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张士平:将低调进行到底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990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有两“张”,东有张瑞敏,西有张士平。论财力,张士平不输张瑞敏;但论名气,张士平则远不如张瑞敏。原因是张士平这人“异常低调”。张士平是谁?全球最大棉纺织企业魏桥创业集团的当家人,三度加冕的山东首富。
  常言道,“树大招风”。张士平一直以来深谙此道,除去每年两会期间偶尔应付一下记者们的围追堵截,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
  近期,一则题为“山东首富张士平自建电网比国家电网低1/3”的报道,将行事低调的张士平和他的魏桥集团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面对外界的议论纷纷,张士平似乎有意将低调进行到底。
  白手起家
  1946年,张士平出生于山东邹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初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不仅做过“推车工”、“扛包工”,还遭遇过文革“劳改”。“那时候‘文化大革命’乱套了,叫我下去劳动改造了一年时间。”
  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张士平也没有意志消沉,凡事都要争个第一。“在庆云劳改期间,叫我当带工的,那时我22岁。我们干了整个县第一名。我是第一个去的,最后一个回来的。”
  1981年,张士平迎来了命运转折点。这一年,他上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对此,他父亲张尊河的解释是,因为“勤快”。但这显然不足以注解其后来取得的巨大成功。熟悉张士平的人称,除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提供的机遇外,张士平的发迹与其“胆大包天”有着莫大关系。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国家对棉花控制非常严格,油棉厂除了在旺季收购一些棉花进行简单加工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是无活可干。为了改变厂子半年开工半年闲置的状态,张士平在同行中率先走出去收购大豆、棉籽,加工油料。由于经营有方,两年后,油棉厂一跃成为全国供销系统效益最好的企业。
  张士平此举后来引来众多同行的竞相效仿,不过此时的他已经把目光转向了毛巾厂项目,并在建厂当年就实现了25万元的利润。
  无论是上榨油厂,还是毛巾厂,资金都是张士平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当时国家并没有完善的融资渠道,张士平靠的就是职工集资的几十万元。
  现在看这点钱不起眼,但在当时,对油棉厂的几十名职工而言,这已经是他们的全部家底。“不冒这样的风险,就没有魏桥。”
  逆向决策
  真正让张士平声名鹊起的是,经过20多年打拼,在他的领导下,这个小小的乡镇企业迅速成长为如今全球最大的棉纺企业魏桥创业。
  这个惊人成就的造就离不开张士平运用得当的逆向决策。在张士平看来,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
  不按常理出牌,他屡试不爽。
  由于纺织业连年亏损,国家不得不在1997年开始下狠手限产压锭,前后合计的压锭数量约为1000万锭。行业的寒冬对张士平而言却是难得的良机,1999年,张士平兼并山东滨州一棉,将产能扩大到33万锭,一举成为山东棉纺企业的龙头。
  2005年,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寿终正寝,先是美国三次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数量,此后,欧盟设限威胁接踵而至。面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利因素,张士平继续逆势扩张。到2007年2月,魏桥创业拥有近650 万纱锭和5 万多台织机,成了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
  如今,张士平旗下的魏桥纺织、魏联印染等多家企业,共同组成了一个从纺纱、织布到印染、服装、家纺的完整纺织产业链,人称“亚洲棉王”。
  更让人吃惊的是,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不仅没有把魏桥拖垮,反而带来了各项财务指标的迅猛增长。魏桥纺织业绩报告显示,其营业收入2005年达135.8亿元,2006年达198.3亿元,毛利分别为16.5%和16.8%,远远高于同期10%左右的行业平均毛利水平。
  毋庸置疑,魏桥的巨大成功依靠着张士平自己对市场的独特理解和把握,“从上世纪90年代大家就认为国内市场饱和了,但直到现在中国棉纱出口还小于进口,这说明中国自产的棉纱是不够用的,关键是怎样发挥自身优势,把来自国外的棉纱挤出去。”
  决胜市场,张士平也有着自己的三字诀,即:“快”、“高”、“低”。
  “快”是指魏桥创业迅速的市场反应和项目完成能力,其所有项目基本上都是当年立项当年施工当年投产。“高”则是指扩张不靠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集团已拥有10大类2000多个品种,高技术含量棉布占到60%,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接纱、精梳纱和无梭布生产基地。而“低”则表现在魏桥惊人的节能省耗能力。目前魏桥创业吨纱耗棉仅 1040公斤,管理人员仅占全部职工的0.8%,年人均劳效达20万元以上,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对接资本
  “亚洲棉王”,这个口号够响亮,但由于企业属集体所有,企业的发展并没有给张士平及其家族带来太多的个人财富。
  公开资料显示,集体性质的邹平供销联合社在2010年3月前一直是魏桥创业的绝对控股股东,而在2007年11月邹平供销联合社改制前,张士平家族在魏桥创业中的直接持股比例仅为5.86%,按2006年12月31日魏桥创业集团净资产125亿元计算,其当时直接拥有魏桥创业的财富还不到8亿元。
  并且,纺织行业在中国属于成熟产业,不仅成长性有限,而且竞争激烈。要实现财富的迅速扩张,张士平必须另谋出路。
  经过深思熟虑,铝业成为了他的最终选择。纺织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热能,为降低成本,同许多同业企业一样,魏桥也采取了纺织、热电联产的生产模式。而有了电力保证后,抓住时机介入同样高耗能的铝业也就顺理成章。
  电解铝、铝锭、氧化铝……这几年,魏桥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其铝产业链,并最终形成了纺织与铝电齐头并进、互补互利的产业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是张士平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困难,他也会勇敢向前冲。据了解,魏桥的氧化铝项目开建时并未取得环保部的批文,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作《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还曾对这条生产线“未批先建”进行了点名批评。
  张士平实现财富倍增,主要得益于中国宏桥的上市。2011年3月23日,中国第五大铝产品制造商中国宏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作为大股东,张士平家族身家骤增40多亿元。   其实早在2006年,张士平就已经开始为铝电业务上市做准备。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凭借巧妙的设计、高超的财技,张士平不仅掌握了铝业公司的100%股权,还成功绕过“10号文”这道“天堑”,完成了红筹上市结构搭建。
  至此,张士平可谓真正的名利双收。但这也带来一些副作用,全国各地指名要到魏桥参观的越来越多,这对低调的张士平而言不胜烦扰。
  虽然明白不能因为这事和地方政府顶得太厉害,但张士平也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太多,影响企业正常运作。
  “现在,要不是陪着参观,我都很少去。”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低调”,外界才始终未能对其财富估算达成共识。去年,胡润榜估算张士平家族财富为300亿元,而一份山东媒体的财富榜则估算其财富为700多亿元。
  供电风波
  魏桥第一次在媒体大面积曝光,竟然是以“电改斗士”形象示人,这多少让张士平有些措手不及。
  对于此次供电风波,外界争论的焦点在于魏桥发电不仅自给自足,还以低廉的价格对外供电,在电网垄断长期无法打破、阶梯电价频遭质疑的今天,人们对其打破中国电改困局寄以厚望。
  但对于魏桥本身而言,自备电网能有今天的局面得来不易,供电风波的结局有可能决定着整个集团的命运。
  魏桥自建电厂,用张士平的话说是,被逼上的梁山。张士平曾在多次内部讲话中提及,彼时新建自备电厂确实出于生产发展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资源紧缺,电力供应不稳,经常出现随意拉闸限电现象,严重影响纺织企业生产秩序并大量增加成本。
  为了彻底摆脱不合理电价和电力部门的束缚,1998年,张士平决定投资建设自备电厂。但自备电厂自建成投产开始,就与国家电网摩擦不断。1999年9月28日,魏桥第一热电厂建成投产,三天后就接到了淄博电网要求其从大电网中解列的通知。
  谁都知道孤网运行风险很高,一旦出现断电事故,将没有任何后备措施。但淄博电网态度坚决,张士平权衡再三后,决定解列,开始孤网运行。
  没想到,魏桥系电网却因祸得福,13年来,魏桥系统的自备电厂向集团内部提供了可靠且廉价的电力资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令同行羡慕不已,这亦是魏桥系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以中国宏桥为例,作为一家传统的铝业公司,中国宏桥拥有迥异于同行的高毛利率。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09年,中国宏桥铝产品每吨的平均成本仅为10627元,而据专业市场研究公司安泰科的数据,当年的行业平均水平为11375元;2010年前三季,其铝产品的平均成本更是奇迹般地下降至每吨8256元。中国宏桥的低成本如何形成,自备发电是关键。
  此次供电风波爆发前,国家电网一直都在尝试“收编”魏桥电网,魏桥能保有今天的局面实属不易,“文斗”、“武斗”,张士平皆有尝试。
  魏桥模式能不能复制,会不会被招安,社会各界争论不休,猜测不断,就连张士平的大女儿、魏桥纺织董事长张红霞落选十八大代表,也引起人们诸多猜想。
  此外,左手纺织、右手铝业的张士平,未来能否继续驱动旗下两大巨头保持乃至扩大领先优势,同样令人关注。
  对此,张士平选择了继续保持低调。(编辑/张本科)
其他文献
一个中年女子竟别出心裁地在广州开了一家“烹饪书店”,每个月都能净赚两万元!“烹饪书店”到底是饭馆还是书店?她究竟用了什么办法,竟能把一个小小的店铺经营得如此红火?  顾客抱怨启发创业灵感  2006年1月,庞红艳拿出2万元积蓄,在丈夫工作的书店附近开了一家小饭馆。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可月赢利却只有两千元左右。半年后,庞红艳有些泄气了,想把饭馆转让出去。丈夫李军提议说:“要不咱把饭馆改成书店吧?我来
期刊
55岁的乌苏拉·皮耶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保姆,却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成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的老板娘。  2010年秋天,巴黎天气渐凉,蔓延的寒意却被大众集团的派对拒之门外。乌苏拉·皮耶希终于对派对失去耐心了,她轻轻地拉了拉丈夫的袖子,然而他正在跟记者大谈遗嘱和孩子们。她的丈夫已经73岁高龄了,是执掌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近20年的费迪兰德·皮耶希。  亿万富翁的妻子  丈夫没有让她
期刊
“任何时代的变局,都给每个人创造了很大的发展舞台。面对变局,有的人脱颖而出,有的人销声匿迹。曾国藩有一句名言:‘人在局外呐喊于事无益,必攻之入局才有成事之机。’就是这句话最终促使我从足疗这个小点,切入了保健这个大市场,并由此开始了10年我和良子的商业征途。”  朱国凡平日最爱读两部书,一是《资治通鉴》,二是《曾国藩》。“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聪明,其实不过是比别人幸运一些;不要以为自己的
期刊
今年32岁的黄聪,年纪不大,却是松滋市山羊产业举足轻重的人物。山羊给他带来了烦恼,也给他带来了财富。这个他又爱又恨的行业,为他实现了“羊羊”得意的财富突破。  人小志大,成佼佼者  黄聪的家在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这里植被丰富,一直以来都有养羊的传统。他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他跟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卖水果维持家用,而黄聪小学没上完就辍学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到13岁的他当起了放羊娃。  在刘
期刊
10年前,率先以模式带来的平价优势撕开钻石暴利第一道口子的,是以钻石小鸟、九钻为代表的钻石“电商”们。整个钻石行业,从此不再风平浪静。  从2011年开始,以“全城热恋”为代表的平价专业钻石“大卖场”开始崭露头角,价格与电商基本持平。但购物体验和呈现方式却更胜于传统渠道,体量规模也更大,因此所带来的冲击也更为强烈。于是,钻石行业开始上演“一只大肥羊和两只小老虎的故事”:传统渠道模式这只“大肥羊”依
期刊
京东发战书 ,“美苏”应战  8月14日上午10时许,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在其认证微博上发布消息称,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如果三年内,任何采销人员在大家电加上哪怕一元的毛利,都将立即遭到辞退。他同时表示,从当日起,京东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随后刘强东(微博)又发一条微博,称即日起京东以每月不低于3000元月薪的价格在全国招收5000名“美苏”价格情报员,每店派驻2
期刊
安海斯?布希公司拥有150年历史,是安海斯和布希两个家族联姻的产物。享有“美国啤酒业第一家族”之称的安海斯家族,曾在各大商业排行榜中获得过无数荣誉,一度风光无限。然而,在2008年被英博集团收购后,其“末代CEO”奥古斯特?布希四世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最近的一起花边新闻,才将他再次拉回到镁光灯下……  全球啤酒市场近年来并购不断。而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三年前行业老大英博集团(InBev)与
期刊
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初想的和最后做的总有不同,做好才是最主要的。我最初的梦想是做老师,但是19岁从新乡税校毕业后,迫于现实的压力,就去打工了。三年下来,除了结识我这辈子的人生伴侣和收获自信外,并没有多大收获,最终决定回来创业。  上天眷顾,抛了个馅饼砸中我的脑袋——跟朋友买彩票中得大奖。也正是分得的两万多元奖金,成了我事业的启动资金。三台电脑(一买二借),租来20多平米的小办公室,“青峰”
期刊
阿曼德·哈默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商界人物之一。他经历丰富、成就辉煌的一生,充分显现了他信念坚定、勇于冒险、不断开拓、独具慧眼的个性。  阿曼德·哈默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曾经涉足过很多完全不同的领域,如铅笔制造、艺术品收藏、酿酒、养殖良种牛,每个行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直至最终投身石油业,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几大巨擘之一。  他曾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建立了友谊;与利比亚国王
期刊
人为什么要追求财富?追求财富的目的何在?  应该说,这是个有点老旧的、似乎已经不必饶舌的问题。因为答案很明显,人追求财富,就是为了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当央视记者拿着话筒,满大街找人问“你幸福吗”的时候,已经步入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却很多流露出迷惘的表情,言词闪烁不定。  几年前,当黑龙江亿万富豪李宝宇突然宣布放弃自己企业的全部财产,要携家人一起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过隐居生活的时候,媒体和社会舆论
期刊