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从“百家讲坛”到著书立说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中天,学者、作家,2006年凭借在《百家讲坛》上风趣幽默地讲三国,很快被无数观众记住了。此后的日子里,他做演讲、出书、授课……人气之旺,曾一度被称为“明星学者”。2019年,易中天已经72岁了,距离登上《百家讲坛》,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余年时间。现在的他,怎样了?
  讲述中华经典故事
  5月的一个下午,易中天出现在北京某个文创园里。他这次到北京,是为新书而来。花了大半年时间,易中天和画家胡永凯一起创作了新版彩图本《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包含《论语(上)》《论语(下)》《庄子》《孟子》《禅宗》《周易》六册。新书里的故事也尽量讲得有趣好玩。易中天认为:“启迪智慧的办法是做智力游戏,而最好的智力游戏是阅读经典。”他表示,真正的经典总是直指人心。游戏的时候最放松,也最容易接受启迪。
  从大学老师到“明星学者”
  易中天出生于1947年,6岁随父亲定居武汉,在武汉度过了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后来还在新疆待了13年,他评价自己的这段生活:“在那个曾经被诗意描述过的地方,我明白了生活不是诗。”
  由于赶上了招工的机会,年轻的易中天得以进入乌鲁木齐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子弟学校任教。后来,他又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专业,毕业后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他没想到后来自己能够走入大众视野。直到2006年,易中天因录制《品三国》一举成名:以现代的口吻幽默讲述历史,旁征博引但有理有据。
  在給学生上课之余,他的曝光率逐渐增加:参加《开讲啦》、举办讲座,甚至写过话剧,每每都能获得一众粉丝捧场。有人说,易中天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明星。
  著书立说:一个人创作“中华史”
  但最近几年,易中天很少在节目中露面。出版社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易中天的时间几乎都被写作占满了:因为“中华史”还没有最终完成。
  这里的“中华史”,指的是易中天几年前开始的一项计划:以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花上五到六年时间,创作六部多卷本图书《易中天中华史》,时间跨度从先秦到近现代。
  “具有可读性”是他为“中华史”系列设立的标准,直觉、逻辑和证据是写“中华史”的三大办法。易中天请来了一位专业历史科班的教授担任该书的学术顾问,在阅读过大量相关史料、听过专业建议后才动笔。
  72岁的“底线主义者”
  现在,易中天大部分时间还是“隐居”在江南某个小镇,继续写自己的“中华史”。当年那个学者,年龄上在渐渐老去。但易中天依然保持着原先快人快语的风格,面对记者提问,回答仍旧干脆利索。他说自己是一个“底线主义者”。
  易中天似乎并不太关心作品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荣誉。在新书的发布会上,有人问他,有没有想过一百年后《易中天中华史》会是什么地位,易中天说,那时自己已经死了,“我管这事干嘛?”
  (据“中新网”)
其他文献
中华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习这门艺术,除了天赋之外,更重在恒心。古往今来的书法家,无一不是经历了多年的刻苦磨炼,才练就了那一笔潇洒的书法字。而这种恒心,往往就来自这些书法家的家风家教。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当属被称为“草书之圣”的书法家张芝。  张芝生活于东汉后期,是凉州人士。张家是一个官宦世家,发迹于东汉中期,当时家族中有人在凉州地区担任太守一职。后来又出了一位名叫张奂的英杰,与另外两位同样来
期刊
前段时间,老爸体检查出高血压和冠心病。最初,他苦恼了几天,但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医生说了,健康在自己手中,生命在自己手中,就看怎样把握。”  从那以后,老爸调整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开始注重养生。老爸的养生之道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淡和慢。淡,一是饮食上,讲究清淡;二是心态上,平淡最真。老爸养生还讲究一个“慢”字。他年轻时做什么都快,快马加鞭地生活了一辈子,让他慢下来真不是件容易事。老爸为了磨
期刊
1965年3月18日10点整,苏联“上升2号”载人宇宙飞船顺利点火,将30岁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和另一个同伴送上了浩瀚苍穹,不久便进入既定轨道,开始自由飞行。按计划,列昂诺夫接下来就要进行太空行走。  虽然在训练和多次模拟飞行中,列昂诺夫的成绩都很出色,而此刻要真正踏出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时,一股巨大的死亡恐惧感还是涌上了心头,他想到了家人,想到了朋友,想到了升空前,得悉飞船可能会出现问题…
期刊
年少时有过一次离家出走。  因为学习不用心,挨了父亲一巴掌和母亲一顿骂,小小的世界瞬间坍塌。我哭着跑出家门,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去了姥姥家。  姥姥很惊讶,问我一个人怎么来的?知道缘由后,也没责怪我,而是赶紧生火做饭,煎了两个荷包蛋。那天晚上,我和姥姥睡一个被窝。这份温暖和安心,让我一下子看到父母和姥姥的差距。姥姥从不打骂孩子,再生气的事儿,她也会和颜悦色地讲明白,你懂了就好了,她说小孩子是慢慢长大
期刊
本想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思绪却不自觉飘到远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走神了。为什么会突然走神,大脑究竟在做什么?  由于血液通常流向神经活動频繁的大脑区域,科学家们向血液中注射放射性物质,追踪它们在大脑中的路径。并由此发现,休息时,大脑前部的活动尤其频繁,而且是一种无指向、自发的、有意识的精神活动,简单来说,这就是走神。大脑就像一个小镇,当有大事发生时,大脑内的血流就会集中到一处。我们的思想没有专注在某些
期刊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给小鼠施用致幻剂,但小鼠的大脑皮层活动却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疯狂”,反而是减少了。这个与常识有出入的发现提示人们对幻觉还知之甚少,其形成的机制仍然是个谜。  幻觉是对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感知。所有感官都能产生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嗅幻觉、触幻觉等。其中,视幻觉是最普遍的。严重眼疾或大腦视神经通道受损者会发生视幻觉,例如可能会看到扭曲的人脸。  嗅幻觉可能与一些心理
期刊
咬嘴唇:其实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当人们心有愤怒或怨恨,却又苦于无处发泄时,常常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紧张。  舔嘴唇:当人们感到不自在或者心理紧张时,会用舌头反复地摩擦嘴唇,以此来安慰自己,并试图使自己镇定下来。  捂嘴:當撒谎或说错了话,人们或会立刻用一只手或双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似乎想以此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让其再说不该说的话。  撅嘴:当一个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往往表明他心存不满情绪或者
期刊
人类的大脑到底可以储存多少东西?虽然说人类的大脑是生物器官,不能用电脑的储存单位来衡量,但是如果要推算一下,那么人类大脑相当于多大容量的硬盘呢?  科学家对小白鼠的大脑进行分析,一个小白鼠的大脑有13个神经元结构,而仅仅分析这13个神经元,就用了高达1TB的数据。而一个成年人的大脑由140亿个细胞构成,重1400克,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大约是7.6亿TB,换算下来,相当于9500万块8TB的硬
期刊
今天要说两个健身方面最基础的名词,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  人类运动的能量来源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与汽车燃烧汽油一样,人类在消耗“燃料”时,也需要氧气来助燃。这就是为什么随着运动的进行,我们的呼吸会越来越急迫,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运动强度较低时,耗能就小,氧气有足够的时间被输送到组织细胞中,帮助燃烧能源,这样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简单来说,低强度、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快
期刊
作为一种黏合剂,胶水利用其物理或化学形式特性使不同材料的物体表面相连,相比缝纫、机械等紧固、装订技术,能将压力更有效地分布在接头上,在实践中运用广泛。这种看似现代的技术,究其历史竟然已有二十万年。  从最初将石器和木柄粘在一起的黏合剂,到新型人工合成胶剂,胶水这门古老发明的创新脚步从不停歇。  史前人类发明了胶水  如同现代人用胶水黏合家具、纸张、修补器具、制造物件一样,二十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就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