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6日,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麻柳村敬老院里锣鼓喧天、人头攒动,江津区小母牛项目礼品传递仪式在这里举行。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对牛肉需求大增,但本地农村没有养殖肉牛的习惯。江津区科协等部门把科学推广肉牛养殖作为农村扶贫的手段,实现资金、技术捆绑帮扶。在国际小母牛项目中国办事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在先锋镇麻柳、保坪两个社区实施小母牛项目,根据农户自愿,每户农户发放2200或者4400元牛仔购买资金,由科协、畜牧兽医局选派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一年后农户还回资金1700元或者2500元,其余的兩年后还清,每户签订合同,保证资金收回。收回的资金再次作为礼品发放给其他农户,滚动使用,上一批农户同时负责给下一批农户技术指导。
三年来,共组建了18个互助组,首批12个互助组231户农户得到援助,发放受援款97.6万元,已经收回礼品款60万元,已传递礼品4个互助组,本次又将传递4个互助组,三年来,项目社区出栏优质肉牛3000头,增收近1000万元,项目农户户均增收达6000元,推行了种草——养牛——沼气——蔬菜的循环经济模式,项目社区肉牛养殖呈现出从无到,由少到多,从粗放到集约并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逐步形成以互助组受援农户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化发展的肉牛基地格局。项目实施以来,麻柳、保坪两个项目社区社会风气大转变,团队精神得到发挥,爱心得到激发,农民收入大提高。
在传递仪式上,养殖户李洪发坦言,他现在已经形成规模养殖,一年出栏肉牛40多头,净收入近10万元,感谢各方给他的帮助。新接收礼品款的农户苗登容表示:“将把肉牛养殖作为家庭致富的主要途径,学习好技术,按时还款,把爱心礼品传递下去。”
(陈德胜编辑:渝科)
(重庆市科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对牛肉需求大增,但本地农村没有养殖肉牛的习惯。江津区科协等部门把科学推广肉牛养殖作为农村扶贫的手段,实现资金、技术捆绑帮扶。在国际小母牛项目中国办事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在先锋镇麻柳、保坪两个社区实施小母牛项目,根据农户自愿,每户农户发放2200或者4400元牛仔购买资金,由科协、畜牧兽医局选派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一年后农户还回资金1700元或者2500元,其余的兩年后还清,每户签订合同,保证资金收回。收回的资金再次作为礼品发放给其他农户,滚动使用,上一批农户同时负责给下一批农户技术指导。
三年来,共组建了18个互助组,首批12个互助组231户农户得到援助,发放受援款97.6万元,已经收回礼品款60万元,已传递礼品4个互助组,本次又将传递4个互助组,三年来,项目社区出栏优质肉牛3000头,增收近1000万元,项目农户户均增收达6000元,推行了种草——养牛——沼气——蔬菜的循环经济模式,项目社区肉牛养殖呈现出从无到,由少到多,从粗放到集约并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迈进,逐步形成以互助组受援农户为核心带动周边区域化发展的肉牛基地格局。项目实施以来,麻柳、保坪两个项目社区社会风气大转变,团队精神得到发挥,爱心得到激发,农民收入大提高。
在传递仪式上,养殖户李洪发坦言,他现在已经形成规模养殖,一年出栏肉牛40多头,净收入近10万元,感谢各方给他的帮助。新接收礼品款的农户苗登容表示:“将把肉牛养殖作为家庭致富的主要途径,学习好技术,按时还款,把爱心礼品传递下去。”
(陈德胜编辑:渝科)
(重庆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