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灸法和火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灸法和火针疗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特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分别建立灸法和火针疗法期刊文献数据库,针对近60年来与灸法和火针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灸法和火针疗法于各科应用率、临床应用病种频次,筛选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性的病种,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各科属应用病种及临床应用的优势。结果:1灸法以内科、外科应用率最高,分别为43.6%、28.1%;火针以外科、皮肤科应用率最高,分别为53.7%、23.8%。2通过对两种疗法在临床应用病种上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妇科临床应用病种中,治疗涉及灸法的26个病种中20个火针疗法未涉及;在儿科病种中,涉及灸法治疗的22个病种中20个火针疗法未涉及,可见妇科、儿科两种疗法在病种的临床应用上差异较其他4个科属显著。3灸法和火针疗法在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的病种中,仅灸法涉及到的病种,内科为不寐、痞满、虚劳;外科为脉痹、落枕、疝气;皮肤科为瘾疹、皮痹、皮肤癌;妇科为胎位不正、不孕、经闭;儿科为小儿腹泻、小儿食积、小儿腹痛;五官科为睑废、视物不清、燥证。仅火针疗法涉及到的病种,内科为麻木、冷症、急性肾绞痛;外科为脂瘤、软组织损伤、皮肤乳头状瘤;皮肤科为腋臭、雀斑、丹毒;妇科为子宫肌瘤;儿科为婴幼儿脐息肉;五官科为耳郭假性囊肿、聚星障、痰包。结论:灸法在内科和外科应用较多,火针疗法在外科和皮肤科应用较多,且在妇科和儿科的临床应用中,灸法的应用较火针更加广泛。灸法和火针疗法在各科属具有临床应用差异的病种中,灸法更多应用于以虚证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种,火针多应用于局部症状较明显的病种。
其他文献
<正>据《园艺学报》2016年第7期《微波杀菌对枇杷果汁品质的影响》(作者王近近等)报道,为了探讨微波杀菌工艺对枇杷果汁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以宁海白枇杷为原料加工成汁,经巴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肝肾阴虚型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肝肾阴虚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
由于人体指纹的长期不变性与唯一性,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通过指纹特征来鉴别人身份的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但由于指纹识别算法大多
目的:以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湿热瘀阻型患者为试验对象,以柳氮磺胺吡啶作为对照药物,运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并采用国际ASAS工作组制定的ASAS20
目的通过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指标(MDA、SOD、CRP、IL-6、TNF-α)及营养指标(ALB、PAB、TF)的影响,了解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并运用中医理论对肝郁气滞型胆石症的病因病机和加味四逆散的疗效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方法:在确立严格的诊
目的:观察断面九针加红外线照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断面九针加红
清末至民国,日本在云南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势力无法与法国、英国相比,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一直没有机会在云南立足。晚清中国兴起的日本留学潮为日本进入云南起到了铺
目的:本研究针对原发性痛经这一临床治疗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成都地区和郑州地区原发性痛经患者一般情况、症状、体征的调查研究,从而了解成都,郑州两地原发性痛经的中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我院住院患者126例,分为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观察组)30例、心衰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