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目标教学模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教育理念提出并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下,对于班级的学习模式势必要发生转变,不再是过去的“监管模式”而是施行学生的“自主管理,高效学习”。来完成预习,探究,运用,扩展等一系列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但要如何实现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 四步目标 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课堂教学的宗旨。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实践中,尝试总结出了“预习——预设目标、探究——展示目标、运用——巩固目标、拓展——延伸目标”四步目标教学模式,使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预习——预设目标
  课前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注意课题与章节之间的关系,每个自然段说明或回答了什么问题,与课题、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阐明了什么观点,同時注意阅读材料中的辅助材料,如相关链接、名词点击、名人名言等相关辅助材料说明的道理等,预设出相关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探究解决。上课时教师或学生将预设的学习目标以提纲的形式板书到黑板上,师生共同议论、修改、补充、最终完善。
  二、探究——展示目标
  1、根据预设目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寻找归结问题的最优答案。若学习目标较多,教师给各小组分配探究问题的任务(每小组探究几个问题),展示后共同分享成果。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各小组提出来,留作教师点拨指导。
  2、展示目标。各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根据预设目标问题的先后顺序,让各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对学生回答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不精炼的答案,教师进行适当点拨、纠正,形成合理的答案并板书要点。
  3、对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小组提出来,教师点拨讲解,并归结问题的答案,形成要点板书。讲解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总结问题的方法、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多学,老师少讲、精讲。经过学生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形成知识体系,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巩固目标
  预设目标的完成,已初步构建起知识体系,必须当堂训练、检测、及时巩固。这一步骤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观察分析板书目标,依据课题与章节之间的关系,课题与下属小目标的关系,设计若干训练题,将各小目标迁移、转化,让学生试命题成若干不同题型,进行自我检测;二是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目标,设计检测题,当堂训练,巩固知识,达到运用知识、提高能力之目的。
  四、拓展——延伸目标
  课堂教学应从预设目标的达成转向预设之外目标的延伸增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氛围,并且要紧密结合时事政治热点和社会生活实际。预设教材知识目标完成后,教师应根据教材设计“怎么做?有何感受?有何启示?评价该行为如何并提出建议”等之类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我们的社会责任”时,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你在家庭、学校、社会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理解“正直”一词时提出:结合公平、正义知识,谈谈你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评价等等,运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在理解我们的社会责任时,结合钓鱼岛事件这一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判断抵制日货、群众游行是什么行为?打砸日产汽车是什么行为?学习理解“什么是共产主义”时,结合党的十八大的召开,让学生每人写一句话,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等等。这些拓展延伸的目标,将课本所学知识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使学生运用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开阔了知识视野,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达成。
  “预习—探究—运用—拓展”四步目标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预设生成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凸显出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形成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利于三维目标的综合达成,也提高课堂效率。确实是一件事半而功倍的事,即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建立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模 创新 高中地理 培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況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展开了深刻的探讨,其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老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笔者认为,有效课堂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之上的,即需要师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达到教与学的平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展开探讨。  一、重视运用直观性教学,引领学生对生物常识注意  直观教学法即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会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优化教学方法,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会努力创设“美”的情境,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认真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以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课堂美 “美”的情境 “美”的教学手段  人们都喜欢美的事物,我们也要努力把语文课堂变得美起来。美的语文课堂,美的氛围,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期刊
柳絮飘飞的季节,我的同事夏凌晓老师在全县课外阅读研讨课中,上了一节《走近谢尔大叔》绘本阅读指导课,博得了一片喝彩。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给学生们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他们全情投入,连听课的老师也津津乐道。可以看出,绘本以其独特的魅力已深深地吸引了当代的孩子们。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小学时代的阅读时光。我们的童年还没有绘本,只有连环画(画册)。谈到连环画,三十岁以上的人会泛起怀旧的情愫。只有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探索中,我觉得制约教学的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智能上。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知缺陷,心理障碍,智能偏差。为师者应修补学生的认知缺陷,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开发智能因素。从而突破并消除物理教学中的瓶颈因素,下面着重谈谈这方面的拙见。  一、认知缺陷  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不是一个完整的对象,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缺陷。  1.先入为主,挥之不去:学生在
期刊
摘 要:《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动知识、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内容。具有概念名词多、原理复杂、内容抽象、等特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强调学以致用的原则下,让中职学生真正学会、理解《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要领,发挥中职生在专业基础方面的优势,是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针结合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课服
期刊
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切身体会,深深体会到,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是班级的“核心”,是学校各种力量形成的“纽带”。班主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新课改的今天,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到老,学到老。为了能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研讨、交流,不断完善班级制度,不断充实自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下面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惑。本文冷静审视、反思、从审美的教学理论,教学范围,学生主体四方面分析了当前教学所面临的困惑。此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做了认真的思考,解开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困惑。  关键词:日记 学习方法 宽容  “让每一个从自己身边走出去的人,都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教育理想。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理
期刊
知识经济的时代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已是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构建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时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实现创新学习。作为
期刊
写字是书法的前身和基础,而书法它本身是一门艺术,所以在写字教学中应该把对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这就离不开欣赏。不难想象,欣赏是进入艺术学习的最初的台阶,学生对写字学科兴趣的萌生最初来源于欣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深信这一点,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身为书画爱好者的父亲就是用培养我的兴趣来引导我走上学书之路的,但是现在学生 对写字这门学科的兴趣不是很高。而欣赏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萌发。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