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甲硝唑缓释药膜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来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制一种局部吸收较好的复方甲硝唑缓释药膜。方法 :4 0例典型牙周病人分为 2组 ,一组po甲硝唑0 .2g ,另一组在牙周袋内插入缓释药膜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龈沟中药物浓度。结果 :复方甲硝唑缓释药膜的用量是片剂的 1 / 2 0 0 ,而龈沟中的药物浓度是片剂的 60倍。在促渗透剂的联合作用下 ,吸收明显增强。结论 :复方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 ,局部用药优于全身用药。 Objective: To develop a good local absorption of compound metronidazole sustained-release membrane.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typical periodontal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metronidazole 0.2 g, the other group in the periodontal pocket inserted into the release film, using UV spectrophotometry Determination of drug concentration in the gingival sulcus . Results: The dosage of compound metronidazole sustained-release film was 1/2 0 0 of the tablet, while the drug concentration in gingival sulcus was 60 times of the tablet. In the combined effect of promoting penetrant, the absorption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onclusion: Compound metronidazole sustained-release film for periodontitis is superior to systemic drug in local application.
其他文献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慢性肝病782例,年龄16岁~84岁,男614例,女168例.按’95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诊断标准[1],慢性肝炎442例,其中轻度153例,中度227例,重度62例;肝炎肝硬变300例;原发性肝癌(诊断按1977年全国肝癌协作... 1 Materi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的改善,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绿化除了能够调节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同时还能够为现代城市
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个突发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在安全事故中存在的一些人为因素并对此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目的:观察芪灵胶囊对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标记靶细胞释放法,以杀伤率和抑制率为测定指标;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以血清干扰素(IFN)效价为测定指标。结果:芪灵胶囊体外可不同
讨论了测定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这种新型路面材料性能特点的实验方法,推荐了合适的混合料加料顺序及进一步修正的马歇尔实验测试方法.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measuri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简要介绍了单基站原理,阐述了单基站在电力集团的建立、单基站的系统测试以及注意事项等,论述了单基站在电力线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网络RTK作业半径、精度分析等情况以及建立、推广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IL2联合体内诱导凋亡产生抗瘤作用机理,为应用TIL治疗肺癌提供依据。方法:从Lewis肺癌(LLC)瘤体中分离提取TIL,在含1000U/mlIL2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后,与LLC细胞以10∶1接种于C57BL/6小鼠腋下,每
目的:了解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胰岛素对大鼠肝门阻断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T3及胰岛素治疗常温下肝门阻断的大鼠模型,观察动物肝组织腺苷含量及存活率.结果:T3组
目的:利用金黄地鼠颊癌模型,探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处理地鼠颊粘膜,每周3次,3、6、9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处理。利用抗PCNA单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慢性HCV感染者66例,慢性HBV感染者37例和正常对照39例的血清抗GOR抗体(抗GOR)、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