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教学”课例的使用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we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不仅仅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还是影响课程改革进程与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以“双师教学”课例为载体,探讨其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备课、培训、研究与学习资源时,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师教学;课例使用;教学能力
  一、概念界定
  1.“双师教学”
  “双师教学”是指农村学校某一课堂内容由两位教师共同讲授。具体方法:将城市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以远程方式传送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参照、借鉴与使用城市教师教学视频,讲授相同课程。乡村教师在这种共同执教过程中,陪伴式地接受城市优秀教师的培训。
  2.“双师教学”课例
  “课例”,即一节节具体的课。“双师教学”课例,特指“双师教学”模式培训试点项目网站中上传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包括视频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二、“双师教学”课例的特点
  1.丰富性
  “双师教学”课例内容丰富,课型多样,蕴含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内容,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充足资源。
  2.连续性
  “双师教学”课例随着教学进度变化,陆续上传到“双师教学”模式培训试点项目网站,不同于其他间断性、单一性的课例,仅仅针对某一篇课文的教学,它能够持续、针对性地指导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3.可借鉴性
  “双师教学”课例全面、完整与真实地展示城市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真实情境。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能直观地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借鉴其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汲取教学经验与教学智慧。
  三、“双师教学”课例的使用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双师教学”课例由于具有上传的连续性、内容的丰富性与可借鉴性等特点,因此可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备课、学习、培训与研究的资源,并成为促进农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
  1.将课例作为备课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备课是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充实备课资源,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双师教学”课例以视频、Word文档或PPT等客观物质形式存在,属于有形的教师备课资源。课例视频可全面展现师生间在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的真实场景,教学课件引导着课堂教学流程,其教学设计可体现城市教师的教学思路,反映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步骤的实施等内容,这无疑能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资源,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课前观摩和研究课例后,借鉴“双师教学”课例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知识基础的课例内容作为备课资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再总结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要点,从而提高备课水平,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2.将课例作为培训资源,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王宪平与唐玉光认为,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五个维度之一,并且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例作为培训资源,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双师教学”课例中城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协调组织课堂内外因素,灵活处理讲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与解惑,体現出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和技术的能力、良好的教学交流与沟通能力、课堂协调能力与启发引导学生的能力等教学能力,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树立榜样,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有效实施教学的方法。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将“双师教学”课例作为培训资源,通过内在理解、外在模仿与榜样示范,有意识地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与协调课堂能力,学会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学会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发展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将“双师教学”课例作为研究资源,发展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研究主体,理应重视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双师教学”课例则是一个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良好平台。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利用“双师教学”课例,逐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观摩与学习课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后,会对课例中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问题有更全面、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可以考虑开展与课例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首先,搜集相关的课例材料。其次,根据需要与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选择某方面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如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或教学技巧的运用,或以某个教学目的为研究目的,探讨达成该教学目的的策略。再次,设计方案,分工合作,实施方案。最后,总结写作。经过搜集材料、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与总结写作的研究过程,农村教师除对所研究的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会了解教学研究活动的过程、目的与作用,明确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逐步磨练实施教学研究方案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4.将课例作为学习资源,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借助“双师教学”模式试点项目平台,将“双师教学”课例作为学习资源,培养教学反思意识与思维,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反思“双师教学”课例中的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教学活动呈现出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观摩“双师教学”课例后,应认真思考城市教师教学活动是在何种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再对比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与合理。二是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对照“双师教学”课例,反观自身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处理是否到位、教学内容讲解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等。三是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着教学内容的讲解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学习“双师教学”课例内容时,应注意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四是反思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标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将自身的教学效果与“双师教学”课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教的效果”与“学生学的效果”,再反思出现不同教学效果的原因。
  四、结语
  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农村教育能否取得长远发展,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最终成功。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例,挖掘课例价值,提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宪平,唐玉光.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J].师资培训研究,2005(3).
  [2]杜 强.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德是一个人的修为,立德是人性本身的从善思想;人具有人性的丰富性,树人是在人性的世界里做出取舍。高校立德树人是件功德无量的伟业,是高校自身德行的体现,为了实现美好的愿景,需要对一系列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进行运行和维护,在体制的设立和机制的运行中需要相关工作者客观地思考和推敲。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标杆效应;计划监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一、高校要具有立德树人的责
随着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快速发展,住房公积金的支取业务存在的风险也在逐年增大;分析了当前住房公积金套提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应对措施,最后针对公积金套提的管
摘 要:家园携手,即合理利用家庭、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进行幼儿培养,保证积极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新时期,家园携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为此,加强资源方面的合理挖掘,提高家园教育优势,是幼儿教育环节中的重要部分。文章针对家园携手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家园携手;幼儿发展;和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耦合协调度分析法是生态经济学中经典的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黑龙江省15年来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较高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近十年来,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而成为新时期旅游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但国内高职院
“双导师制”是高职院校近年来探索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双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实行的重要意义,提出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建设的有效途径,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保证资金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
根据高校突发事件特点和演化过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快速高效和统筹协调等原则,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预警、有效干预和善后消除等介入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