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性实验情景为载体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h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化学实验问题存在着知识与思维要素相对封闭的缺陷,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验问题设计时如果能增加一些开放性要素,使学生的思维系统与这些开放性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由不同要素组成的非线性开放系统,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培养。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追求动态生成的品德课堂,必须关注学情,设计弹性方案,开放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主體积极参与,将回归生活、开放的品德教学生动有效地展现在课堂上。这样教学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引导生活,学习做人,开辟出真实灵动的、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品德课堂教学天地,让广大师生充分感受到品德学科的无穷魅力。  一、关注课堂现场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
初中历史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精神,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学习前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驗,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教材理念、教材结构,突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认知、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效益,让学生以史为鉴,放大历史学科的价值。  一、创设生动情境,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历史
摘 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这些方式的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同学们具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寻找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的根本原因,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质疑精神 质疑能力    经对几个班级的调查,我发现90%以上的学生有向老师提问的意向,但仅约10%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诀窍,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音乐、文学、美术等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音乐 文学 美术 记忆诀窍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知识,汲取世界和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能力真正得到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的体验创造环境,让学生去体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设问”、“猜想”、“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的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心理学也认为体验是知、情、意、行之间的纽带、桥梁和催化剂。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