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1996年不敌印尼队以来,强大的中国队14年尤伯杯历程首尝败绩无缘七连冠,其中的心理因素尤为重要,针对这次失利进行分析探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将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主要通过对本次尤伯杯中韩队员的得失表现进行对比研究,来探讨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比赛成绩和羽毛球运动员成长的影响,旨在对羽毛球运动员的培养能有所帮助,为运动员的自我心理调节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尤伯杯良好心理品质羽毛球运动员分析
一、前言
羽毛球是一项对抗性强,技术精细,富有观赏性和乐趣的运动项目,在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比赛密度、强度增大,运动员之间的体能、技能的差距日趋缩小的今天,心理因素的优劣更是取胜的关键。
本次尤伯杯我国女队囊括了女单世界前五和女双世界前三,韩国队与我们比起来实力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为什么我们会3比1输掉比赛呢?这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探讨来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以后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教练员的经验积累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数据分析
北京时间5月15日,2010尤伯杯决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落下帷幕。中国女队在决赛中爆冷1-3不敌韩国队无缘冠军。回顾本次尤伯杯的比赛,中国女队与不同的对手一共上演了五次对决,在与韩国队决赛之前,中国女队在比赛中丝毫没有收到任何阻挡,以仅失一局的全胜战绩晋级决赛。然后,在决赛中中国队却遭遇了自1983年参加尤伯杯以来最惨痛的失利,1-3不敌韩国队无缘七连冠。下面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中韩两队在小组赛、1/4决赛、半决赛及决赛的比赛状况。
(一)中韩小组赛、1/4决赛及半决赛得失分状况
纵观本次小组赛,中国队分别以5个2-0轻松横扫了美国和马来西亚,比分悬殊也比较大。通过比赛情况得知:在与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的第一单打王仪涵迎战王热娜时,两局仅丢了11分,其中第一局仅让对手拿到2分。从小组赛的优异表现与技战术安排等来看我们强大的中国队一路势不可挡,誓夺七连冠,也是公认的夺冠最大热门。
纵观韩国队的本次小组赛,韩国人的晋级之路则有些磕磕绊绊,不仅一号女单裴升熙在与印度队的比赛中输掉了比赛,而且三位女单在比赛中都有输掉一局的现象,在得失分上也与中国队有很大的差距。女双方面,一号女双与中国队的差距很小,两场比赛只有2分之差,二号女双则有12分之差。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韩国队的整体实力是远不如中国队的,但在女双方面还是有冲击中国队的实力。从中韩的这两场比赛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中国队延续了小组赛的势头,一路势如破竹连赢2场比赛顺利晋级决赛,韩国队则打的比较艰难。
(二)决赛中国1—3韩国
1.中韩第一单打技战术对比
赛后李永波和张宁都说过同样的话,就是:“如果第一场王仪涵能够顶住压力赢下来的话,我们就很可能会3-0赢得比赛。”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首先,心理状态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其次,运动员的行为要受到她们在比赛中心理变化的制约,这将对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对团体赛的比赛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第三,我始终相信一句谣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而不是敌人打败了自己。所以,对第一单打进行对比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王仪涵的主动得分手段还是要比裴升熙要多,但是在“其他”这项上,可以说王仪涵的主动失误送给裴升熙有15分之多,也可以说这局是自己打败了自己,在心态上没有调整好。通过两局比赛我们可以看出,22岁的王仪涵相对打得急躁,比赛节奏基本都被战术对路的裴升熙控制。赛后裴升熙都说王仪涵她是被自己打败的。有些媒体说中国队的年轻小将们缺乏大赛经验是尤伯杯失利的主要原因,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单说世界单打排名第一的中国队王仪涵,从2005年至2010年短短不到六年的时间里获得了世界等各级大赛18个冠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缺少的不是参加大赛的经验,而是“失败”的经验,即在逆境或挫折面前自我调节的能力。
2.中韩另外三场比赛情况对比
第二场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双组合马晋/王晓理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实力,1/2(21比18、12比21、15比21)不敌李孝贞/金贞。第三场世界排名第二的汪鑫2/1(21比14、16比21、21比7)战胜成池铉,赢的挽回颜面的一分。第四场杜婧/于洋1/2(21比19、14比21、19比21)李敬元/河贞恩。前面三场中国队1比2落后,杜婧/于洋背着压力上阵,从比赛来看,这对奥运冠军组合的心理并不如刚刚组合成型的韩国搭档坚强。从赛后的技术统计看,于洋/杜婧没有一项指标占优,网前得分竟然为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队员的压力很大,并且也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出心理因素在比赛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中韩对抗心理分析
通过中韩决赛的研究分析,以下主要从意志品质、良好的注意力、健康积极的情绪和适宜的智能结构四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比赛的影响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自觉行动来表现的,是克服行动中的困难相联系的。在比赛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平时技术水平较高的羽毛球运动员,由于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的拼搏精神,在比赛中遇到一些困难和干扰,不能做到正确及时处理,往往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这时如果球员意志品质坚强的话,就可能挺过去,反之可能会一败涂地。本次尤伯杯中韩对决正是这种情况,中国队的年轻队员们在打逆风球的时候显得很紧张,抓不住机会,打不出自己的风格,正是缺乏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反观韩国队,她们的队员是新老结合,有冲击中国队的气魄和勇气,敢打敢拼,在心理上已经战胜了强大的中国队。
(二)良好的注意力对比赛的影响
注意力是伴随着一切心理过程的心理活动对象的一定指向和集中。运动员能否快速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比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羽毛球单打比赛中,球员自身受得失心理的困扰,以及外部观众的倾向性干扰,往往出现分心的现象,而最终影响比赛,并且注意分配能力差的球员场上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行为现象,战术配合意识能力差。比如中韩的第二场比赛,马晋/王晓理则在场上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行为,这些虽然不能归咎于她们的注意力不好,但良好的注意力对一个羽毛球运动员的成长确实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针对临场竞赛的相互客体,依靠广阔的视野,对全部运动变化进行有效的注意,才能抓住战机获得成功。
(三)健康积极地情绪对比赛的影响
人的情绪是一种体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存在着可变性、感染性、可控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情绪是伴随运动竞赛过程始终的状态。消极沮丧的情绪会抑制运动员兴奋水平, 影响应有技能的正常发挥。健康积极的情绪除能正常发挥水平外,有时还会带来意外的收获。正如本次尤伯杯强大的中国队一样,年轻队员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没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一致惨痛失利无缘七连冠。
一名优秀的球员情绪特征必须是积极健康的,竞赛中无论胜败如何都应能精神饱满呈增力发展趋势,不应随战局起伏而动摇,产生极度惊喜或消沉、悲观、沮丧情绪。近期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能激活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行为控制水平。
(四)适宜的智能结构对比赛的影响
智能结构是指人才个体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见识所组成的多层次动态综合体。只有具备合理的智能结构,才能产生积极的智能效应。鉴于我国球员普遍过早地进行专业化训练,而荒废其学业,许多球员的知识层次低于国民义务教育的中学教育水平,文化层次的偏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阻碍球员的竞技水平向更高境界的发展。
羽毛球运动员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技战术能力,还应该具备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分析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具备队员之间,以及队员与教练之间交往的能力。球员只有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知识领域,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造,进人新的更高的层次。
四、中韩教练组备战心理对比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古话人人得知,然而中国的教练组在赛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俨然一副盲目自大的样子,从而也影响到队员过度的自信,一致在逆境面前翻了船。李永波在赛前对中国队获冠充满了信心并且在前几天中国男队连续两次战胜了韩国队时,更是自信地调侃起对手:
“我不知道国内的电视转播会不会以为是重播”、
“结果都是一样,我们的队员也就当成是一堂训练课教一教他们吧!”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的教练组犯了轻敌的错误。另外,从排兵布阵上中国队本届尤伯杯阵容让人羡慕,不过有一点不如韩国,那就是年龄结构。对于出征世界大赛的阵容来说,如果过于老化,则面临着体力上的问题;如果过于年轻,经验注定奇缺。中国队正是犯了后一种大忌。韩国则不同,既有李敬元、李孝贞等老将压阵,又有成池铉、裴延姝等冲击力十足的新星,还有裴升熙、河贞恩等中生代。整支球队年龄结构合理,既保证了冲击力,又不乏大赛经验丰富的老将。这是值得国羽学习的地方。这次胜利,也可以说是韩国队主教练李矛的临时变阵收到了奇效。韩国双打多年来一直是中国队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北京奥运会李孝贞/李敬元摘取银牌。去年,
“韩国二李”拆对,分别和原来的二双河贞恩/金贞组成两个新组合,为的就是在尤杯上出奇兵。相反,中国队此次的尤杯阵容中缺乏老将,虽然有杜婧/于洋压阵,但杜婧一直有伤在身。比赛结果反映出,中国队的阵容还是有问题。去年世锦赛的女单冠军卢兰被弃之不用,而王仪涵初次担任第一女单,在1/4决赛对阵印度的内瓦尔时被拿下了一局,完全没有小组赛时的轻松心态。马晋/王晓理在之前与美国队的比赛中甚至出现了两人球拍相撞的情况,可以看出两人的紧张。总教练李永波让这些新人们担当第一单/双打,也是中国女队意外失手的原因。
五、结论
(一)本届尤伯杯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欠缺大赛经验过硬的老将压阵、年轻队员心理不成熟、教练员的排兵布阵及准备不充分。
(二)从中韩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注意力、健康积极地情绪和适宜的智能结构是影响本次失利的主要心理因素,并且也是影响高水平运动员成长的主要因素。
(三)从本届尤伯杯失利的得失教训来看,羽毛球比赛不只是体力和技战术的对抗,也是心理的对抗,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位伟大运动员所必须的素质。
(责任编辑:袁立勇)
关键词:尤伯杯良好心理品质羽毛球运动员分析
一、前言
羽毛球是一项对抗性强,技术精细,富有观赏性和乐趣的运动项目,在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比赛密度、强度增大,运动员之间的体能、技能的差距日趋缩小的今天,心理因素的优劣更是取胜的关键。
本次尤伯杯我国女队囊括了女单世界前五和女双世界前三,韩国队与我们比起来实力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为什么我们会3比1输掉比赛呢?这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探讨来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以后有针对性的对运动员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教练员的经验积累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数据分析
北京时间5月15日,2010尤伯杯决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落下帷幕。中国女队在决赛中爆冷1-3不敌韩国队无缘冠军。回顾本次尤伯杯的比赛,中国女队与不同的对手一共上演了五次对决,在与韩国队决赛之前,中国女队在比赛中丝毫没有收到任何阻挡,以仅失一局的全胜战绩晋级决赛。然后,在决赛中中国队却遭遇了自1983年参加尤伯杯以来最惨痛的失利,1-3不敌韩国队无缘七连冠。下面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中韩两队在小组赛、1/4决赛、半决赛及决赛的比赛状况。
(一)中韩小组赛、1/4决赛及半决赛得失分状况
纵观本次小组赛,中国队分别以5个2-0轻松横扫了美国和马来西亚,比分悬殊也比较大。通过比赛情况得知:在与美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的第一单打王仪涵迎战王热娜时,两局仅丢了11分,其中第一局仅让对手拿到2分。从小组赛的优异表现与技战术安排等来看我们强大的中国队一路势不可挡,誓夺七连冠,也是公认的夺冠最大热门。
纵观韩国队的本次小组赛,韩国人的晋级之路则有些磕磕绊绊,不仅一号女单裴升熙在与印度队的比赛中输掉了比赛,而且三位女单在比赛中都有输掉一局的现象,在得失分上也与中国队有很大的差距。女双方面,一号女双与中国队的差距很小,两场比赛只有2分之差,二号女双则有12分之差。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韩国队的整体实力是远不如中国队的,但在女双方面还是有冲击中国队的实力。从中韩的这两场比赛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中国队延续了小组赛的势头,一路势如破竹连赢2场比赛顺利晋级决赛,韩国队则打的比较艰难。
(二)决赛中国1—3韩国
1.中韩第一单打技战术对比
赛后李永波和张宁都说过同样的话,就是:“如果第一场王仪涵能够顶住压力赢下来的话,我们就很可能会3-0赢得比赛。”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首先,心理状态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其次,运动员的行为要受到她们在比赛中心理变化的制约,这将对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产生影响,同样也会对团体赛的比赛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第三,我始终相信一句谣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而不是敌人打败了自己。所以,对第一单打进行对比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王仪涵的主动得分手段还是要比裴升熙要多,但是在“其他”这项上,可以说王仪涵的主动失误送给裴升熙有15分之多,也可以说这局是自己打败了自己,在心态上没有调整好。通过两局比赛我们可以看出,22岁的王仪涵相对打得急躁,比赛节奏基本都被战术对路的裴升熙控制。赛后裴升熙都说王仪涵她是被自己打败的。有些媒体说中国队的年轻小将们缺乏大赛经验是尤伯杯失利的主要原因,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单说世界单打排名第一的中国队王仪涵,从2005年至2010年短短不到六年的时间里获得了世界等各级大赛18个冠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缺少的不是参加大赛的经验,而是“失败”的经验,即在逆境或挫折面前自我调节的能力。
2.中韩另外三场比赛情况对比
第二场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双组合马晋/王晓理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实力,1/2(21比18、12比21、15比21)不敌李孝贞/金贞。第三场世界排名第二的汪鑫2/1(21比14、16比21、21比7)战胜成池铉,赢的挽回颜面的一分。第四场杜婧/于洋1/2(21比19、14比21、19比21)李敬元/河贞恩。前面三场中国队1比2落后,杜婧/于洋背着压力上阵,从比赛来看,这对奥运冠军组合的心理并不如刚刚组合成型的韩国搭档坚强。从赛后的技术统计看,于洋/杜婧没有一项指标占优,网前得分竟然为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队员的压力很大,并且也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出心理因素在比赛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中韩对抗心理分析
通过中韩决赛的研究分析,以下主要从意志品质、良好的注意力、健康积极的情绪和适宜的智能结构四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比赛的影响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自觉行动来表现的,是克服行动中的困难相联系的。在比赛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平时技术水平较高的羽毛球运动员,由于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的拼搏精神,在比赛中遇到一些困难和干扰,不能做到正确及时处理,往往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这时如果球员意志品质坚强的话,就可能挺过去,反之可能会一败涂地。本次尤伯杯中韩对决正是这种情况,中国队的年轻队员们在打逆风球的时候显得很紧张,抓不住机会,打不出自己的风格,正是缺乏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反观韩国队,她们的队员是新老结合,有冲击中国队的气魄和勇气,敢打敢拼,在心理上已经战胜了强大的中国队。
(二)良好的注意力对比赛的影响
注意力是伴随着一切心理过程的心理活动对象的一定指向和集中。运动员能否快速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比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羽毛球单打比赛中,球员自身受得失心理的困扰,以及外部观众的倾向性干扰,往往出现分心的现象,而最终影响比赛,并且注意分配能力差的球员场上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行为现象,战术配合意识能力差。比如中韩的第二场比赛,马晋/王晓理则在场上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行为,这些虽然不能归咎于她们的注意力不好,但良好的注意力对一个羽毛球运动员的成长确实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针对临场竞赛的相互客体,依靠广阔的视野,对全部运动变化进行有效的注意,才能抓住战机获得成功。
(三)健康积极地情绪对比赛的影响
人的情绪是一种体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存在着可变性、感染性、可控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情绪是伴随运动竞赛过程始终的状态。消极沮丧的情绪会抑制运动员兴奋水平, 影响应有技能的正常发挥。健康积极的情绪除能正常发挥水平外,有时还会带来意外的收获。正如本次尤伯杯强大的中国队一样,年轻队员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没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一致惨痛失利无缘七连冠。
一名优秀的球员情绪特征必须是积极健康的,竞赛中无论胜败如何都应能精神饱满呈增力发展趋势,不应随战局起伏而动摇,产生极度惊喜或消沉、悲观、沮丧情绪。近期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能激活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行为控制水平。
(四)适宜的智能结构对比赛的影响
智能结构是指人才个体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见识所组成的多层次动态综合体。只有具备合理的智能结构,才能产生积极的智能效应。鉴于我国球员普遍过早地进行专业化训练,而荒废其学业,许多球员的知识层次低于国民义务教育的中学教育水平,文化层次的偏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阻碍球员的竞技水平向更高境界的发展。
羽毛球运动员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技战术能力,还应该具备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分析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具备队员之间,以及队员与教练之间交往的能力。球员只有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知识领域,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造,进人新的更高的层次。
四、中韩教练组备战心理对比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古话人人得知,然而中国的教练组在赛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俨然一副盲目自大的样子,从而也影响到队员过度的自信,一致在逆境面前翻了船。李永波在赛前对中国队获冠充满了信心并且在前几天中国男队连续两次战胜了韩国队时,更是自信地调侃起对手:
“我不知道国内的电视转播会不会以为是重播”、
“结果都是一样,我们的队员也就当成是一堂训练课教一教他们吧!”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的教练组犯了轻敌的错误。另外,从排兵布阵上中国队本届尤伯杯阵容让人羡慕,不过有一点不如韩国,那就是年龄结构。对于出征世界大赛的阵容来说,如果过于老化,则面临着体力上的问题;如果过于年轻,经验注定奇缺。中国队正是犯了后一种大忌。韩国则不同,既有李敬元、李孝贞等老将压阵,又有成池铉、裴延姝等冲击力十足的新星,还有裴升熙、河贞恩等中生代。整支球队年龄结构合理,既保证了冲击力,又不乏大赛经验丰富的老将。这是值得国羽学习的地方。这次胜利,也可以说是韩国队主教练李矛的临时变阵收到了奇效。韩国双打多年来一直是中国队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北京奥运会李孝贞/李敬元摘取银牌。去年,
“韩国二李”拆对,分别和原来的二双河贞恩/金贞组成两个新组合,为的就是在尤杯上出奇兵。相反,中国队此次的尤杯阵容中缺乏老将,虽然有杜婧/于洋压阵,但杜婧一直有伤在身。比赛结果反映出,中国队的阵容还是有问题。去年世锦赛的女单冠军卢兰被弃之不用,而王仪涵初次担任第一女单,在1/4决赛对阵印度的内瓦尔时被拿下了一局,完全没有小组赛时的轻松心态。马晋/王晓理在之前与美国队的比赛中甚至出现了两人球拍相撞的情况,可以看出两人的紧张。总教练李永波让这些新人们担当第一单/双打,也是中国女队意外失手的原因。
五、结论
(一)本届尤伯杯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欠缺大赛经验过硬的老将压阵、年轻队员心理不成熟、教练员的排兵布阵及准备不充分。
(二)从中韩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注意力、健康积极地情绪和适宜的智能结构是影响本次失利的主要心理因素,并且也是影响高水平运动员成长的主要因素。
(三)从本届尤伯杯失利的得失教训来看,羽毛球比赛不只是体力和技战术的对抗,也是心理的对抗,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位伟大运动员所必须的素质。
(责任编辑:袁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