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祖交解读《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经中央批准,《姜春云调研文集》已于今年初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调研文集》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并有多篇书评和推介文章,包括多位省部级领导同志的读后感在《人民日报》等相关报刊陆续发表。鉴于姜春云同志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曾长期分管林业工作,其《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不仅对于当时的林业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对于今日我国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刊记者特别约请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黎祖交教授,专门就《调研文集》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调研文集》是姜春云同志研究与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
  记者:黎教授,今年初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姜春云调研文集》,您对此有何评价?
  黎祖交:《姜春云调研文集》是姜春云同志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在山东担任领导工作期间的历史记录,是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并进行概括、升华形成的理论观点、工作思路及指导意见的集中反映。《文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高屋建瓴,见解深刻,尤其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包括林业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记者:我们知道,《姜春云调研文集》共有6卷,可谓洋洋大观。而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集体中,除了为推进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做出过巨大贡献、深受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戴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杰出领袖人物出版过多卷本《选集》、《文选》外,还很少看到这样的情况。您对此有何看法?
  黎祖交:首先,我们要看到,《姜春云调研文集》是“调研文集”,其凸显的是“调研”,这同通常我们看到的一些领袖人物的《×××选集》、《×××文选》其含义或意义是不一样的,两者不具有可比性,我们不要将其相提并论。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集体中,除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杰出领袖人物外,还有一批分管党和国家不同工作领域的卓越领导者。他们在以自己的出色工作为所分管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还勤于调研,勤于思索、勤于笔耕,撰写和出版了对于相关领域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著述。姜春云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分管我国农业、林业、水利等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卓越领导者,《姜春云调研文集》就是这样一部凝集着姜春云同志对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方面,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的重要著述。因此,我对于《姜春云调研文集》的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姜春云调研文集》同其他曾经分管党和国家不同工作领域的卓越领导者的著述一样,虽然不能同领袖人物的著作相提并论,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关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著述也纷纷涌现。《姜春云调研文集》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您有何看法?
  黎祖交: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著述纷纷涌现,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恕我直言,其中真正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既具战略性又具理论性、既具现实性又具前瞻性的著述并不多见。《姜春云调研文集》则是姜春云同志继主编《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之后奉献给读者的又一部令人瞩目的著作。
  
  《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的编排是由林业的特点决定的
  记者:您作为林业工作者,更为关注《调研文集》中的哪些内容?
  黎祖交:作为林业工作者,我更为关注《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在我看来,在大力推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今天,重温姜春云同志在任党和国家分管林业建设的领导工作时形成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将使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姜春云同志为推动我国林业发展所倾注的智慧和心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姜春云同志有关林业建设的许多深刻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记者:据我所知,《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并没有单独成卷。这是为什么?
  黎祖交:《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确实没有单独成卷,而是集中在“农业农村农民卷”的造林绿化篇和“生态文明与人类发展卷”的再造秀美山川篇中。此外,在“农业农村农民卷”的水土保持篇、科技兴农篇、扶贫开发篇和“生态文明与人类发展卷”中的生态演变历史篇、生态治理成就篇、生态危机表象篇、生态治理目标任务篇、生态治理战略构想篇、生态治理举措篇、生态文明教育篇以及“民主与法制建设卷”中的环境法制篇等篇中也多有论述。
  我认为,《调研文集》做这样的编排,是由我国林业所固有的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林业作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重要的种植业和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是第一次产业即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发展农业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乃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已被赋予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已被赋予基础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已被赋予重要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已被赋予特殊地位,承担者加强生态治理,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于林业的这些特点,姜春云同志显然有着准确、全面和系统的把握,因此在相关篇章中都有深刻的论述。
  
  《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记者:在您看来,《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黎祖交:在我看来,《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立足的战略性。无论是对全国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还是对具体林业重点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姜春云同志总是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看问题。如对造林绿化,他多次强调,这是一项“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伟大事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各级各行各业都要真正把造林绿化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来抓”;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他特别指出,这是“一项跨世纪的林业生态工程”,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国家和‘三北’地区发展战略的高度,认清这一工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他明确提出“要引导干部群众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为子孙后代造福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迅速行动起来,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斗争中去”;对通过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川,他认为,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泽子孙的千秋伟业和德政工程”,“全社会、各地、各级、各行各业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参与”,“13亿中国人民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历史上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将是特大的人间奇迹,不仅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对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也将是巨大的贡献。”
  二是论述的系统性。姜春云同志关于林业建设的论述虽然没有单独成卷出版,但是这并不影响其论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通过认真研读《调研文集》中的一篇篇相关文章后,我发现关于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关于林业建设的方针、关于林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关于林业的政策与法制建设等林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以及关于造林绿化、关于林业生态建设、关于林业产业发展、关于林业重点工程、关于防沙治沙、关于自然保护区建设、关于山区综合开发等林业建设的各个领域,《调研文集》中都有完整而系统的表述。我相信,每一个林业工作者以及每一个关心林业建设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三是观念的创新性。重在客观规律探讨、贵在观念理论创新,是姜春云同志关于林业建设的论述不同于一般性领导讲话和工作指示的显著特点,也是我从《调研文集》中获益最多之处。如对于造林绿化的重要性,他从理论上做出如下论证:“如果没有造林绿化,就不会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而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也就不会有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性,他从理论上提出如下依据:“三北”地区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绿色屏障的庇护,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建设就是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为农牧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在《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文中,他更是从森林孕育了人类文明、森林为人类农耕文明提供了保障、森林的盛衰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等多个方面充分论证了森林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并警示今人:“在新世纪发轫的今天,我们切不可盲目地沉溺于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自我陶醉之中,因为今天的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森林、牺牲那十分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为代价的。如果我们再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应有的对策,那么恩格斯曾警告过的‘美索布达米亚式的报复’还会在今天重演,失去绿色盾牌的地球孤舟在茫茫宇宙中将更加孤独和无助。”在我看来,正是姜春云同志对森林功能的这种深刻认识引发或激发、促成了他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进而升华、形成了他关于我国林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四是厚重的历史性。站在历史的长河纵观我国乃至世界林业发展的源流与历程,努力寻求人类文明与森林演变“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内在规律,认真总结人类在推进林业发展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将其作为确定应对方略的重要依据,这种厚重的历史感及蕴含其中的崇高的使命感是姜春云同志关于林业建设的论述在我心中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记,也是其论述本身具有重要实践与理论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文中,他写道:“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孤舟的绿色盾牌。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维系着脆弱的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回顾人类的文明进程,不难发现,森林的繁茂曾为人类文明带来光明,森林的衰亡亦曾把人类文明推向黑暗”。在《人类到了善待大自然的时候了》一文中,他又写道:“曾几何时,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因自然生态良好、林木葱茏、水草丰美、资源富饶而农牧业兴旺,产生了闻名中外、灿烂辉煌的黄河文明,成为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流光转瞬千载,却因那里的林木破坏、草原衰退、生态恶化、荒漠化日益严重,黄河文明则逐渐暗淡失色,风光不再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地中海文明、古印度哈拉巴文明和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其辉煌灿烂都曾相继显赫于世,为世人所敬羡,可是又有哪一个不是因为自然生态的剧烈恶化而衰落、消亡,甚至最终淹没在沙海之中或黄土之下的呢?!”正是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这种痛心疾首的深刻反思,他在《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一文中大声疾呼:“当人类走出森林,涉过大河,完成了农业文明并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类的文明进程切不可再度远离森林,而是应当寻求回归,重建被人类肆意破坏几近失衡的绿色文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
  五是现实的针对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的放矢、不尚空谈,是姜春云同志的一贯作风。作为时任党和国家主管林业工作的领导,他关于林业建设的论述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在《再造山川秀美的华夏大地》(一)、(二)(三)、《动员各方面力量实行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需要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开创全民搞绿化全社会办林业的新局面》等许多文章中都有明确的表述。如在《再造山川秀美的华夏大地》(二)中,他就针对各地缺乏生态环境治理总体规划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各省(区、市)、地(市)、县,都要根据总书记、总理的批示和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好治理山河的总体规划。如何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何时有明显的改观,何时实现山川秀美,要有总体构想,又要有年度计划,提出清晰的治理路子和政策措施。要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领导成员分包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人人肩上有担子,项项工程有人抓。”时至今日,许多当年曾亲自聆听过姜春云同志讲话或曾陪同姜春云同志考察调研的老同志,一提起来都情不自禁地赞赏有加,足见其务实风格之感人至深。
  
  《调研文集》“再造秀美山川篇”有五个重要观点值得深刻领会认真记取
  记者:在《调研文集》“生态文明与人类发展卷”的“再造秀美山川篇”中,有一组涉及林业建设的文章特别引人注目,包括《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和《再造山川秀美的华夏大地》(一)、(二)、(三)等,其中的《调查报告》还附有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同志的批示。您对这组文章有何评价?
  黎祖交:这组文章确实特别引人注目。其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这一组文章的篇名虽然都没有出现“林业”字样,却贯穿着“植树造林,绿化荒漠,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主题;二是因为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姜春云同志的《调查报告》所作的重要批示,在我国林业发展历程中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您能否从林业的角度谈谈这组文章中有哪些观点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刻领会、认真记取?
  黎祖交:从林业的视角重读这组文章,我感到其中有以下五个重要观点特别值得深刻领会、认真记取。
  一是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基于对陕北地区过去“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和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固沙治沙,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明确提出:“生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是经济、特别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人类发展的生命线”,“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生态环境好,经济和文化就会繁荣兴盛: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必然受到严重制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断言:“要在黄土高原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决不能再走破坏生态、掠夺自然资源、追求短期效益的老路子了,必须走恢复优化生态、建设生态农业的新路子”。
  二是在增强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上,基于“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林是陆地生态主体”,“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的认识,提出:“加紧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已经成为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极其紧迫的战略任务,成为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这不仅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而且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当代人的生产生活,而且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幸福。”
  三是在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乃至整个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子上,基于“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人们把单纯向大自然索取作为维持生存的唯一选择,进行掠夺式开发”,结果“陷入恶性循环”以及“对自然生态多一分破坏,会带来加倍的灾难;而多一分保护,则会得到几倍的财富”的认识,提出:治理水土流失乃至整个生态环境“首先必须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指导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由掠夺资源转变为培育资源”,“由片面追求短期效益、掠夺自然资源,转变为恢复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决不能再走掠夺资源、破坏生态的老路子,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走培育资源、优化生态、促进发展的新路子”。对此,江泽民同志在批示中说得更加明确,就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上,基于“治理荒漠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制定科学周密的总体规划”的认识,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目标,其中明确提出:林业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从现在起,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新增森林面积4.3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7%左右”,中期目标是“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远期目标是“到下个世纪中叶,全国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
  五是在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顺利实施的重大举措上,基于“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尤其是林业工程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认识,提出:“切实加强现有林木植被的保护”,“特别要保护好天然林”,“对正在实施的‘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防治荒漠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等十大林业生态工程,要继续抓紧抓好,加快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同时要考虑在十大工程的基础上,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和重点风沙区治理为重点,进一步规划建设大型的、综合的、跨流域、跨省区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加以实施。争取用5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在整个国土上形成带网片结合、纵横交错、相互联接、结构合理的森林植被体系,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有根本性的改观。”今天,当我们回顾当年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八五批示”对我国林业建设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重要文件颁布以来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和长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时,重温姜春云同志的上述论述,感到格外亲切。
  
  《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对于今日林业发展有六点重要启示
  记者:《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大多为姜春云同志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所著。您认为重读这些论述对于今天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启示?
  黎祖交: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正是我国林业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时期。这期间我国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源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源于全国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与作为中央分管林业工作的姜春云同志分不开。今天,我国林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已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林业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那个时期所无法比拟的。但是,事物的发展是作为过程而展开的。今天的中国林业是由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林业延续发展而来的。《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的论述,既是那个时期我国林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结,也为今天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有哪些启示?
  黎祖交: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六点启示:
  一是要把林业置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合理定位。林业的合理定位是林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仅仅把林业视为木材生产行业,到改革开放后逐步把林业视为“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的行业,再到新世纪初把林业视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再到近年来又提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要赋予林业以特殊地位”,总的说是经历了一个对林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林业的定位日趋合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这是主流),也有过值得记取的教训。正是这些历史的经验教训教育了我们:要把林业置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进行合理定位。什么时候这样做了,我国的林业建设就得以又好又快发展;什么时候没有这样做,我国的林业建设就遭受挫折和失败。
  二是在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同时要大力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强调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恰恰相反,只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才能更好地体现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此,姜春云同志指出:“积极调整林业结构,培育林业支柱产业,构筑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带动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质量、效益的提高,是林业面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在姜春云同志看来,这样的林业产业体系,应该是“‘龙头’作用突出、产业层次分明、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构筑这样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基本途径,应该是“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按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择优扶强的原则,以资本为纽带对林业企业进行重组”。今天,我国蓬勃发展的林业产业无论其组织结构、产业规模,还是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都远非当年所能比拟。但是,人们仍不难从中看到姜春云同志这些论述所折射出的理性智慧的光芒。
  三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长期以来,政企合一、企事合一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及经营主体责权利分离的状况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姜春云同志提出“要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切实加大林业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步伐。”“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即:“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思维定式,突破单一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生产的产业结构,突破单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突破单一的组织经营方式和单一的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鉴于我国林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至今仍未彻底消除,我认为,姜春云同志的这些论述对于我国林业目前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包括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等,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四是建立林业政策与法律体系是保护和发展林业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保障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政策扶持体系”是姜春云同志多次强调的重要课题。为此,他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财政根据事权财权划分,在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中发挥主导作用”,“公益林业建设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原则,由政府调控和协调资金投入”,“对于商品林业要逐步推向市场,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保护下,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入,并实行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经营”。与此同时,姜春云同志还特别强调要“依法治林”,“要从立法、执法监督和法制教育入手,加大林业法制建设力度”,“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林业发展需求的法律保障体系。”尤其对《森林法》的修订实施和对《防沙治沙法》的制定实施,姜春云同志更是倾注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表明,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法律体系对于我国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五是加快发展林业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姜春云同志指出:“林业同其他行业相比,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林的方针,把整个林业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在林业系统掀起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的热潮,来一次新的林业科技革命,依靠科学技术把林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加快资源培育、加强森林保护、强化林业管理、发展绿色产业等方面,都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为此,他特别强调“紧紧抓住林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并说“一些关键性的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并大面积推广,就能带来林业生产力的一次飞跃”,还说“在国家‘攀登计划’等高科技研究方面,林业应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林业面向21世纪科技储备的需要”。如此等等,无疑都值得我们林业工作者,尤其是林业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借鉴。
  六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姜春云同志指出:“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从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把造林绿化的责任承担起来,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集中精力抓,几套班子合力抓”,“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各级领导同志对造林绿化要实行实实在在的领导,做到有部署,有检查,重在落实,解决实际问题”,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做到‘为官一任,绿化一方,造福一方’。”如今,姜春云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任期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我国的林业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组织保障。回顾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相信每位林业工作者对姜春云同志总结的这一重要经验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并希望能够将这一任期目标责任制长期坚持下去。
  
  《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的主旨是构筑绿色长城造福中华民族
  记者:1996年9月,姜春云同志在“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总结表彰暨实施三期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把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称为“构筑祖国绿色长城”,您对此有何评价?您认为“祖国绿色长城”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黎祖交:姜春云同志的这种说法是一个十分形象、贴切而且寓意深刻的比喻。我理解,姜春云同志之所以做这样的比喻,是基于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姜春云同志看来,“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工程”,“对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我国中西部经济均衡发展,促进‘三北’地区繁荣昌盛和社会稳定,以及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事实上,姜春云同志的这一形象比喻既是他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也是他对这一“祖国绿色长城”的诸多屏障功能和作用做出的一个全面准确的经典表述。
  记者:您说到“祖国绿色长城”的诸多屏障功能和作用,能否再说得明白点?时至今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已经开展30多年,其诸多屏障功能和作用发挥得如何?
  黎祖交:应该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30多年来,其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作为加快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经济屏障、作为促进区域社会繁荣与和谐稳定的社会屏障以及作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国防屏障的巨大作用,已经并将继续向世人表明它无愧于“祖国绿色长城”的称号;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得到国人的普遍好评,还受到世界舆论的高度赞扬。
  记者:您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个缩影。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的林业建设也是在构筑一个遍布全国的,其生态屏障、经济屏障、社会屏障和国防屏障等多种屏障功能兼具的绿色长城?
  黎祖交:是的,我是这样说过,也是这样认为的。
  记者:那么,您认为《姜春云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所有论述的主旨是什么?
  黎祖交:《姜春云调研文集》中有关林业建设所有论述的主旨就是为了构筑这样一个覆盖全国范围、造福整个中华民族的绿色长城。
  记者:我知道,您前些日子曾经在《中国绿色时报》发表过一篇《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的读后感,其篇名就是《构筑绿色长城 造福中华民族》。您为什么用这两句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篇名?
  黎祖交:这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两句话既集中体现了《姜春云调研文集》有关林业建设论述的主旨,也集中体现了姜春云同志以及我们每一位林业工作者乃至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土贝母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对比色法测定土贝母总皂苷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考查以及正交试验,优化比色条件,确定最佳测定方法。结果:土贝母总皂苷的最佳测定条件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以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它结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威胁着人类健康。检测梅毒IgM抗体技术已逐渐在医院中开展,且IgM抗体是梅毒传染性的指标,只要有活的
2018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继续沿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思路,发挥人民日报的权威优势和新媒体的特长,准确、生动地报道了两会盛况。为创新讲好两会故事,人民日报在策划、内容
北京某大型连锁药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自从国内发现第一例甲型流感病例开始,口罩便供不应求,刚进一批货马上就卖完了,上次口罩卖脱销还是2003年非典的时候,销量同样上升的还有体温计。尽管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很多场合都进行了科普:普通口罩并不能预防甲型流感。但人们还是坚持有胜于无,口罩当道已然势不可挡。    白色保护伞    马可·波罗做着黄
《雷神3:诸神黄昏》是继漫威超级英雄驰骋欧洲战场后建构的又一章美国神话。在视觉文化大肆传播的时代,电影的视觉奇观正在画面表达中占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雷神3: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可分为HHV-6A和HHV-6B两亚型,HHV-6B可引起临床上常见的婴幼儿急疹,表现为持续的高热、热退后的皮疹,较HHV-6A感染更为常见。
初识张洪波的人一定不会将他和一家大型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联系在一起。他随意的装束,有些诙谐的表情让人总有一种平民先锋的感觉。但在随后的接触中,听着他犀利的言辞、智慧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宫颈癌早期筛选的检测标记物主要有人乳头状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PV-DNA)和pl6INK4a,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5],因此选择新
“吉林森工·金桥地板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和“奥克斯空调·中国绿色宝贝”推选阶段火热进行中,赵南起、贾治邦、李冰冰、赵普、刘劲等进入候选名单……    近日,“吉林森工·金桥地板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和“奥克斯空调·中国绿色宝贝”评选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网、绿色中国杂志社、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中心共同主办。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