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质量技术分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与零件的加工质量、产品的装配质量密切相关,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它包括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方面。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几何形状;工艺系统;误差
  一、机械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義及内容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称为加工误差。加工精度在数值上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零件的几何参数包括几何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故加工精度包括:(1)尺寸精度。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2)几何形状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3)相互位置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零件各差来表示的要求和允许用专门的符明。
  在相同中的各种因对准确和完足产品的工加工方法,的生产条件下所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由于加工素的影响,其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不会绝全一致,总是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同时,从满作要求的公差范围的前提下,要采取合理的 经济 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2、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机械加工中,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原始误差。这些原始误差,一部分与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状态有关,一部分与切削过程有关。按照这些误差的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装夹误差以及工艺系统磨损所引起的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3)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4)工件的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3、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从误差是否被人们掌握来分,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凡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均已被掌握的,则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的数值是不变的。如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都是常值误差。变值系统误差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 规律 变化,可按线性变化,也可按非线性变化。如刀具在正常磨损时,其磨损值与时间成线性正比关系,它是线性变值系统误差;而刀具受热伸长,其伸长量和时间就是非线性变值系统误差。凡是没有被掌握误差规律的,则为随机误差。
  (2)静态误差、切削状态误差与动态误差。从误差是否与切削状态有关来分,可分为静态误差与切削状态误差。工艺系统在不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静态误差,如机床的几何精度和传动精度等。工艺系统在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切削状态误差,如机房;在切削时的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等。工艺系统在有振动的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1、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所产生的误差。通常,为了获得规定的加工表面,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实现准确的成形运动,机械加工中称为加工原理。理论上应采用理想的加工原理和完全准确的成形运动以获得精确的零件表面。但在实践中,完全精确的加工原理常常很难实现,有时加工效率很低;有时会使机床或刀具的结构极为复杂,制造困难;有时由于结构环节多,造成机床传动中的误差增加,或使机床刚度和制造精度很难保证。因此,采用近似的加工原理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以及 经济 性的有效工艺措施。
  例如,齿轮滚齿加工用的滚刀有两种原理误差,一是近似造型原理误差,即由于制造上的困难,采用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二是由于滚刀刀刃数有限,所切出的齿形实际上是一条折线而不是光滑的渐开线,但由此造成的齿形误差远比由滚刀制造和刃磨误差引起的齿形误差小得多,故忽略不计。又如模数铣刀成形铣削齿轮,模数相同而齿数不同的齿轮,齿形参数是不同的。理论上,同一模数,不同齿数的齿轮就要用相应的一把齿形刀具加工。实际上,为精简刀具数量,常用一把模数铣刀加工某一齿数范围的齿轮,也采用了近似刀刃轮廓。
  2、机床的几何误差
  (1)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概念。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所谓主轴的回转精度是指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漂移。
  理论上,主轴回转时,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即瞬时速度为零。实际上,由于主轴部件在加工、装配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和回转时的受力、受热等因素,使主轴在每一瞬时回转轴心线的空间位置处于变动状态,造成轴线漂移,也就是存在着回转误差。
  主轴的回转误差可分为三种基本情况:轴向窜动——瞬时回转轴线沿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轴向运动,如图l(a)所示。径向跳动——瞬时回转轴线始终平行于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径向运动,如图l(b)所示。角度摆动——瞬时回转轴线与平均回转轴线成一倾斜角度,交点位置固定不变的。
  (a)轴向窜动;(b)径向跳动;(c)角度摆动动,如图1 (c)所示。角度摆动主要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车外圆时,会产生锥形;镗孔时,将使孔呈椭圆形。实际上,主轴工作时,其回转运动误差常常是以上三种基本形式的合成运动造成的。
  (2)主轴回转运动误差的影响因素。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主轴轴颈的误差、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及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等。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轴颈和轴承孔的圆度误差和波度对主轴回转精度有直接影响,但对不同类型的机床其影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1]郑渝. 机械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D]. 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2]杨春雷,尹国会. 浅谈机械加工影响配合表面的原因及对策 [N]. 中华建筑报,2005年.
  [3]高原.不锈钢表面复合处理提高耐磨性的研究
  作者简介:胡鹏磊(1995-),河南省原阳县祝楼乡东胡庄人,郑州大学,2013级机械工程学院学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越来越大,供电企业面临的供电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设备是供电企业供电的保证,为了保证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开展有效地设备检修工作。无人值守是供电企业变电站运行的新型方式,这使得传统的计划检修方式无法适应新型的运行方式,由此就有了状态检修的应用,本文在阐述变电站设备传统计划检修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构建了无人值守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管理体系,并对这种体系运行的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重庆市西南大学网球运动项目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依据实际情况和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网球运动深受各大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越来越高,但由于我校的网球运动正处在发展阶段,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因素满足不了学生们参加网球运动的需求,根据调查我校网球运动的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乐观。本文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二沉池双周边传动虹吸刮泥机密封装置中,采用新型的开放式密封胶皮代替封闭式的O型密封圈密封,不仅解决了传统的O型密封圈老化磨损时不能更换,影响排泥浓度和出水质量问题,
摘 要:本文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研究网络资源库建设的设计理念、开发原则和方案,利用网络资源促进高职教学的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网络资源;共享  此文为市科技局课题2014JK47结题论文  一、专业建设中网络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2005年,省教育厅颁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已知的散射场数据重建二维非均匀有耗目标的复介电常数的迭代算法。连续采用外个方向的TM平面波照射目标,并分别采集目标区域外的散射场数据。本文利用矩量法将
摘 要:由于我国城市化前进的脚步快速向前,使得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更加提高,以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城市生活区不仅应该有适合四季观赏的植被,更加满足园林绿化项目中绿化苗木的栽植具备保护生态环境及满足城市可持续成长的要求。本文对我国绿化苗木栽植与管理在园林中相联技能做了主要阐述。  关键词:園林绿化;绿化苗木;栽植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中绿化苗木的栽植管理,它是一个比较繁琐却系统的项目,新的栽植技术固然重
针对气垫式流浆箱的总压和浆位之间存在严重耦合的情况,探讨使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PID神经元网络对其进行解耦控制。建立一个双输入双输出PID神经元网络控制系统,用粒子群算法
本刊讯(福伊特消息)福伊特最新推出的Dyna Layer帘式涂布机(图1)设计紧凑,与传统涂布机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它在运行时无需机器外壳的隔离和保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摘 要:文中浅析了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氨氮过程中,温度对纳氏试剂配制和贮存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纳氏试剂;氨氮;温度;影响因素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是目前国内外环境监测工作中普遍用以污染源监测和地表水例行监测的标准方法之一,该法技术成熟可信,具有操作简便、灵敏的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较多。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氨氮测定中应注意之处和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欧盟环境壁垒的成因    1.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工业的发展,全球生态环境却在日益恶化,这不仅造成生态失衡,也给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害。人们越来越感到,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拉开了环保时代的序幕;1987年东京会议中《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警告人们保护环境,不要把生态破坏的问题丢给下一代。自此,包括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