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外语言磨蚀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磨蚀是语言学习的逆过程,语言学习必然伴随着语言磨蚀。语言磨蚀研究仅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语言磨蚀研究从21世纪兴起,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走上本土化研究,作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语言磨蚀 词汇磨蚀 磨蚀因素研究
  一、引言
  语言磨蚀指双语(或多语)学习使用者在学习某种语言后由于此种语言的使用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逐渐退化或减弱的现象(Kopke, 2004)。语言磨蚀可为四类:(1)母语环境下母语本身的退化和磨蚀;(2)外语/二语环境下母语的磨蚀;(3)母语环境下外语/二语的磨蚀;(4)外语/二语环境下外语/二语的退化(Vanels, 1986)。其中外语磨蚀研究是语言磨蚀研究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二、国外语言磨蚀研究回顾
  1.国外语言磨蚀研究发展的主要阶段。
  (1)国外语言磨蚀研究的兴起阶段。1980年-1988年属于国外语言磨蚀研究的兴起阶段,这一时期的语言磨蚀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磨蚀的分类和语言磨蚀的特性上。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能磨蚀大会”正式把语言磨蝕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领域,并确立了其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会议后出版了《语言技能遗失》这部会议论文集,为以后的语言磨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会议是1986年3月在荷兰克克拉德举行的语言遗失大会,这次会议召集了来自各国的研究者共同商议有关语言磨蚀的未来研究。这次会议的相关内容被收集并发表在《语言磨蚀进展》杂志上,这些论文的观点最主要的目的是对第二语言磨蚀,语言的流失和方言的消亡等重要概念做了更为详细得区分。这一时期的语言磨蚀研究不仅为语言磨蚀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还为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能。
  (2)国外语言磨蚀理论形成阶段。1989年至20世纪末,许多学者开始了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是语言磨蚀研究从理论向运用方面的转换。在这个时期,Seliger 和 Vago 共同出版了《第一语言磨蚀》,主要研究了使用不同双语的语言者的语言磨蚀情况,指出语言磨蚀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双语社会里也存在于使用双语的个人身上。《第一语言磨蚀》是第一部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第一语言磨蚀的著作,回答了什么是第一语言磨蚀和为什么会有第一语言磨蚀等问题。这一时期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关注不同的语言尤其是外语的学习和磨蚀情况。
  (3)外国语言磨蚀的因素探索阶段。自2000年至今,大量学者都在研究语言磨蚀的因素分析。这个时期,学者主要在进行两方面的研究,第一,学者把其它领域已经实践检验有意义的理论引入到语言磨蚀的研究领域;第二,学者从语言磨蚀领域里研究出对语言磨蚀有意义的理论。这一时期的《国际双语专刊》、《第一语言磨蚀:跨学科视角下谈方法论问题》、《语言磨蚀的理论观点》专门对语言磨蚀进行了研究。
  目前,《语言磨蚀——基于理论视角的研究》有较大的影响力。这本著作有以下意义。1,从神经学和认知过程等多个角度研究了语言磨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语言使用的频率,语言态度和语言习得方式;2,用语言学理论来研究语言磨蚀,比如语言四要素、最低限度的方法、管辖约束理论还有激活阈值视角下的心理语言学框架;3,通过催眠术即通过给予直觉感受,记忆引入等其它即兴而富有画面感的表达来使学习者记起隐藏的语言。
  2.国外语言磨蚀研究部分成果。国外大部分学者对语言磨蚀做了大量研究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成熟的研究方法。Bahrick(1984)研究了作为外语的西班牙语磨蚀时发现语言磨蚀过程呈现一种“前快-中慢-后快”的发展趋势;Weltens(1986)研究表明词汇知识比形态——句法知识更容易磨蚀;Gardner(1987)研究发现产出性技能比接受性技能更容易磨蚀,并且指出语言动机和语言态度是影响外语磨蚀的因素之一;De Bot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尤为重要,单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或者阅读能力,并不能产生对于异国文化的认知。在英语口语交际和应用上,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英语交流中理解沟通双方的语言模式。本文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品格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同时在合理运用教材渗透文化内容,以及创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外教学的内容拓展,进而提高对学生文化
【摘要】开发校本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立足于开发初中听歌学英语校本课程的执行模式,实证性地分析和探讨如何基于体验,使学生在听英文歌、唱英文歌的过程中,提高相应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综合能力,尤其是听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及艺术素养。  【关键词】听歌 学英语 校本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
【摘要】高低语境概念的提出让人们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不同的语境文化,因此在中美交流中总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认识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基于霍尔的高低语境交际理论,对比分析中美在交际方式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交际效率。  【关键词】高语境 低语境 含蓄 开放  【Abstract】The concept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
期刊
课题:《牛津英语》/深圳版/第2B册/第4模块/Unit 12 A Girl and Three Bears  场景设计:张 英 (第1幕、第2幕) 邱穗丹 (第3幕、第4幕)  剧本整合:张英  【创作分析】  本剧的题材是《牛津英语》第2B册,第4模块,剧本主要是选取第三单元A girl and three bears的内容改编。从故事上分析得出4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故事较短,结尾也比
期刊
本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代小学生的名字特征以及影响其命名方式的诸类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总结出的8种命名方式中,喻指性格和品
【摘要】英语语法知识是关于概念和规则的统一体,所以学习英语语法主要靠接受学习。但接受学习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知识的学习也只有在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充实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才能得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易于理解和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学习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机械学习。目前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主要是通过知识呈现与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的,最终给
【Abstract】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music and colloquial utterance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is aimed to mak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oem rea
【摘要】元话语是应用英语交际中,发话者会使用到的一种语言现象,通过一定的元语言成分组织话语,能更好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所需要传递的含义,让对方也更好地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随着元语言的应用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可见的语言现象,甚至发展成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同时,现代书面语篇的写作也同样离不开元话语,并且其在硕士论文摘要中的写作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本文将对论文中的摘要高度机构化的元话语结构进
【Abstract】This paper primarily demonstrates spelling difficulties for both foreign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Some reasons, explanations and solutions will be illustrated accordingly. Meanwhile,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