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势、借势、乘势:智媒时代主持人转型三重“势”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媒时代,人工智能主持人、嘉宾主持人的出现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传媒新势头,这对传统主持行业创作活动产生了环境威胁.面对新形势,传统型主持人须观时代巨变之势,树立智能、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借行业革新之势,对自身进行角色变革与解构,构建多元的职业形象;乘媒介融合之势,扎根于传统的大屏时代,在小屏中抽枝发芽,增强自身底蕴,成长为参天大树.
其他文献
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主体的认知和成长既离不开主体自身,也离不开主体的对应物——他者.同时,他将“他者”区分为想象界“小他者”和象征界“大他者”.主体只有在与他者的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具有社会功能的人,同时主体是他者的他者.口碑不俗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主人公吉塔和巴比塔通过与他者小新娘、父亲以及大他者——传统习俗、女性社会地位的激烈碰撞和冲突,蜕变为摔跤冠军,最终完成了自我认同和自我成长.
《中国唱诗班》自开播以来获得连连好评,堪称中国动画新风向.从艺术形式、传统生活方式和中国精神三个方面,《中国唱诗班》体现出了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使观众在水墨山水、工笔人物中感受中国艺术形式的显现,在民风民俗、衣食住行中生发出对生活审美化的向往,在温婉含蓄、安贫乐道的情感体验中展开对中国情感的追思.以《中国唱诗班》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巧妙地传播了中华文化,实现了传统和时代的碰撞,掀起动画中国风的热潮,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好久不见,武汉》没有宏大的叙事手笔,没有刻意的悲痛渲染,没有贯穿到底的传统故事线,而是以年轻化的视角,借用有逻辑的镜头组接来呈现出九省通衢的武汉在经历疫情之时和复苏之际的媒介记忆.导演竹内亮的全程参与也更加真实完整而又富有张力地展现了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该片让观看者意识到经历创伤后的复盘与反思才是重点,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也会抚平内心的伤痕,伤痛与希望并存的媒介记忆也可以被正确呈现.
近年来,国产青春题材电影突破同质化的桎梏,以《少年的你》《过春天》等影片为代表,重新回归现实主义的表达,聚焦青少年群体在青春时期遇到的家庭、校园等方面的困境和难题.在创作上,该类电影运用牢笼意象表现青少年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问题,并在家庭建构和性别组成的表现上呈现出新的方式.这些成功的青春题材电影用孤独、叛逆、执着、奋斗等笔墨去展现青春的印记,在题材、深度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碎片化时代,手机移动端的盛行促进了竖屏短片的发展.其中,竖屏微纪录片凭借其“平深快”的特点带来了视听传播上的新变革.作为传统与当代纪实类影片相碰撞的产物,竖屏微纪录片带给受众更低的欣赏门槛、更沉浸的体验,也更契合受众对相关内容的需求,但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画幅、时长、题材选择的限制.创作者为了迎合自己的受众,就必须对已有的视频制作理念进行相应的创新,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视频画面,也要在拍摄和后期剪辑过程中把握好静态化与动态化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