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有喜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un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空下着微雨,绿柳成行,喜鹊在树梢欢呼,又是一年春天。
  沈家大院里,正召开着家庭会议。沈员外时而坐着,时而站着,看上去有些不安,似乎在忍住脾气。他环顾自己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倒是说话啊,怎么都哑了呢?”
  沈家四个儿子低着头,不敢接话。沈员外的夫人看不下去了,小心翼翼地说:“老头子,也别着急,办法总是能想出来的。”
  原来,沈员外有个女儿,叫沈凝,年方二八,出落得水靈灵的,肌肤雪白,落落大方,还饱读诗书,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沈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心想将来定为这闺女钓来金龟婿。可万万没想到,一次庙会归来,女儿性情全然大变。以前,女儿娇羞懂事,夫妻俩心里美美的。可是如今,很多媒婆来提亲,有大富大贵的公子,有有权有势的少爷,沈员外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可女儿就是不接招,总是推托,说自己年纪还小。傻瓜都看得出来,女儿这是有心思了。
  沈员外没办法,把天天跟在沈凝身边的丫鬟叫过来,连哄带吓,丫鬟才道出了实情。原来那次庙会看戏,人太多,男男女女,挤成一片。突然,戏台上传来一句“玲珑骰子安红豆”,旁边有个男声接着唱道“入骨相思知不知”。这首温庭筠的词也是沈凝喜欢的,她猛然抬头一看,才发现身边一个书生模样的小伙儿,长得面如满月,玉树临风,一下子就心生好感。在旁边的丫鬟一看小姐的眼神就猜到了,这是小姐动心了,便主动上去和那个书生打招呼。书生施礼后告知,他姓张,家住贞丰里的南边,来逛庙会,到这里要过几条河呢。这样,三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谈了大半天,还余兴未尽,丫鬟开始提醒小姐,该回去了。这时,沈凝才醒过神来,发现是在和一个陌生男子谈诗论经,脸上马上就是一片绯红。但丫鬟明显感觉得到,小姐走的时候是多么恋恋不舍。
  沈员外得知这些后,差点跳起来。但他还是决定派大儿子按照丫鬟说的地点,去找找那个张公子的家。
  大儿子坐上船,七拐八拐地过了几条河。经过几番打听,总算找到了张公子家。一到跟前,他傻眼了,不但路不好走,房子还破旧。要不是走进屋子内,看到里面家具虽然简陋,却也干净的话,他早就扭头走了。接待他的张公子当然不知道来人何意,却也彬彬有礼。从张家出来后,他还打听到,张家原本是大富人家,只是出现变故,中道衰落,但家风甚好。
  他一五一十,如实报告给了沈员外。沈员外心里纠结,于是召开家庭会。儿子们不发话,是心疼妹妹,不知该说什么好。毕竟沈家是大富大贵人家,如果女儿嫁到张家去难免受委屈。但妹妹沈凝心气高,她看准的人应该是不会错的,不能冷了她的心啊!
  张家那边也是眉头紧锁。张公子,名张简。自从在庙会上遇到了沈凝,他茶饭不思,每日脑海里都浮现着沈凝的一笑一颦。他的母亲知道后,得知儿子喜欢上了沈家的女儿,就劝他放下这些念想,加上那天沈员外的大儿子来暗访的事公开后,张家都觉得一点戏都没有了。张简从此后总是长吁短叹,一脸愁苦,连提亲的勇气也没有。
  看到女儿是铁了心要嫁进张家,沈员外的夫人出了个主意,张家出不起这个结婚的开销,我沈家可以出啊。一句话,提醒了沈员外,他喜出望外,一拍大腿,是啊,我怎么没想到?沈员外心里有数了。可是,这张公子喜欢女儿,怎么不来提亲呢?总得按规矩来吧。当有人告诉他,你沈家太有钱了,人家想提也不敢提,沈员外没话了,只好去问夫人怎么办。夫人又是一句话,人家不提,我们可以提。这句话如石破天惊,让沈员外嘴巴张大了好一阵子,可回过头来一想,也对啊。但为了面子,还是觉得先请媒婆去张家说明来意。张家一听大喜过望,举家欢呼,自然乐意。
  媒婆于是在沈家和张家来回地跑。心想,这媒人做得太顺心了,太新鲜了。一般是男方提亲,女方要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媒婆得死劲给两家撮合,有时磨烂了鞋、磨破了嘴,也未必就能做成媒,只有做成了才有答谢礼。没想到,沈家就是大气,为了女儿心愿,什么都好说。张家也没有辜负沈家,可以说是上下同心,协力办好这桩婚事。
  沈凝和张简当然觉得是喜从天降,很快就心情大好。小订婚、大订婚、办嫁妆等等程序顺利完成,两家很快就约定了大婚的日子。
  那年正月初八,张家准备了四艘大船,每艘船上装点大红绸缎,锣鼓声敲得震天响,着长衫、马褂,戴着礼帽的张简更显得一表人才。随着长长的鞭炮声响,四艘迎亲船浩浩荡荡出发了。
  那边沈家也是一片热闹,为了多给女儿备一些嫁妆,沈员外是费尽脑筋,那些要带到张家去的嫁妆都是上等用品,担心张家来的迎亲小伙子毛手毛脚弄坏了,沈员外想,能出个什么辙让那些小伙子小心点呢?正好夫人将刚缝好的被子搬了过来,在司仪卷被子时,他让管家把红枣、桂圆、花生等等卷在被子里。然后又让管家煮好很多鸡蛋,为了图个喜庆,用大红纸一涂,全是红蛋了。他安排把这些红蛋藏在木箱子里、篮子里、木桶里。
  一阵吹吹打打后,酒足饭饱的迎亲小伙子们开始搬嫁妆,沈员外一个个跑到他们面前耳语,告诉他们上下装卸时要小心,安全到了男方家自然有惊喜。小伙子们都相信了,特别卖力,也特别小心。沈员外摸着胡须,放心了。
  迎亲回去时刻一到,四艘船浩浩荡荡,欢快的喇叭声、锣鼓声四处沸腾。船顺河南下,就在拐入第二条河流的时刻,宽阔的河面上忽然冒出了四艘大船。不同的是,这四艘船上的人都是蒙面人,也没有张灯结彩,杵在船头,眼睛瞪得老大,看上去就不是善茬。
  果然,就在迎亲船满怀喜悦,敲锣打鼓的时候,前面四艘船有人在喊话:“我们是来劫船的,把船上的嫁妆和新娘都留下,其他人滚下河去,要不然,不要怪老子动刀了!”声音越喊越响,越喊越大,迎亲船里的人一开始以为是过路的,没怎么理会,一听到对方自报打劫的,才肯定了事态突变,心里顿时紧张了起来。几个没见过这架势的小伙子见来人手提着刀,急得就要跳河,被旁边一个老者叫住了。只听见一个老者拱手喊道:“前面好汉,车有车路,河有河道。今天是我们张家公子结婚喜日,请好汉给条大路,一起来张家喝杯薄酒,如何?”
  对面船上的大汉狂喊一声:“酒就不要了,还是那句话,嫁妆和新娘留下!”说着,大手一挥,四艘船如箭一般劈开波浪,杀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声洪亮的声音仿佛从空中飞来,声音中透出巨大力量:“大胆蟊贼,我是张简,有本事冲着我来!嫁妆你们尽可以拿去,谁要是动我娘子,立即让你成刀下鬼!”这声音就是一针强心剂,把两边的人马都吓住了。看到新郎官都要拼命了,迎亲队伍马上精神一振,那边老者紧急指挥大伙儿不要慌,快速应对。
  张简这时干脆把礼帽也摘了下来,红色长礼服,一把长长的佩剑,长发飘飘,立在船头,威风凛凛。那边杀过来的抢亲船一见到这阵势,一愣,反而慢了下来。这一慢下来,迎亲船的小伙子一鼓作气,拼命划桨,船如脱兔,呼啦啦从抢亲船边上飞驰而去,很快就把抢亲船甩出了老远。坐在迎亲船里的新娘沈凝,红盖遮面,身着花衣花衫,足蹬绣花鞋,听到外面的吵闹声,开始有点心慌,后来听到张简的声音,她心定了。她偷偷撩起一点盖头,瞄了一眼站在船头的张简,看到如此飒爽英姿的郎君,听到他为自己都敢拼命的话,心里乐开了花,把刚刚在家里和她娘哭得一塌糊涂的事抛得老远了。
  而最高兴的人要数站在河岸的沈员外了。他骑着一匹马,带着大儿子远远望着,看到女婿的表现,看到迎亲队伍的表现,他又摸了摸胡须,满意地笑了。
  迎亲队伍顺利到了张家,大伙儿突然想起了沈员外的耳语,便一一打开嫁妆,看看有什么惊喜。果然,原来这些嫁妆里面都包裹着红鸡蛋、红枣、花生,就是给大伙儿吃的。旁边看热闹的小孩也一拥而上,抢着红蛋。
  婚后的张简在沈凝的鼓励下,考取了功名。在一次家庭联欢时,张简讲起了当初迎娶沈凝发生的故事,沈凝的大哥才道出了真相。红鸡蛋、花生这些是希望沈凝嫁过去早生贵子,是博个彩头;抢亲船是沈员外和大儿子两人一起策划的,除了试试张简的胆量,还试试张家人是否团结。
  沈家和张家这件事传开后,人们交口称赞。于是,贞丰里的婚俗里慢慢又添加了嫁妆里藏红鸡蛋、花生,迎亲船也改为摇快船,考验大伙儿做事是不是齐心。
  选自《乡土·野马渡》
其他文献
宝萃轩古玩店坐落在崂城市老城区,是冯艺坤的岳父给他留下的产业。其中堂的墙壁上,就供奉着一个斗大的“诚”字。随着城市的发展,宝萃轩两间不起眼的小铺面已是举步维艰了。    冯艺坤和老婆马文凤反复商量后,决定在西城区临街的地方买块地皮,然后建个像样的古玩店。可是买地盖房最少也得1000万,算算他们手里的积蓄,再把店里值钱的东西盘出去,倒也能凑个500多万,可尚有一半缺口呢。马文凤想了想说:“你就先用这
期刊
1.诡画    民国年间,北平的琉璃街上有个叫卓越的文物倒卖贩子,为了钱财,做过不少昧良心的买卖,人送外号“卓铲子”。  卓越手里有了钱后,便开始厌倦老婆田氏,每天对她非打即骂,他的胞弟阿昆为嫂子打抱不平,反被诬赖有奸情,两人惺惺相惜,反而真的有了情意,又怕事发,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最近卓越不知从哪儿得到消息,说是西平一把手—牛大帅是个爱画之人,不论是谁,只要献上一幅名人字画,就能在他手下换
期刊
一  1916年,在江南的苏州一带,有个男子名叫岳凯,少年时就在湖广一带贩卖粮食,家财富有。岳凯平常别无所好,偏爱的只是杯中之物。倘若看见了酒,就连性命也不顾了。    一日,岳凯刚从洞庭湖贩了几车粮食往老家回程。正是十月上旬天气,气候渐寒,虽刚入冬,吹在人的身上叫人直打哆嗦。他恨不得歇马打尖,找个客栈,喝上几两老酒再走。  到了靠近家乡的地方,有一座官道必经的小镇,镇上街道狭窄,店面虽有几家,除
期刊
“绿流茶庄”是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大茶庄,东家姓白。这天他对茶庄李掌柜说:“李掌柜,又到收茶季节了,你看我这身体越来越不济,看样子又得麻烦你亲自跑一趟了。”  李掌柜也已是鬓发斑白的人了,一张面皮却像抹了黄油一样黄得发亮,人送外号“黄面虎”。他听了东家的话,忙说道:“那是自然的,我都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出发。”  话音刚落,有人插进话来:“李掌柜,明天我也要去。”  插话的是少东家白一堂。白一堂年方
期刊
1    民国五年深秋,一辆马车出了西安,直奔临潼,径直驶进了骊山东麓的太池村,停在了张大金的院外。  马车上走下一人,四十多岁的年纪,一身商人打扮。“有人在么?”商人走进院中喊。话音未落,屋里走出一位六十岁左右,但看上去很硬朗的老者,他就是张大金。  商人向张大金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叫刘宝全,在西安做些古玩生意,前来是想请张大金帮忙“铲铲土”。而一听此话,张大金的脸色马上变了。“铲土”是临潼一带的
期刊
范奎二十五岁那年,左腿突患恶疾,到多家医院去求医,医生都说这病无法彻底治愈,以后只能拄拐走路了。原本一个走路虎虎生风的小伙子,如今卻成了一个跛子,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脸上满是绝望。  那天,趁家中没人时,范奎用刀片割破了手腕上的血管,幸亏家人发现及时,才把他抢救了过来。有天,他的父亲领来了一个医生,父亲向他介绍道:“这是谭医生,有祖传骨病疗法,一般都是不出诊的,听我说了你的情况,谭医生今天特意上门
期刊
清朝初年,陕西有个姓王的孩子,拿着藤斗去买米。当时天快黑了,还下起了滂沱大雨,他路过木桥时,就把藤斗顶在头上挡雨,双手扶着栏杆过桥。  桥下有只斑斓猛虎等待猎物,已经很长时间了。看到有人來,老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上去,咬住了藤斗就跑了。  孩子被撞倒在地,以为有人推到了他,抢走了藤斗,他爬起来就跑回家了。  第二天,山里的人们看到一只老虎,到处狂奔。原来,它嘴里还咬着藤斗,无法摆脱。老虎张嘴,
期刊
崔炜头脑灵活,从山村到城里打工,很快拉起个工程队,赚了一笔钱。谁知手里一有钱,他就沾染上赌博的毛病,把赚的钱赔个精光,还欠了十万赌债。催债如催命,崔炜东躲西藏,最后想回老家躲一阵再说。  可当他回到小山村破旧的老屋前,大吃一惊,只见大门挂着把大铁锁,门口石缝里长出了杂草,显然许多日子没有人住了。“爷爷,爷爷!”崔炜使劲儿敲了几下门,没有人答应。  就在这时,一辆沾满黄泥的黑色奥迪车颠簸着开到老屋场
期刊
崇祯皇帝在位时,一天,他在后花园散步,无意中听到自己最宠爱的田贵妃在独自弹琴。当时,大户人家的女子是不学琴艺的,弹琴往往是穷苦人家的女孩为了能在青楼谋生才学的技能。崇祯皇帝听了田贵妃的琴声后,心里就开始怀疑田贵妃在进宫之前会不会是青楼女子。他问田贵妃,琴艺是跟谁学的,田贵妃实话实说,告诉崇祯皇帝是跟着母亲学的,自己出身高户,母亲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  崇祯皇帝当即派人用马车把田贵妃的母亲接
期刊
最近,母亲的头晕病又犯了,秦淮城操碎了心。他带着母亲从市医院跑到省医院,从彩超到CT,全身检查了个遍,就是查不出病因。医生开的药堆成了山,母亲还是经常捂着头,说是天旋地转,不敢出门。  就在秦淮城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家火锅城没有消防设施就开了张,需要秦淮城去处理。秦淮城连忙去了火锅城,这里人口密集,又有火源,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秦淮城是消防局长,他让火锅城老板关门整改,等消防设施符合安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