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说明,一方面,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其过程本身应该是幸福的过程。几年来,幸福教育理念也渐渐融入到我们学校的教育活动和文化建设中,师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在劳动中体验成功,在学习中分享乐趣,在成长中感受幸福。
  一、幸福教育实践使学生享受童年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给予了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幸福。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幸福教育理念则是“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而教”。
  “书香伴我成长,厚德塑我文明”是我县城厢镇第三小学营造文化氛围的一条思路。学校通过生生诵读经典诗文、书画经典意境、弹唱经典童谣等形式,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诵读古典诗文中,提升了学生的境界,丰富了他们的内涵,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当孩子们站在讲台上倾心陶醉地诵读经典、在舞台上入神入境地演绎经典时,他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感受到了童年的幸福。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请允许我和你畅谈,让我们一起健康快乐成长!”这是我县双桥镇中心学校心理辅导室——“说吧”墙上贴心的话语。几年来,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营造学校心理健康氛围,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设立心理辅导室,取名为“说吧”。学生在这温馨的“心灵小屋”里倾吐心声,排解压力,释放积虑,调整心态,走出困境,以阳光的心情面对生活、面对学习。孩子们在烦恼时得到释放,得到安慰,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感受到了成长中的快乐和幸福。
  幸福教育实践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身心,树立了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觉地、大胆地、愉快地去探索、去实践,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会感受到了甘苦中的幸福。
  二、幸福教育实践使教师拥有人生的幸福
  实现创造和自我发展是教师自我满足和享受幸福的最高境界。幸福教育就是学校为教师自我价值的展示搭建的七彩舞台,让教师尽情表现自己的工作成效,让领导、同事和学生都为之喝彩,为之喜悦,为之振奋;幸福教育就是让教师在一种自由民主的评价氛围中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在享受成功与体验过程中,得到激励,促进成长。
  “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特长发展”是武鸣县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教师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搭台”是该校多年的办学举措。学校是广西校本教研培训基地,多年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不仅推进了课程改革,加快了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通过研磨个人精品课、同伴结对互助、专家引领指导,使教学风格更凸显个性。教师在学习、研究与发展中体验到了事业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教师的人生舞台在课堂,教师的人生价值在课堂中体现。为探讨课堂有效性研究,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实现教师与学校同发展的目标,不少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构建了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教师更加自信、更加激昂、更加感动和幸福。
  三、幸福教育实践使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
  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宏观上讲,离不开正确的政治导向,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适时的教育改革;从微观上讲,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制度,离不开创新的教育方法,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文化。幸福教育实践就是努力构建“以人为本、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不让一位学生辍学,不让一位学生掉队”,这是我县甘圩镇中心学校提出的“控辍保学,主动发展”的治校方针。甘圩镇是我县20世纪90年代“两基”攻坚时期辍学率最高的乡镇。多年来,通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校文化管理、常规管理,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用高质量、高成绩留住了学生,而且一跃成为近年来中考报名率和教学成绩位居全县前列的乡镇,实现了历史性的大逆转,使学校步入了持续发展的正常轨道。
  幸福的教育成就幸福的人生,幸福的教育发展幸福的学校。幸福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实践中,还是一个年轻的话题。实践幸福教育思想,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积极创建幸福教育文化,培养师生正确的幸福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生命力,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
  (责编韦文)
其他文献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要讲了红军过草地时,部队断粮了,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彭德怀为了战士们能走出草地,忍痛杀牲口的故事。这其中彭德怀的三次命令是文章的矛盾点、冲突地。研读好这部分内容,对理解人物和中心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感悟三次命令  师:谁来读?(指名读三句命令)  师:同一种命令,为什么身为军团长的彭德怀却要一而再,再而三地
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及时针走一大格是l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在教学“时与分”的关系时,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现在龟兔要围绕圆形花坛进行比赛,想看吗?  生:想(学生情绪高涨)  师:请观察(课件演示)  (课件:一个圆形花坛等距离的栽了12棵树,每棵树旁标明1、2、3……12序号。兔子和乌龟同时从第12棵树按顺时针方向
一、想听——心驰神往    胡东芳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听同行们说,胡老师的《教科研讲座》很精彩、很实用、很有启发性。他讲的是一线老师很想知道的怎样选定研究课题。怎样组织实施课题实验,怎样撰写教科研论文……这令我心驰神往,悬念顿生。我迫切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机会补上这一课。因为我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这是长期困扰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虽然没能直接听到报告,但我心中燃起一种希望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英语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必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 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理论依据  (一) 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导向  1.有利于凸显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学生们通过聆听和表现英文歌曲,能够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来自异域的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是借助网络环境引领学生尝试网络阅读的方法指导课。这节导读课,我有机整合了相关阅读的资料,做到既扩大了阅读量,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以整合阅读材料来拓宽学生阅读面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上,最大的亮点是整合了很多与作品有关的阅读资料以拓宽学生阅读面。如“能量汉堡”关于生存妙句的阅读;“阅读金钥匙”带给大家小说的阅读方法。所有环节都紧紧围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
一篇题为《为“懒”老师叫好》的文章曾这样写道:学校买了一些地图,要求各中队张贴。四(1)中队的张老师工作非常认真,亲自领回地图,又在教室里反复端详,选地方,测尺寸,并把地图贴上。四(2)中队的小李老师比较“懒”,叫来中队小干部,发给他们工具,提出了简单的要求后,就让他们去完成。对照两位老师同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法,我思考了许多。李老师的“懒”,正是把“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了队员。那
一、背景描述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生活中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大纲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明确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打破口语交际活动中封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一些自主权和自由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透过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外纱。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理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从而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成为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名师张齐华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在导人新课时有这样—个片断:  教师拿出一张纸问学生
我以为一节课是否是有效,要考察的因素很多。但是从美术教学的本质着手,围绕教学核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有效的美术学习,是最关键的因素。实现学生有效的美术学习是核心,教学形式只是一种手段。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的。恰当的、丰富的、新颖的教学形式能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不为游戏而游戏    现在的教育理念注重学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失误,总会让自己尴尬不已甚至追悔莫及!但也就是这一次次的“失误”在时时鞭策着我不断成长。  一、功败垂成,百虑“一疏”   【案例】2000年,我参加市体育教学基本功比赛,执教“穿越大森林”。  我自认为课前准备得非常周全,如练习用的树桩、树丛、彩带、小体操垫,辅助用的录音机、排线、磁带,用来奖励给学生的“大拇指”,等等。可刚一开始上课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