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瓦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墙黑瓦,零星隐现于远处山林里,真是好风景。我忍不住在路边停车,远望河对面那林间的老屋,看那白墙与黑瓦。
  层层叠叠鱼鳞瓦构成的屋顶,斑驳的样子,真美。
  我喜欢鱼鳞瓦。
  在浙西南乡间,这样的瓦曾经随处可见。童年时候,我们坐在瓦下听风。风是从山巅松林吹起来的,经过山涧,掠过鸟的翅膀,遇到一座屋脊,顺势栖落,继而从瓦隙间钻进来。风钻进来的时候,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
  天井是风的大门。夏夜我们坐在天井里,仰头就是满天星斗,夜空湛蓝。月光如水,漫过天井,风在天井四面打着回旋,所有的燠热一下子被带走。
  有年我到“五峰拱秀、六水回澜”的古老徽州,特意去看了好几座老民居。那些房子栉风沐雨,古朴雅致,在时光里静默,并且靜默如谜。我在天井拿把竹椅躺下来,不一会儿,居然睡着了。
  天井里,有兰花开放,递出馨香。
  这样的屋顶如今已不多见了。我在童年时经常遇到。杉木的檩子架在墙上,细密的椽条架在檩子上。一片片瓦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重叠着从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单独的瓦片,本来最为简单的几何造型,因为群体的构成而造就了奇迹,仰放则为谷,反覆而成峰,峰谷相连,山意起伏。这样的屋顶,呼应着远处的山林,近处的树影,也呼应着鸟的翅膀,风的足迹。
  风在瓦隙间掠过,有如带笛行走。
  急雨敲瓦,更有激昂之声。譬如盛夏时的暴雨来临,风携带着雨,“哗”一阵急,“哗”一阵缓,可以听见雨的脚步,在瓦背上奔跑。一忽儿过来,一忽儿过去。声声切切,似万马千军。
  这样的老屋顶下,宜弹一曲古琴听。
  尤其是在下雪之后。雪落江南,不像落在东北那么恣意,那么狂野。雪在江南是克制的,下了一夜,就不下了。或者,在瓦上铺了半尺,最多不过一尺,就不下了。于是太阳出来,雪水融化,雪水沿着瓦隙滑到檐边,滴答滴答,敲打在石阶上,冰凌也在屋檐下越挂越长。
  雪铺在瓦上。黑瓦不见了,代之以一片素净。雪让屋顶变得温柔起来。雪让整座村庄变得像一个童话。
  四季里,在鱼鳞瓦屋顶下可以看见:青草、竹林、茶园、花朵、紫云英、银杏、板栗。
  可以听见:山歌、号子、鸟鸣、鸡叫,蛐蛐声声,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
  有一年,我去高田坑村,看见那么多完整的夯土墙与黄泥屋。黄泥屋的屋顶,就是成片的鱼鳞瓦。秋意真浓呀,在高田坑,村民们把秋天丰收的辣椒用竹匾盛起,搁在这样的瓦背上晾晒。秋天的阳光打下来,整座村庄都是温暖的颜色。
  那样成片的鱼鳞瓦屋顶,真是珍贵!
  只有在这样的大山深处,这些朴素的民宅才得以穿越时间保存下来。这些房子都凝聚着村民的生活智慧,也收集着每一户人家的悲喜日常。而今大多数人已经搬离,有的进了城,有的搬进了山下的楼房,但是这些房子还在,那些逝去的旧日时光也依然还在。
  瓦由泥土烧制而成,旧瓦尤有厚朴与宁静之美。
  泥土能接通人与自然的气息。所以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便可以让松涛、流泉、风吟、虫鸣都涌进来。人睡在瓦下,也有山林之气。
  上次到中国美术学院,去看民艺博物馆的展览,发现这座博物馆里居然用了那么多的瓦片。瓦片被设计师做成了建筑的墙,而且是镂空的墙——钢丝索固定着一片片瓦片,构成了外墙的表皮。在这里,瓦片不再是屋顶的一部分,而是墙壁的一部分——远远看去,瓦片就像悬浮的一样,光线透过瓦片与瓦片之间的间隙,在地面投下奇妙的光影。光线朦胧,若隐若现,有若雨后步入竹林,枝叶摇曳,风语轻吟。
  钢丝绳上的瓦片,有一种轻灵感,又有一种脆弱感:生怕有一片瓦会掉下来。
  在宁波博物馆,我也被墙壁里的旧瓦所打动。设计这座博物馆的是获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王澍。他用了大量的残砖旧瓦来建这面“瓦爿墙”。“瓦爿”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残砖碎瓦。这座博物馆,用了大约百万块以上的旧砖旧瓦,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等。这些东西,大多是当地在旧城改造时,到处可见的瓦砾碎片。
  面对这样一座墙,会觉得城市的记忆与历史,被这些残砖碎瓦给接续上了。
  瓦是砖瓦厂烧制出来的。我们村庄附近从前就有砖瓦厂。工人从田中取泥,摔坯,割泥——用铁丝割泥,割出一块砖,割出一片瓦,再层层叠叠摞进窑子里烧。几天几夜,火让砖成了砖,让瓦成了瓦。
  砖瓦工人真是辛苦。远远看去,他也像是一个泥人。
  现在没有这样简陋的砖瓦厂了。如果鱼鳞瓦需要更换,也几乎买不到了。那些趁天晴时上屋顶翻瓦捡漏的人,常常一边捡漏,一边叹气。
  这样的瓦顶,早已被吴冠中画进他的江南中。青山老树,屋舍俨然。乌黑的瓦、洁白的墙,是吴冠中每一幅水墨江南中都有的元素。白墙是虚的,黑瓦是实的,这虚与实之间,已是一整个江南。
  我在开化山野间行走,遇见那些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时,真想去问一问,他们的瓦是哪里买的,还能买得到吗?我觉得是不容易买到了。
  隔着一条河,我看见对岸的山林、炊烟、鱼鳞瓦,就觉得那才是故乡的屋顶。这春雨点点滴滴地落下来,敲打在瓦背上,或者又从屋檐淅淅沥沥成串地落下来,你也一定会觉得,整个江南的乡愁,都在这样的瓦隙间了。
  你说,为什么在都市里,建筑师们要用残砖断瓦搭建起一个思乡的房子呢?那哪里只是建筑,那真是一个世界呀。那是一个远方的世界,是精神的远方,那一片片的鱼鳞瓦,翻过来,两边卷卷,可以盛放流浪的乡愁。
  摘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近点,再近点,我终于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西昌。伴随邛海旁盛开的夏日荷花的芳香,沉浸在落日的余晖中,我稳步踏在了这片土地上。    西昌泸山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寺庙,连绵无尽的山林,最引人注目的还要属山上的那些棕毛红臀、滑稽好动的顽猴了。早有耳闻,泸山的顽猴比峨眉山的顽猴可爱多了,带着万分的期待,我走向了泸山的青翠山林。  走了大约一刻钟,我来到一条小石路上,小路一直延伸到密林里,仿佛没有尽头。两边参天
壹  晚上刷牙的时候,我从盥洗室溜达到走廊窗台那里想看看外面的风景,却莫名其妙地摔死了。  我们宿舍是上个世纪的老房子改造的,那个窗户因为是后来新装的,位置非常低。我平时经常会走到这里来,看看天气打打电话,一直平安无事,但不知道今天是哪个孙子把洗衣粉弄撒了一地,我走到窗边脚底一滑愣是给摔了出去,以一个非常标准而完美的跳水姿势砸在了水泥地上,一点水花都没有。我当时就估摸着自己八成是摔死了,因为感觉自
我從小家境一般,但我的父亲是个具有小资气质的人,从我记事开始,家里总是氤氲着书香与浪漫。  父亲和母亲是读师范学校时候的恋人,毕业后双双回到了家乡最偏远的农村教书。我和妹妹这一对女儿渐渐长大,虽然生活依然拮据,但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我们住在学校,几乎每个夏日的傍晚,父亲都要打开学校的图书室,让我们每人挑选一本喜爱的书,然后各自沉浸在书的精彩世界里。很多时候,天黑了我都舍不得合上书,父亲就开
立秋的一场雨后,天气骤然转凉,瑟瑟秋风霎那间席卷了小城。同好友放学时突遇秋雨,黑夜的笼罩如猛兽般呼啸而来。踟蹰在冰冷路面“饥寒交迫”的我们,抓起书包便冲进了附近的一家面馆。点份招牌手擀面,一边和操着浓重家乡口音的女店主相谈甚欢,一边盯紧了她手上利落的活计,鼻尖似乎触到面团的香气,甜丝丝中带有些许豆面发酵的酸味。这让我想起故乡,那光亮圆滑的面团足以让人心生一番绵绵的滋味。  我的童年记忆是以乡村为背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上课需求。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目前的教学状况,其主要是通过将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玩中学到知识。小学语文课程与游戏化教学相融合,使学生不再单纯地学习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而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对语文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此,现以
美国科学家莱特说:“老的树最好浇,老的马最好骑,老的书最好读,老的酒最好喝,老的朋友最可信赖。”  如果说,世界上最惹人艳羡的爱情是从校服到婚纱。那么,最让人感动的友情,一定是从青丝到白发。  -1-  有人说,离你最远的地方,是极地,离你最近的地方,也是极地。  那里最靠近天堂,那里最接近幸福。  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托林村生活着三位有着65年闺蜜情的“三公主”,她们是73岁的白玛曲珍、70岁
你还记得生命中的那些第一次吗?无论它跟谁有关,无论那个故事的结局是快乐还是悲伤,它总是令人刻骨铭心。因为来之不易,才使人倍加珍惜……  小宝宝第一次吃到巧克力蛋糕,瞬间惊呆了。  吃到蛋糕的一刹那,整个人激动得手舞足蹈,嘴角露出满足的笑容,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神情。  一位色盲父亲第一次看到颜色,泣不成声。  这个分辨不出颜色的男人,当他戴上特制的医疗眼镜,第一次看见世界的样子,看着女儿抱着花来到
竹篱、茅舍、草垛、炊烟,其间鸡犬相闻,瓜蔬染绿。典型的村居生活,一一写下,眼前就是一幅闲适养眼的田园画,可以吟哦歌咏。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这样的安谧时光令人心动。只是心疼那些可爱的蚕宝宝,可别饿坏了它们。隔了一道篱墙,大黄狗善意的叫声也在向来人诉说,为蚕宝宝讨食。同在一个屋檐下,岂止是狗会帮猫拿耗子,鹅能为鸡赶跑黄鼠狼,狗适当关心一下小小的蚕,不是不可以的。  待蚕老了,茧子丰
每个人都有绝望的时候,无论你有多强多弱,拥有多少财富,这跟际遇没有必然关系,更多是源于内心的脆弱,一时迷失方向和自信的结果。  与其说际遇很玄,我宁愿看更能客观掌握的能量水平。能量跌了,或者凝住不变动,际遇再好你也无从把握,白白错失。  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导演的戏,由自己担演、自己删减、自己观赏。我们才是自己最大的因果关系。  原来最好的选择,是亲手建立新的选择条件,另闯康庄新大道。  永远没有看透
路小远:清新明媚女子,以真情打动读者。喜静厌动,独享自由。她去过许多城市,看过许多风景,有过许多感触,写过许多故事。  一直以来我都不算是个特别会安慰人的人,所以当小树半夜给我打电话说他这次是彻底被分手时,我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安慰他。  小树是我最好朋友的弟弟,大约是我和他姐姐走得特别近的关系吧,他也一直把我当成是半个姐姐。平常有什么不想让家里知道的事情,他都會跑来跟我聊聊,有时是为了分享,有时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