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困惑:每次考试下来,总有同一现象,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知识,到考试的时候有学生或者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却出现以前犯过的错误。一旦这样的问题出现,就会听到教师们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对语文学科不重视。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六年以来的从教感悟和经历,笔者认为:学生考试出现共同的问题不应该全在学生身上找原因,作为教学中主导者的教师能否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层面对自己进行一番深入的反思?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如何衡量,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给予了回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那么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此从五方面做了粗浅的探索。
   一、深入落实文本,而非浅尝辄止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加重,有部分学生开始把语文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平时对于语文学科的小考也不重视,更不用说看文学名著等课外书来提高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来落实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对每节课的充分利用又体现在哪呢?应该是尊重文本,落实文本。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语文课一改过去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语文课要不就是浮光掠影,带领学生走马观花,脱离对文本的解读,要不就是对上课素材的随意抓取,而把教材撇在一边。这种做法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因为有教师就认为,语文学科内容庞大,文本又不是考试的范畴,只有让学生多看、多听、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语文成绩自然就好了。但是,倘若随心所欲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程,急功近利地想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实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短视行为,如何使学生立足长远的发展?而且教师一旦有这样的意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就会无意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慢慢形成浮躁、浅尝辄止的治学态度,真正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就在一次次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的疏忽中流失掉了,无形中也就成了对语文课堂有效性实现的一大障碍。
   从文本方面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非常优秀的第一手资源。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历经无数教育界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亲身实践,层层筛选,不断更新而保留下来的经典篇目,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浓厚的人文气息,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思维品质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熏陶;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方面来讲,真正落实文本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把握文章重点,如何在繁杂的材料里筛选主要信息,如何用自己所学的课本知识迁移并解决课外知识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课堂教学中,应以教材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去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语感的形成必须是建立在踏踏实实的对文本的认真分析之上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如此,从文本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长年累月,坚持如是,学生就能够建构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从而渐渐掌握自己学习的“终南捷径”。
   二、评价多明辨,而非随意迎合
   语文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给予的评价是课堂有效性的另一至关点。在课改之前,教师多是用“不对”“错”等生硬干涩的词语来作为评价,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发言的信心和勇气;而在课改之后,我们的教师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取而代之的是“好的”“很好”“非常好”等评价。在尊重主体的今天,不少教育家提出了“赏识教育”的概念,所谓的“赏识”指的是对于学生,教师要多看到他们好的方面和长处,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但这决不等于不讲原则地一味讨好和迎合学生。当然它对激励学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从长远看,廉价的表扬是很害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在课堂回答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回答的差别,有对错之分,有质量之分,都给予学生相同的评价,好学生得不到鼓励,一般的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依然原地踏步走,错的依旧错,差的仍然差,而且还会养成学生信口开河、随便接嘴的不良习气,长此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只会越来越下滑。
   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说,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正确评价其实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许一些学生还没有想明白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点评便豁然开朗,两种思想碰撞后产生的顿悟是语文课堂的一大亮点,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汇合全在这一答一之中,倘若蜻蜓点水般笼统用个“好”或“不好”来作为对学生的交代,那真是枉费了做为一名语文教师的价值。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给我们上的研究课,课文是《灯下漫笔》,给我印象最深的先不说她的独特构思,就说她对学生回答给予的评价就体现了她的教学功力之深和对学生的认真负责,每个学生回答完之后,她先给予感谢,接着从做的好的和不足之处给出评价,并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思考。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示以感谢的在高中语文教师中尚属少见,但能让在场的师生都感受到这声感谢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这位教师的评价针对性很强,有的放矢,对学生出错的地方毫不含糊地指出,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以指导,这很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认真的治学态度的的培养。
   三、适时应用课件,而非本末倒置
   课件在教学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有声有色,直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景。这一点在语文的教学中尤为明显,特别是在讲诗词的时候,配上一段古典音乐和画面来朗诵,很能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学生自己也觉得这样学起来很有感觉。但作为教师,在享受多媒体带来的方便时也要想到这样的问题:课件的使用是不是越多越好?它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课文吗?
   应该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我们要认识到课件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决非文本的替代品。自从多媒体普及校园以后,很多教师把课件的内容当作全部,是课件指导了教师的备课思路,而非教师根据教材来选择课件的使用,这样一来,本末倒置,本该是主要的文本却退居到二线,而让课件充当了主角,致使学生也抛开文本,整堂课沉浸在对课件的关注之中,甚至关心的是课件的下一张图片会是什么,而不再是这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一种情况,如在讲古文的时候,有教师喜欢把一段一段的文字弄在课件里,上课时师生共同看课件,学生当然不再看书,更不用说拿起放置已久的笔记记笔记,整个状态就像学生来听教师讲评书。此外,课件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师不再写板书或者极少写板书,包括课题。不写板书,教师的备课思路和书写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都用课件,那还有谁来关注书写?而书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门硬功夫。况且看看如今的学生,书写好的能找出几个?
   课件本是帮助教学的,它的作用是辅助而非替代,并且在引入多媒体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一味的注重形象和趣味。多媒体课件应只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助手,而不是简单的文字与图片的相加,那样就使多媒体课件不仅流于形式,而且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了。
   四、巧妙安排内容,而非整堂满灌
   高中每节课40分钟,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这40分钟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好分寸,安排好内容,恰当的讲,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的“恰当的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如何讲,二是怎么把握讲的时间。语文是门边缘学科,博大精深,讲一个知识点,可以延伸出很多相关的东西。如果一节课的40分钟里,都是教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估计教师不累,学生都已经听累了。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么讲呢?
   首先,上每一堂课不要要求面面俱到,因为这样做的话,不仅造成知识点的泛滥成灾,而且无法体现重点,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进入疲劳的休眠状态。我们追求的理念应该是一课一得,不求多,但求精。
   其次,要讲的恰到好处,即“言虽尽而意无穷”,蜻蜓点水或过深的讲解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和思维锻炼。教师要讲的应该是能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重要语段,作者情感转折处的点拨,写作背景应该注意的地方,学生不易把握或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第三,心理学上提出智力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人的已有水平和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因此我们在上课时就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讲解,这样就不会出现撇开一般的学生不管,或者好的学生又学不到知识的问题。做到这一点,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五、创设激情课堂,而非消极沉闷
   什么是激情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实现了一种高度融合的课堂。只有教师一人的激情,那叫独角戏;只有学生的激情,那叫无章的热闹。一个课堂,过于紧张沉闷或是过于热闹对于教学效果的达成都是不足取的。课堂的激情,具体来说,应该是积极、健康、富有师生的热情,有教师的专注,学生的配合,有灵感突发的碰撞,有思想的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激情,语文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就已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技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情感能否被调动,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或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听、看,或用肢体语言影响调动学生的情感,这些都是有效的感染手段。但课堂的激情不仅仅取决于外在,它还有着很多隐性因素,与教师课堂下所花的功夫紧密相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里最能体现它的道理所在。备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备课的过程,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是完全投入文本仔细研读,倾注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寻求共鸣,入境体验,融情入理的心路历程。教师只有自己先储备了感情,才能以之去感染学生。可以试想,倘若备课时只停留于文本的皮毛,那么上课时一定就是流于表面的走马观花,纵有再好的舞台,也是无技可施。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思想者,用自己的理解去感悟文本,与作者实现二次对话,在与学生交流时,应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而不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就像一个搬运工,拾人牙慧,毫无思想的深度。再者,语文教师要名副其实,博览群书,活到老学到老,实现真正富有激情的语文课:既能高屋建瓴,博古通今;又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既有纵深驰骋又有横向披靡,既有课内文段的精彩演绎也有课外内容的引进,既有精深的讲解也有平等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学价值的重要环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是一个有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仅从五点入手谈了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方法对策,旨在寻找一条更合适、有效、教学相长的路使语文教学能有进一步的改善,实现我们语文教学新的突破。
其他文献
根据对常用金属轴承材料的性能比较,优先选择了锡基轴承合金ZChSnSb11-6做为轧机油膜轴承衬套里合金的材料。详细介绍了锡基轴承合金在熔炼前所注意的三条相关事项及在熔炼中
激励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艺术,激励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催化剂。在小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中,如能恰当地应用激励进行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
为了提高铁基合金喷焊层的硬度与耐磨性,在铁基合金粉末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碳化硼,采取火焰喷焊技术在42CrMo合金钢表面制备四种复合粉末喷焊层,然后用光学显微镜对喷焊层的显微组
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合成农药、医药等方面都有比较重要的用途,在土壤消毒方面也有应用。本文叙述了用不同起始原料,不同技术路线合成异硫氰酸酯的方
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美术通常被称为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国内教育界的广泛推行,初中美术的教学观念发生重大的转变,并将其定位成一门轻松活泼、富
本文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引入技能考证,有利于计算机专业明确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实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
通过对五道岭钼矿采空区和矿柱的详细分析,针对不同采空区和矿柱存在的特点,经过多种方案比较,提出了最佳的采空区处理方法和矿柱回采方法,提高了矿石回采率,提高了该矿的经
数码印花技术的出现为纺织印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码印花技术是智能背景下出现的新兴产物,通过数码技术对纺织产品进行染整,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生活需
为探明不同青菜品种及不同栽培环境对青菜品质的影响,作者从上海市14家青菜种植基地选取14个青菜品种(共28份样品)进行了营养品质检测,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综合品质进行评价,
教学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要求教师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然后选择比较恰当的教学方式,预想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等等。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而课堂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便自然生成了精彩多样的生命课堂。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