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佐藩作为幕末时期的四大强藩之一,在关乎日本近代化发展方向的时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政治作用。而在幕末的众多政治思想中,土佐志士对于这个时代的转换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实践,同时也尤其具有代表性,矛盾也尤其突出。土佐志士的种种政治构想与实践使土佐藩成为在这个时代转换中关键性的一个角色。
关键词:土佐藩 山内容堂 武市瑞山
一、山内容堂——忠实的佐幕派
作为“幕末四贤侯”之一的山内容堂与后藤象二郎共同向幕府的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提议“大政奉还”,将政权和平的交给天皇。成功的实现了“无血的革命”。使其成为幕末时期的多位关键人物之一。但是作为土佐藩的藩主,山内容堂是一个忠实的佐幕派。
与萨摩的反对公武合体向讨幕转变不同,山内氏是一个坚定的维护公武合体的佐幕派。容堂是实际左右藩政的最高领袖,承袭了土佐藩历代亲德川的传统,视土佐为德川家的恩赐。况且,容堂是得到幕府法外开恩才得以继位,佐幕色彩自然更为浓厚。土佐藩走佐幕路线,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根据容堂的理论,京都朝廷神圣脱俗,政治俗务应由德川家代行,两者并不矛盾。容堂在政坛一直大唱高调,常常有一鸣惊人之举。山内容堂享负贤侯盛名,备受世人仰慕,但实际上他既无超群的政治手腕,也终究无法走出历史的拘囿,仅仅沉醉于光环的幻觉之下,不知不觉地成为政治变革的局外人。整肃勤王党之后,容堂所主张的“公武合体”成为土佐藩的最高方针,他试图藉改革政制之名,行保护德川既有权位之实。公武合体政治构想的主旨是联合朝廷(公家)和幕府(武家)改造幕府权力。
以山内容堂为代表的土佐的佐幕派,在关乎土佐藩命运的关键的时代转换时期,在维护幕府的权威和发展本藩的两者之间小心翼翼的进行着政策和思想的改革。经过土佐藩修饰的“大政奉还”,既保住了德川实权,又顾全了朝廷面,如此一来,容堂不仅可以报答了德川家的恩义,还有望建立首倡改革的殊勋。
二、武市瑞山——坚定的攘夷派
强烈反对吉田东洋并最后暗杀吉田的就是土佐的“土佐勤王党”的三位成员。土佐的尊王运动在天保年间开始不断的高涨。瑞山为首的“攘夷派”主张土佐藩应该积极的追随萨长的尊王攘夷的方针。所以多次向吉田东洋进言,但是吉田嗤之以鼻,把瑞山的言行看作是“煽动人心”,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土佐勤王党以京都为中心,一方面与他藩的志士们来往,一方面为了要让朝庭派遣勒使对幕府下达攘夷命令的工作而奔走着。在他的努力下而攘夷因此奏效,同年秋,朝廷打算给幕府下达“攘夷诏书”。
文久由于会津藩和萨摩藩的勾结,使得长州藩因为“八月十八日政变”从中央失势的同时,整个状况开始逆转,天皇停止行幸大和。三条实美等七位公卿被逐出京都。勤王派势力因此急速衰退并且被公武合体派加以取代而掌控了整个主导权。土佐藩也因为这个状况,使得公武合体派的前藩主被叫作老公的山内容堂的影响力再度增加,武市瑞山在同年4月时,为了拜托山内容堂在萨长和解调停案中作裁决者而归国。而此时的山内氏已经牢牢掌握藩政,开始对“勤王党”进行镇压。武市瑞山等三人被命切腹,“土佐勤王党”的命运到此被终结。
武市瑞山及其领导的“土佐勤王党”的基础其实并不稳固。其表面上是自称继承山内容堂的志向,但实际上荣堂的志向并不是攘夷,而是佐幕和开国,不是王政复古,而是公武合体。在藩内高级武士的保守派和尊王攘夷派的联合政权中,前者掌握着主导权,加之本来上下级的武士阶层矛盾就非常突出。所以说武市瑞山和攘夷派的地位是极不稳定的。但是进入京都活动以后与长州的藩士一起策动朝廷,为推动朝廷转向攘夷确实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三、坂本龙马——纵横捭阖的探索者
之所以说坂本龙马是一個纵横捭阖的探索者,是因为坂本龙马既不像山内容堂一样顽固的佐幕也不像武市瑞山一样执着的攘夷。而是在在时代转换的暴风骤雨中不断的改变着自己的思想。
版本龙马在两次江户之行后开始对日本所处的处境和将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构想。起初作为“土佐勤王党”的一员,坂本也在为攘夷积极的奔走,其后在脱藩后进入胜海舟的海军操练所以及遇到横井小楠之后对于自己的政治构想有了很大的改变。坂本龙马和操练所的学生在长崎成立龟山社中专门从事萨长两藩的交通运输和进口军火的业务。坂本的一切思想都寄托于海援队,后来他对岩仓具视说它是“世界的海授队”。在成功的促成萨长同盟的同时,坂本对于武力倒幕一直怀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在其与后藤上京的船中,定出“第一使天下之政权奉还于朝廷,政令宜出自朝廷”,“第二设上下议政局”等“船中八策”。最终成功的促成“无血革命——大政奉还”的顺利实现。
坂本龙马短短的33年人生对于日本整个国家的命运可谓是极其重要。他的思想的进步在于抛弃了狭隘的一藩勤王主义和单纯的尊王攘夷思想,既不是攘夷又不是开国,而是超越这两个概念,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寻找着一种平衡,而大政奉还就是这个平衡的最关键之处。正是由于大政奉还,明治维新才得以顺利的实现,日本的现代化改革才真正得以兴起。日本才逐步的摆脱西方的控制,日益强大。
土佐藩作为四大强藩之一,能成为继萨摩长州两藩后的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其藩内的政治思想是非常具有代表性,藩内的政治思想之间的较量就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势力较量的一个缩影。无论是佐幕攘夷抑或是后来坂本的“大政奉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旧的社会秩序的瓦解和新的国家意识的形成。所以说,土佐藩的政治思想比较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
[2]刘建强.新编日本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关键词:土佐藩 山内容堂 武市瑞山
一、山内容堂——忠实的佐幕派
作为“幕末四贤侯”之一的山内容堂与后藤象二郎共同向幕府的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提议“大政奉还”,将政权和平的交给天皇。成功的实现了“无血的革命”。使其成为幕末时期的多位关键人物之一。但是作为土佐藩的藩主,山内容堂是一个忠实的佐幕派。
与萨摩的反对公武合体向讨幕转变不同,山内氏是一个坚定的维护公武合体的佐幕派。容堂是实际左右藩政的最高领袖,承袭了土佐藩历代亲德川的传统,视土佐为德川家的恩赐。况且,容堂是得到幕府法外开恩才得以继位,佐幕色彩自然更为浓厚。土佐藩走佐幕路线,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根据容堂的理论,京都朝廷神圣脱俗,政治俗务应由德川家代行,两者并不矛盾。容堂在政坛一直大唱高调,常常有一鸣惊人之举。山内容堂享负贤侯盛名,备受世人仰慕,但实际上他既无超群的政治手腕,也终究无法走出历史的拘囿,仅仅沉醉于光环的幻觉之下,不知不觉地成为政治变革的局外人。整肃勤王党之后,容堂所主张的“公武合体”成为土佐藩的最高方针,他试图藉改革政制之名,行保护德川既有权位之实。公武合体政治构想的主旨是联合朝廷(公家)和幕府(武家)改造幕府权力。
以山内容堂为代表的土佐的佐幕派,在关乎土佐藩命运的关键的时代转换时期,在维护幕府的权威和发展本藩的两者之间小心翼翼的进行着政策和思想的改革。经过土佐藩修饰的“大政奉还”,既保住了德川实权,又顾全了朝廷面,如此一来,容堂不仅可以报答了德川家的恩义,还有望建立首倡改革的殊勋。
二、武市瑞山——坚定的攘夷派
强烈反对吉田东洋并最后暗杀吉田的就是土佐的“土佐勤王党”的三位成员。土佐的尊王运动在天保年间开始不断的高涨。瑞山为首的“攘夷派”主张土佐藩应该积极的追随萨长的尊王攘夷的方针。所以多次向吉田东洋进言,但是吉田嗤之以鼻,把瑞山的言行看作是“煽动人心”,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土佐勤王党以京都为中心,一方面与他藩的志士们来往,一方面为了要让朝庭派遣勒使对幕府下达攘夷命令的工作而奔走着。在他的努力下而攘夷因此奏效,同年秋,朝廷打算给幕府下达“攘夷诏书”。
文久由于会津藩和萨摩藩的勾结,使得长州藩因为“八月十八日政变”从中央失势的同时,整个状况开始逆转,天皇停止行幸大和。三条实美等七位公卿被逐出京都。勤王派势力因此急速衰退并且被公武合体派加以取代而掌控了整个主导权。土佐藩也因为这个状况,使得公武合体派的前藩主被叫作老公的山内容堂的影响力再度增加,武市瑞山在同年4月时,为了拜托山内容堂在萨长和解调停案中作裁决者而归国。而此时的山内氏已经牢牢掌握藩政,开始对“勤王党”进行镇压。武市瑞山等三人被命切腹,“土佐勤王党”的命运到此被终结。
武市瑞山及其领导的“土佐勤王党”的基础其实并不稳固。其表面上是自称继承山内容堂的志向,但实际上荣堂的志向并不是攘夷,而是佐幕和开国,不是王政复古,而是公武合体。在藩内高级武士的保守派和尊王攘夷派的联合政权中,前者掌握着主导权,加之本来上下级的武士阶层矛盾就非常突出。所以说武市瑞山和攘夷派的地位是极不稳定的。但是进入京都活动以后与长州的藩士一起策动朝廷,为推动朝廷转向攘夷确实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三、坂本龙马——纵横捭阖的探索者
之所以说坂本龙马是一個纵横捭阖的探索者,是因为坂本龙马既不像山内容堂一样顽固的佐幕也不像武市瑞山一样执着的攘夷。而是在在时代转换的暴风骤雨中不断的改变着自己的思想。
版本龙马在两次江户之行后开始对日本所处的处境和将来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构想。起初作为“土佐勤王党”的一员,坂本也在为攘夷积极的奔走,其后在脱藩后进入胜海舟的海军操练所以及遇到横井小楠之后对于自己的政治构想有了很大的改变。坂本龙马和操练所的学生在长崎成立龟山社中专门从事萨长两藩的交通运输和进口军火的业务。坂本的一切思想都寄托于海援队,后来他对岩仓具视说它是“世界的海授队”。在成功的促成萨长同盟的同时,坂本对于武力倒幕一直怀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在其与后藤上京的船中,定出“第一使天下之政权奉还于朝廷,政令宜出自朝廷”,“第二设上下议政局”等“船中八策”。最终成功的促成“无血革命——大政奉还”的顺利实现。
坂本龙马短短的33年人生对于日本整个国家的命运可谓是极其重要。他的思想的进步在于抛弃了狭隘的一藩勤王主义和单纯的尊王攘夷思想,既不是攘夷又不是开国,而是超越这两个概念,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寻找着一种平衡,而大政奉还就是这个平衡的最关键之处。正是由于大政奉还,明治维新才得以顺利的实现,日本的现代化改革才真正得以兴起。日本才逐步的摆脱西方的控制,日益强大。
土佐藩作为四大强藩之一,能成为继萨摩长州两藩后的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其藩内的政治思想是非常具有代表性,藩内的政治思想之间的较量就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势力较量的一个缩影。无论是佐幕攘夷抑或是后来坂本的“大政奉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旧的社会秩序的瓦解和新的国家意识的形成。所以说,土佐藩的政治思想比较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
[2]刘建强.新编日本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