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在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临床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4年内外伤所致脊髓损伤的患者共16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其是否行康复治疗分为康复组(92例)和对照组(68例),康复组又依据是否早期康复分为两组,记录并比较患者的痉挛发生率、缓解率等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康复组患者的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康复组内早期康复组的痉挛发生率又明显低于晚期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康复组的痉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康复组的痉挛缓解率为94.6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康复治疗对于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发生有卓著疗效,且建议早期康复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关键字】早期康复;脊髓损伤;痉挛发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32-02
  随着工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增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同时脊髓损伤又以无特效治疗、瘫痪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而困扰临床医师,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痉挛,有研究表明其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7%[2],而受伤后一年又为其高发病期。轻度痉挛对维持身体姿势有帮助,但严重痉挛常可导致患者身体酸胀疼痛、关节挛缩、畸形,并增加异位骨化和骨折的发生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康复治疗效果[3]。所以控制痉挛发生率,缓解痉挛程度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极为重要。我院在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计263例,所有患者在确切外伤史的基础上,存在肢体运动及(或)感觉障碍,并由MRI明确了脊髓损伤的诊断;如合并痉挛的患者需符合痉挛的诊断,即存在速度依赖的肌张力亢进、腱反射亢进或阵发性痉挛等症状,且Ashworth 痉挛量表评级在1 级及以上,痉挛综合量表总分在7 分及以上。所有患者需排除以下:①圆锥或马尾受伤的病例②研究结束时病程不满3月者或仍处于脊髓休克患者③存在脑卒中等可导致痉挛的疾病④有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检查及康复评定患者。最后入选的病例共计160例,其中65例患者发生痉挛;男性122例,女性38例,年龄在19至65岁之间,平均为34.6±8.13岁。以上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伤后手术、手术时间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病例分组
  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按照其是否行康复治疗分为:病程中有康复治疗者归入康复组,病程中无康复治疗者则归入对照组;而康复组内又依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分为:伤后1月内行康复治疗者归入早期康复组,康复治疗在伤后1月后至3月内者归入晚期康复组。
  2.2 评价标准[4]
  本研究使用 ASIA 残损分级法确定脊髓损伤的损伤程度;使用改良的Ashworth 痉挛量表及痉挛综合量表对确诊有痉挛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评级,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1月、2月、3月的评定结果。治疗3月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显效为Ashworth评分得分降低2级以上,有效为评分降低1级,无效为评级无降级。分别计算各组的痉挛发生率及缓解率,其中缓解率为显效加有效例数之和与总数之比。
  2.3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的痉挛发生率及缓解率,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在伤后多丧失了自主运动的控制能力,出现异常的姿势、平衡障碍和运动困难,严重阻碍了患者日常活动的进行,甚至部分患者完全丧失了运动能力瘫痪在床;或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痉挛、尿路感染、脊髓损伤后疼痛等,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痉挛作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成为了脊髓损伤患者二次入院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对脊髓损伤后痉挛的发病机制存在争议,但大部分研究表明其主要在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中枢对于脊髓反射弧的抑制作用减少,且其产生与损伤平面、手术时间、治疗方法等关系甚大。有研究表明康复治疗的介入与否是痉挛发生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5],本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痉挛发生率较未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
  我院在给予运动训练、神经生长因子、减重步行训练、持续牵张训练、电磁刺激、水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后,发现康复组内患者的缓解程度不同,特别是伤后1月即开始康复治疗的患者缓解率较高且痉挛的缓解程度也较高。就此将康复组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晚期康复组,通过比较发现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的痉挛缓解率为94.64%,显著高于晚期康复治疗的86.11%和未行康复治疗的16.18%,这提示康复介入的时间也是痉挛发生的一个影响因素。概由早期康复治疗可缓解急性期脊髓的损伤,保持肌肉的活动和柔软度,刺激反射弧内运动神经细胞和感觉神经细胞。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对于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发生有卓著疗效,且我们提倡早期康复介入,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痉挛缓解率。
  参考文献:
  [1] 陈江华; 王成云; 刘先明,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 :46
  [2] 琚童君,早期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137-138
  [3] 李建军.综合康复学[M].北京:求实出版社,2009:164653
  [4] 朱毅,李凝,励建安,等.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针刺康复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0,8(12):1495
  [5] 黄杰,黄晓琳,陈勇等.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1):679-68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FeNO测定对指导COPD稳定期患者合理选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并减少治疗费用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
期刊
【摘要】目的觀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家属接受知识指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进行出院指导,而实验组患者由责任组长按照制定的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路径模式要求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并在患者出院第4周
期刊
目的了解本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流行现况,为病毒性腹泻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09年9月-2010年3月间就诊入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9.1-2014.1月5年间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01例,将患者分为A组(肾囊肿开放性手术组,n=35例)、B组(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n=66例)。比较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肠功能恢复时间(d)、自行活动时间(d)、住院天数(d)、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月囊肿治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
期刊
小儿脑瘫(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病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小儿脑瘫治疗难度大、见效慢.近年
【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因过敏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性异常增高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在哮喘发病中发现不少哮喘患者发作时与情绪变化、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心理越紧张的患者发病越明显,症状也较重;反之,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
期刊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能够有效杀灭细菌,对真菌、病毒、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研究证实,
[目的]评价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鹅足肌腱炎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访2013年3月~2015年4月至本科门诊治疗的膝关节鹅足肌腱炎患者174例.按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