导致这些学生成为一块遗忘的角落。本文作者联系自己之教学实际所做的思考以及具体的做法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予以借鉴。  【关键词】数学课堂;陪读减少;增进发展  一、减少课堂教学中的陪学现象需要把温暖奉献更为广泛化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的老师都十分喜欢那些高智商,解
据最近召开的国际镁业年会信息.由于世界汽车工业对镁需求增加的拉动,2002年世界对镁的需求量达到36.5万吨,比上年增加3.6万吨,增长10.94%。其中.北美洲需求量增长最大,达到16.2%.亚洲增
本文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活动出发,结合当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和学科建设现状进行反思.学生英、汉双语水平、语用水平不够和专业课知识不足严重影响翻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