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母亲的心愿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ren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住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镇东风村的胡宝华,虽说是个普通村民,但熟悉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为了却母亲心愿付出的拳拳孝心。
  胡宝华的母亲陈凤英(原名黄青菊),1917年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吕王徐湾一个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时期,刚满12岁的黄青菊在家乡参加了革命。1933年,黄青菊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区苏维埃政府妇女主任,后参加红军。
  1935年10月,一次反“围剿”激战中,敌强我弱,红军顽强拼杀直至弹尽粮绝,包括黄青菊在内的10多位指战员被敌围捕,被关押到国民党河南宣化军人监狱,受尽折磨,但没有一人妥协投降。一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黄青菊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逃离监狱,寻找部队无望,便过着以讨饭为生、到处漂泊的日子。当流落到江西省九江县(今柴桑区)沙河街时,挨饿、受冻、生命垂危的黄青菊,经人介绍,与当地一名长工结为夫妻。为防止敌人迫害,黄青菊改名“陈凤英”。夫妻二人租田耕种,直至新中国成立。
  “文革”后期,有人跳出来,说陈凤英蹲过国民党监狱,能够出来,一定是叛徒,于是几次召开批斗会,强迫她交代叛徒“罪行”。“文革”结束以后,陈凤英心中不时泛起一定要弄清自己经历和身份的念头。看懂母亲心思的胡宝华,于1982年年初,带着母亲返回大悟县老家。没想到家门头上却悬挂着“红军烈士黄青菊”匾额。听人解释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青菊一直杳无音讯,当地政府以为她早已牺牲了,便评定其为烈士。这次重回故里,有人感慨地说她是“活着的红军烈士”,陈凤英听后,要求上级认定自己身份的想法更迫切了。
  为了却母亲的心愿,胡宝华带着家中養猪和其他农副业收入的1100多元现金,先后3次去湖北,从村到乡、到县,再到地区和省城,来来回回十余趟,为了省钱,他基本上是能徒步的就不坐车,有几次他是在候车室的椅子上过夜。他多次找知情人询问,到相关部门查阅档案,收集母亲的证明材料,然后向上级呈交报告。一次次报告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倔强的胡宝华仍不气馁,他四次奔赴武汉,终于找到湖北省委组织部一位领导同志,当面汇报了母亲的情况,领导同志当场表示,将与江西省委组织部联系,对陈凤英的有关材料进行核实,共同研究处理。1985年6月,江西省委组织部正式发文认定:陈凤英为“红军失散人员”。陈凤英夙愿终于得偿,胡宝华的孝心也得到回报。
  作为红军失散人员的陈凤英,早年就听说毛泽东、朱德等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打了许多胜仗,因此多年前就想到井冈山看看。对于母亲的这一心愿,胡宝华和爱心人士陈尚健共同商量后,在2017年春天映山红绽放的时候,陪同母亲登上井冈山,在革命烈士陵园,老人向长眠在这里的战友敬献了花圈。老人还参观了毛主席故居、红军被服厂、黄洋界哨所,激动不已。
  胡宝华说:“我母亲虽然年过百岁,身体还健康,这辈子她还没有去过北京,只要身体允许,我下一步打算背她到北京去看看。”
其他文献
盛夏的夜晚,我喜欢在装有空调的书房里,伴随着台灯泻下的柔和灯光,手捧名著,神游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到十分惬意。读书休憩之余,我总会忆起40多年前盛夏苦读的情景。  1969年,我被下放到浙北农村。第一年的夏天,正逢抢收抢种季节,白天面对黑土,背朝青天,虽说辛苦,但我并不感到寂寞,到了晚上难免觉得空虚无聊。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精神食粮非常匮乏。除了整天怀揣那本“红宝书”外,其他的就是满天飞的“大批判”文
期刊
但丁曾经说:“爱是美德的种子。”这句话,在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万龙山乡华云学校八年级学生刘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不管人们什么时候遇到刘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灿烂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大家都说他嘴甜,像抹了蜜一样;更让人惊讶的莫过于他的举动——他总是小跑着。小跑着上学,小跑着放学,甚至连上厕所,都是小跑着。他忙着干吗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进了刘桐的家。了解到的情况令人惊叹!  
期刊
近几年,老妻喜欢摄影,两年来大概玩坏了三台相机,连我那台都贡献给了她,不到一年就“功成身退”。  不管是外出郊游还是在植物园散步,老妻包里总带着相机,随看随拍,一些在我看来没什么特别的景致,她也会认真留影记录,好像变成了摄影记者或田野调查者。  老妻最常拍的是花花草草,一朵小花可以从不同距离或角度连拍好几张,怪不得相机通常用不到一年就出状况。不过,老妻最喜欢拍的是影子,所以我戏称她是“影”迷。任何
期刊
“喜欢平淡生活,喜欢与你相守。”爷爷在屋里,对着奶奶感叹。爷爷上过学,当过村干部,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奶奶称赞道:“说得好,平淡好。”“这么多年,我没有大富大贵,一直是平淡过来的,现在日子好过了,身体健康,我知足了。”爷爷的话带有总结性。  这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两人今年都75岁了。年龄大了,爺爷的感叹也多了起来,奶奶有时会争辩几句,但最终往往以爷爷的“屈服”而结束。“平淡相守”是爷爷说得最多的话。
期刊
有这样一位开国将军,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时期担任过军队、军事院校的多种职务,既是一位驰骋沙场英勇善战的勇士,又是一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更是一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学颇有研究的专家,他就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顾问蒋润观。1955年,他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他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追求光明奔延安 
期刊
母亲60多岁了,她经常在视频里和外甥女用普通话聊天,惹得我们哈哈大笑。不过,她对普通话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的确让我们佩服。  外甥女出生后就由母亲一手带到3岁,在母亲的教导下说得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后来,外甥女离开母亲去了外地,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她,如今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发音吐字非常清楚。  几年前,母亲用四川方言和外甥女聊天,外甥女一脸懵懂,表示“听不懂”。母亲只得反反复复地说,想让外甥女明白她
期刊
宁可赤脚在沙土路上步行,也舍不得穿那双可以说是低档次的新塑胶凉鞋。此事现今听来似乎觉得不可思议,但的确是我老伴当年亲历的一件事。  1969年,老伴当时还是一个15岁的姑娘。她娘家在江西省安义县的一个穷山村,因为姐姐已出嫁,两个弟弟年幼,父母要下田地忙农活,再加上家境贫寒,只读了三年小学的她便在家砍柴、挑肥,做一切力所能及的家务。  她有个姑妈,自小作为童养媳嫁在江西省新建县(今南昌市新建区)乐化
期刊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自老妈读过木心的《从前慢》后,就一直想要找寻一种“慢”生活节奏。尤其是她退休之后,这种欲望就更加强烈了。  老妈喜欢种植植物,家里的阳台、窗边都被老妈当作了种植物的平台。我细数下来,竟有茉莉、山茶、富贵竹、含羞草等数十种植物,家里都快成“植物王国”了。家人都
期刊
1992年,我不幸罹患肠癌并动了手术,紧接着就是药物化疗,前后有整整五年时间。因化疗的药物作用及身体不良反应,我吃不下飯,睡不好觉,连喝口水都想呕吐,根本无任何食欲。那段时间,我非但不想吃,不愿喝,就连家人问一句“想吃什么”,我都会火冒三丈。  人们常说,老伴老伴,老来为伴。在我化疗的关键时期,我的老伴确确实实显示出了老伴的作用。  大抵性格使然,我这个人从来不爱管事。在家里除了我不得不干的体力活
期刊
雨织如帘,梅湖苍茫。涉水穿过那座石桥,前方的青云谱不动声色地守候于湖畔,粉墙斑斑,香樟青青。檐下躲雨的游人,默默看雨落寂寞院中。在这样的天气,来拜谒一位明末清初的文化人,大家竟然满心欢喜,或许,都是对八大山人浸透敬意的人。  雨,奋力击打着满目的古树,仿佛大师醉中泼墨。树下,安静地卧着八大山人之墓。有人眼尖:碑是新立的。我淡然一笑,无论是真墓,还是衣冠冢,不过是一点念想罢了。  一团团雨雾弥散,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