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以上城市用地与人口及经济协调性分析

来源 :国土资源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ngl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承载体,其利用状况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根据城市人口和GDP增长情况,将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分为六类.结果表明,六类城市中住宅和工矿仓储用地占比高,商服用地增长较快;建设用地供应结构不匹配,显著衰退类(Ⅴ类)城市住宅用地供应占比过高;平稳增长类(Ⅱ类)、缓慢增长类(Ⅲ类)、转型增长类(Ⅵ类)三类城市城镇用地增长与人口变化趋势不协调,潜在衰退类(Ⅳ类)和显著衰退类(Ⅴ类)两类城市城镇用地增长与人口和经济增长不协调.建议根据城市类别,采取差别化的城镇土地利用策略.
其他文献
城市化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扩张等人类活动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间接影响,以赣江流域为例,探究了2000-2015年十五年里城市建成区变化情况,并从整个流域与城市两个尺度分析2000-2015年赣江流域植被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建成区面积与降水、气温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赣江流域植被初级生产力除部分建设用地地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非建成区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297 d/km2.在城市尺度上,随着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导致热环境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随机森林分类法对地物进行划分,结合GIS空间分析,对大连市金州区城市热环境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中心城区具有明显的热岛效应,地表温度总体上明显高于城市边缘区和郊区;(2)研究区包含5种主要地物类型,即植被、耕地、水体、裸土、建筑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其中耕地面积最大,水体面积最小;(3)在城市地表覆盖系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温度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建筑密集区、交通发达区与植被的LST最大温差可达10℃.
传统村落的活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导向引领下迎来了新的机遇.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浩瀚悠久的历史形成的传统村落别具一格,研究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活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南省20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相关数据,结合ArcGIS等工具采用空间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探究其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河南省传统村落有以下特点:(1)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并形成了三个高密度分布区:豫中平顶山、豫西北安阳鹤壁和豫南信阳;(2)河流水系、道路交通通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河南
我国人均耕地少,虽然调动了化肥、农药、优良品种、灌溉等一切生产要素生产粮食,依然满足不了庞大人口的食物需求,进口量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化还未完成,未来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依然很大.然而,耕地后备资源枯竭,且我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绿化和生态恢复对耕地保护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更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正确道路.
期刊
快速城市化导致了大面积的城市扩张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随着城镇化发展到以城市群为主体的阶段,探讨城市群国土开发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区域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研究区,从投入、产出以及土地联系三个角度构建国土开发强度模型,通过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反映国土开发活动的生态效益,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普通最小二乘法以及空间回归模型对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国土开发强度呈现显著提升,土地开发活动的生态效益有略微下滑;(2)国土开
以鸢尾种子为试验材料,浸水处理后播种,计算发芽率.以实生苗为外植体,筛选其组织培养各阶段培养基配方,建立鸢尾组培快繁技术,为鸢尾类花卉资源保护利用奠定基础.
本研究以陕西省为研究区,从耕地的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三个角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的耕地多功能水平进行评价,并对2010年、2014年、2019年的耕地多功能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陕西省耕地多功能水平呈“W”形变化;各功能间的差值逐年减小且趋于稳定协同发展;各地市间的生产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均有稳步上升且差距缩小;影响陕西省各地耕地多功能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耕地生产功能相关因子方面,但各地区造成该结果的原因有所不同.研究结果揭示了2010
本文根据2008-2019年我国西南地区旅游业的面板数据,对西南地区旅游业的产业集聚水平用区位熵这一指标进行测度,在区位熵计算地区产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实证分析西南地区旅游业经济增长对旅游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选取的统计期间内,从旅游业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经济增长以及旅游业规模经济对其产业集聚效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作用,财政支出指标对其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为探讨2010—2017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32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找出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全国看,三产比重和地价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土地供应,经济增长则促进了土地供应.从区域看,除西部外,经济增长对扩大供应具有普遍意义,居民收入的提高并未扩大中部与东北的土地供应,但扩大了西部的土地供应.提高三产比重能够减少中部、西部的土地供应;城镇化对东部、中部的土地供应影响显著,但作用方向相反;工业发展、地价上涨仅分别在东部、西部起作用,其中后者起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调整产
本文以武汉沙湖水体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支撑,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数据与实测水质数据,根据各波段反射率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了遥感影像数据的适宜波段,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适合沙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反演结果表明,以第4波段建立的多项式回归反演模型效果较好,其平均误差为7.28%,Landsat 8影像数据能有效用于沙湖叶绿素a浓度的监测,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形态,并显示沙湖西北角(新生路泵站)污染相对严重,与沙湖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因此将Landsat 8影像数据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